浅析砌筑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砌筑技术

张建国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摘要:砌体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砌筑的工程。包括砌砖、石、砌块及轻质墙板等内容。砌砖、砌石、砌块砖砌体对砌筑材料的要求,组砌工艺,质量要求以及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砌筑施工;机械;养护

1.砌筑材料

本工程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页岩砖砌筑,M5混合砂浆砌筑。本工程砂浆现场拌。

1.1施工顺序及质量控制(如下图示)

1.2砌筑注意事项

(1)砌筑前先对墙体工程进行图纸深化,主要是标明导墙、构造柱、圈梁、设备安装预留洞口位置和尺寸。

(2)砌筑前对操作工人全数进行有针对性的书面交底;让工人了解砌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3)对于本工程填充墙部分,墙体与梁的相交部位,等到砖体稳定7天后,再用C20细石砼灌注接缝处。

(4)本工程质量要求高,圈梁、构造柱模板全采用镜面模板,与墙体相交处贴双面胶保证混凝土不漏浆。

(5)构造柱、圈梁主筋采用后植筋法。

(6)卫生间等带水房间隔墙底部做200mm高同墙宽的混凝土翻口。

(7)当填充墙长度超过5m时,宜在5m长度范围内设置构造拄,当填充墙净高超过4m时,宜在4m范围内设置圈梁。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机具准备

1)加气混凝土砌块、多孔砖墙,施工中经设计单位认可后,可按产品具体尺寸进行调整,但砌筑所用砌块的质量、品种及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具备出厂质量合格证,进场后现场取样进行试验。砌块进场堆置高度不得超过2米。

2)钢筋:墙体拉结筋采用与结构国产结构胶植筋连接;板带、构造柱主筋采用与原结构预埋钢筋绑扎搭接。

3)皮数杆:用50mm×40mm的木料制作,皮数杆上注明砖的皮数、灰缝厚、门窗洞口、拉接筋位置、圈梁过梁尺寸和标高。皮数杆间距为15m,在墙体转角处,丁字及十字相交处必须设置。皮数杆应垂直、牢固、标高一致。

4)主要机具:手推车、铁锹、灰桶、托线板、线坠、大铲、瓦刀、刨锛等,垂直运输采用室外电梯。

2.2作业条件

1)主体框架要施砌的层段已施工完毕,并经监督站验收合格。2)立皮数杆:用50mm×40mm木料来作,皮数杆上注明门窗洞口,木砖、拉结筋、圈梁、过梁的尺寸标高。皮数杆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3)砌块砌筑填充墙前,先浇筑细石混凝土基座,高150;宽同墙厚(有保温要求时,应考虑“冷桥”)。

4)陶粒混凝土砌块,宜提前2d以上适当浇水湿润。

5)构造柱主筋位置检查无误,墙体锚拉筋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2.3墙体砌筑

2.3.1砌筑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墙体放线--立皮数杆--砌块排列--铺砂浆--砌块就位--校正--竖缝罐砂浆--勒缝--养护

2.3.2砂浆预拌

砌筑用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2.3.3砌筑构造要求

(1)砌块墙体下部因考虑防潮,先浇筑细石混凝土基座,高150;宽同墙厚。混凝土砌块砌至梁底、楼板底附近时,均需等下部砌体沉实后(一般约5天),统一用页岩砖斜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60(左右,并要求逐块敲紧砌实、砌筑砂浆应饱满。

(2)在砌体转角处、丁字、纵横墙体交接处、墙体转角处的较大门洞(≥1500mm)两侧、悬臂墙端部、窗间墙以及沿墙长每隔3500~4000mm均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原则4m左右)。构造柱除图中注明尺寸外,按以下原则确定:墙厚<240时,b=300;墙厚=300时,b=300。小于1500mm的门洞和所有窗洞旁边设置截面尺寸为墙厚×100mm的抱框,主筋为2Φ12,箍筋φ6﹫200。

