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香港暴乱事件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对香港暴乱事件的思考

陈开梅

(广东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1450)

摘要:香港暴乱事件根本原因出在教育上。香港的教师不少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对自由、民主、人权的认同高于对国家的认同和香港的认同。这使得香港年轻人心目中没有国家和民族的认同,这一认同危机是导致一些青年做出撕裂香港与内地举动的一个重要心理根源。未来在香港的教育政策上,首先要强调在信仰、情感、信念的立场问题上不可动摇;在知识获取、理性思考上要强调学理性、历史性和逻辑性;在受众对象上要注重年龄段和学龄的区分,在培养、思考、实践各方面需有所侧重。

关键词:香港;暴乱事件;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自今年六月至今的近三个月以来,在香港,欧美外部势力别有用心地利用香港青年学生的无知,煽动青年人进行过激行动以换取所谓的“民主”权利。他们挑动学生举行非法集会、堵塞交通、打砸公共设施、袭击警察等,其目的就是要扰乱香港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破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形象。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就出在教育上!

尽管香港主权和政权回归22年了,但公民教育仍然保持“殖民教育”的一些特征。如香港人缺乏对政治的兴趣,更多关注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在港英政府统治期间,香港中小学教育就施行以维持经济实干精神和保持政治冷漠并行的“二元教育”,在香港回归之前,香港的公民教育呈现为“无民族”、“无政治”和“疏离的子民”教育特征。又如香港教育的语言长期运用英语教学,中英文教学的比例达到1:10。在英文熏陶下,香港人很难与中国文化和内地形成文化血脉上的融合。在港英当局主政时,其不支持香港学校开设中国历史课程,中国历史被编入亚洲历史,以此实行殖民化教育。在香港小学常识课课程纲要中,中国历史教育就完全没有被提及,这就淡化了国家和民族的观念,强化了殖民色彩。比如在香港的教科书中,将“鸦片战争”说成是“中英贸易冲突”,中国被称为“香港最大的邻国”。在香港小学唯一的政治活动就是升国旗,有时也举办一些认识“基本法”的活动和比赛;中学生则大多通过通识课来了解时事,老师也通过通识课传输其政治意识。在教材方面,通识课也是由教师自行编订,因此,教师的政治取向和立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目前,香港的教师不少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对自由、民主、人权的认同高于对国家的认同和香港的认同。久而久之,香港年轻人心目中没有国家和民族的认同,香港市民只关心安身立命和创造经济成就,不大关心国家身份,在意识形态上十分冷漠。这一认同危机是导致香港一些青年做出撕裂香港与内地举动的一个重要心理根源。尤其令人忧心的是,在无统一课本、无标准答案等诸多原因下,通识科逐渐沦为别有用心之人向青少年灌输政治立场的工具。2013年,教协出版《香港政治制度改革——以“占领中环”为议题》,注明是“公民及通识科教材”,并请到鼓吹“公民抗命”的非法“占中”发起人戴耀廷做顾问。这样的教材对青少年在政治上的毒害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澳门这边的画风则截然不同。对于香港极端示威者,澳门方面则做出了拒绝辱警香港议员入境、驳回“反港警”集会申请……这一系列操作,令人拍手叫好。

同样是在“一国两制”实践下的青年人,澳门小伙伴的“优秀”少不了基础教育的加强。据学习时报报道,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其中国民教育得到加强:87所大中小学升挂国旗实现全覆盖,人民教育出版社(澳门版)历史教材进入澳门学校使用等。为了加深澳门青少年对祖国历史及澳门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培养爱国爱澳情怀,2016年澳门特首崔世安宣布,教青局将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并于2019--2020年度全面投入使用,同时还将加大力度争取培养更多历史教育人员。据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消息,目前已经在澳门中小学中投入使用的《品德与公民》也是由教青局与人教社共同编写、人教社出版、供学校选用的教材。近年来,此套教材在澳门平稳使用,发行量逐年递增,教育教学效果日益显现,越来越受到澳门中小学的欢迎,这对加强澳门广大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促进澳门社会持续繁荣稳定和政治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所以,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塑造什么样的青年。

对此,香港未来该怎么办呢?前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邓飞认为,香港的通识教育已被反对势力绑架;即使再困难,在香港推行国民教育的工作也应坚持进行。他说,香港的“通识教育”不能被有政治激进偏好的人占据。学者杨晖和周宇航认为,对于问题较多的“今日香港”和“现代中国”部分,建议用政治科学原理和香港历史来取代。在政治科学原理部分要总结香港特区“一国两制”下政治设计、运作的学理和典范意义;在香港历史部分,既要坚持“一国”更要突出作为保持中国传统的香港,如何走出一条现代社会之路,进而融入国家,放眼世界的历史主线。在香港的教育政策上,首先要强调在信仰、情感、信念的立场问题上毋庸置疑、不可动摇;在知识获取、理性思考上要强调学理性、历史性和逻辑性;在受众对象上要注重年龄段和学龄的区分,在培养、思考、实践各方面需有所侧重。总之,解决香港的教育问题需要立场坚定、从容不迫的心态。

参考文献:

【1】阮佳琪。澳门妹子告诉你,他们的历史教材是啥样的??观察者网,2019-08-19

【2】及时开展香港去殖民化教育。铁血网https://bbs.tiexue.net。

【3】他说,香港的“通识教育”不能被有政治激进偏好的人占据。环球时报-环球网,2019-07-18

【4】杨晖,周宇航。毁人的香港通识教育问题必须要解决。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2019-08-28【5】香港问题根儿在这里董建华想起都心痛。环球网,2019-07-18

作者简介:陈开梅(1965-),女,贵州都匀市人,广东女子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