(3)砌筑墙和柱、混凝土墙、构造柱相交处应设拉结筋(主体构件上采用植筋)。填充墙沿全高设拉筋2φ6,间距500。拉结钢筋必须预埋在与其相拉结的承重墙或柱体内。拉结筋或网片的埋设位置、长度、规格、数量、间距应与块体皮数相符合,竖向位置偏差不应超过一皮高度。拉结筋见下图。

(4)砌体填充墙相互交接时要同时砌筑,交错搭接,柱边或剪力墙边的墙体长度≤400(≤200mm厚墙)或≤370mm(>200mm厚墙)时,框架柱或剪力墙边砌体应用C20混凝土替换。

2.3.4操作要点

(1)选砖:砌块砖应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一致,敲击时声音响亮,以免引起砌筑时灰缝及颜色不均匀。

(2)砌筑前,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砌墙,砌墙可采用双面挂线。

(3)排砖与砌筑

1)砌块砖墙应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8mm且≯12mm,灰缝必须均匀,大小一致。

2)砌块砌筑时,必须遵守“反砌、对孔、错缝”的砌筑原则,既从砌块底面向上砌筑。砌块排列应尽可能采用主规格砌块,上下皮错缝搭接,竖向灰缝相互错开1/2砌块长,并不应小于120mm;当不能保证此规定时,应在水平灰缝中设置2根φ6拉结钢筋或φ4钢筋网片,长度不小于700mm。外墙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应将砌块分皮咬槎,交错搭砌。砌筑前必须立皮数杆,并且拉线,砌筑一皮,校正一皮,皮皮拉线控制砌体标高和墙面平整度。

3)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从两边同时砌筑,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应等于或大于斜槎高度。构造柱马牙槎设置,从柱脚开始留设,先退后进,二皮退二皮进,保证柱脚为大断面。

4)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应铺填砂浆,铺灰长度不得超过800mm,严禁用水冲浆灌缝。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砌筑中不得出现瞎缝,砌筑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70%时,不得拆除过梁底部的模板。

4)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实心砌块每天砌筑的高度不得超过1.8m。

5)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严禁在砌块的墙体上剔凿,不得预留水平沟槽。脚手架拉杆及卸荷斜撑等脚手眼用砌块侧砌,利用其孔洞做脚手眼,待完工后用C15混凝土填实。

(4)构造柱、圈梁、过梁、钢筋带的施工

1)支模:构造柱、抱框柱支模前必须将根部清理干净。构造柱、抱框柱模板根部应留置清扫口。砌块构造柱、抱框模板,可采用木模板做面板,40×80mm木方做龙骨,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用木模贴在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对拉螺栓,对拉螺栓直径为φ12。对拉螺栓穿过砌块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缝处。为防止混凝土渗漏,在木模板上贴海绵胶带。圈梁、过梁、钢筋带支模前将杂物全部清理干净,可采用木模板。圈梁、过梁、钢筋带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应进行校正,可用铁钉临时固定,再用木撑进行定位。

2)混凝土的浇筑:浇筑构造柱混凝土前,应将柱根部杂物清理干净,并用压力水冲洗。构造柱、抱框柱、圈梁、过梁、钢筋带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6~18cm,每台班应测两次。运送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构造柱、抱框柱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振捣时先将振捣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入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边下料边振捣。一般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m。

3)振捣圈梁、过梁、钢筋带混凝土时,振捣棒与混凝土面应成斜角,斜向振捣。振捣板缝混凝土时,应选用φ30mm小型振捣棒。振捣层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的1.25倍。

2.3.5灌缝与养护

砌体竖缝灌砂浆,每砌一皮砌块,就位校正后,用砂浆灌垂直缝,随后进行勾缝。勾缝勾成凹缝,低于砖表面2mm。勾缝横平竖直、光滑密实。不得有透明缝、瞎缝、假缝。砌体砌筑完后,洒水养护3~5d。冬期施工时,严禁浇水,必须进行覆盖。

参考文献:

[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