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心血管内科护理临床分析

宋琳

宋琳(山东淄博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病理科山东淄博255400)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选取120例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最为研究对象。结果:将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症结合护理进行了具体的报告。结论:重点分析并将护理存在的两大因素予以简单介绍,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228-01

心血管内科即指医院诊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科室。在众多疾病之中,心血管疾病的致病特征较为特殊。因为涉及到心脏和血管等人体的重要器官,所以,治疗难度通常较大且致病原因的过程,也极其复杂。不仅如此,心血管疾病的疾病种类也比较多,它包括早搏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种类。由于血管疾病的护理要求高,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血管得永久性损伤。尤其是心脏器官,肩负着人的呼吸功能,一旦出现心脏功能障碍,就可能导致人体的呼吸衰竭,或致脉搏、血压等生命基本运行条件的停止,以至患者步入病危状态。所以,心血管疾病往往又是所有疾病中,病情变化难以把握的高危病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科室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任务故而十分繁重。作为医院的高风险科室,风险性普遍存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1年6月开始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在其中予以病例挑选,病例中具体包括高血压、低血压以及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储存。至2012年6月期间,病例分析过程中,主要挑选平均年龄限制于48岁的患者,约为68例男患者和52例女患者。此次病例收集共收治了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高血压和低血压分别为54例和28例,重点病危患者,譬如心力衰竭则收治了40例。

1.2方法

本院将利用回顾性的方式来抽调患者意见,意旨提取对120例患者的问卷调查,再集中对护理情况完成科学分析。

1.2.1常规护理

本院医护卫生条件是收治患者的医疗基础。具体而言,一是分别对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进行具体考量,重点保护交叉感染区的卫生条件,阻止患者被病菌感染或出现其它感染情形;二是处理好患者的个人卫生,护士要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皮肤进行科学护理,重点防治压疮现象的发生;三是合理安排病房内的床位以及访病时间,控制病房内空气的通风度和新鲜感,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尤其要适宜达标;四是室内患者与外来访客都要注重口腔护理,防止病房内部的交叉感染;五是护士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进食情况,禁止患者自行食用高钠或高脂食物,或者暴饮暴食,也要告诫患者不能缺少营养摄入,避免出现体内水与电解质的失衡;六是依照专科用药的规范,护士必须监督患者按时吃药,对药物的疗效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记录观察;七是护士之间应设置夜班查房任务,时刻关注患者在夜晚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便要立刻通知值夜班的主治医生,或采取正确坐位与坐卧位,促使患者在当下形成两下肢的下垂姿势,以减少回心血量,这样减轻肺部的瘀血。

1.2.2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负起责任,看护患者完成规范性的检查。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予以定时记录。病例的记录内容包括发病原因、病情变化、病情的治疗措施等,把这些病情可能导致的后果如实向患者及其家属予以说明。在治疗期间,还要帮助患者消除悲观心理,告诫患者及家属,在观察治疗阶段,一定要做好意外状况的处理与配合。积极帮助那些因疾病而出现紧张与焦虑情绪的患者。每位医护人员都要耐心地说服患者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指导。在记录病例资料的时候,还要把病情发展与现实治疗相同步。护理人员开导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利用专业的医疗技术以及温馨的服务行为,给每位患者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

1.2.3人性化护理

医护人员在交接班时必须对患者进行主动的问候,询问的内容包括睡眠和进餐的情况。护士长要教导护士人员,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适时进行翻身与拍背等护理动作。如果发现患者存在问题,就必须采取应急手段并及时通报医生。当然,对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要学会利用非语言交流形式。譬如护士人员必须带有微笑,因为关心可以促使患者的情绪稳定,还能建立服务宗旨和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医患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迎合本院“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改善现有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2结果

对所挑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的120例案例资料中,详细表明治疗期间的护理情况。具体对患者病情发展予以分析对比,发现存在两大护理因素。来自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护理人员方面,一是患者家属方面。这两大方面可能导致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重则可危及患者生命。

2.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一是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属于重病患者,本身对疾病的恐惧程度就高,再加上此病不允许病人进行过多的人体运动,亦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郁闷情绪且相当不稳定。所以,当病情变化异常,不易把握之时,患者就可能针对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以至于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患者个人的心理压力过大,长期以往,情绪紧张易使护理人员也跟着产生烦躁、疲惫等消极心理。医护人员的心理偏激,就可能致使服务态度变差或责任心下降等服务问题,大幅降低了医院的服务质量;二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护理水平低下,都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由此可见,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水平的学习。制定岗位培训的制度以及考核指标,规范护理技术,培养综合素质。还要设置监督小组,全面考察医护的护理情况。

2.2患者及家属性因素

一是心血管病情变化快,随时患者都可能有生命危险,譬如临床出现的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二是患者不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护理或擅自离开等情况;三是患者及其家属不能理解病情变化可能产生的后果,容易对治疗效果产生质疑,以至医疗纠纷的出现。

3讨论

结合两方面的基础条件,对高血压和低血压以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内科疾病,将其常见特征和护理要点,予以具体的分析和总结。

3.1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本组研究有52例高血压病患者,多数出现头晕眼花、心悸烦躁、手脚麻木、记忆力衰退等病症。经研究发现,可能是由于高级神经的失调。至病情后期,除了血压出现高涨之外,还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受损。轻度受损将导致功能障碍,重则就可能出现衰竭。为此。护理工作就必须重视起来。一是患者注意休息规律;二是杜绝高盐高脂类食物的摄入;三是适当运动,每天坚持运动;四是按照医嘱吃药。时刻观察记录血压变化;五是避免情绪变化,保持稳定心态。

3.2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研究对象中,28例低血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的分别为10例,出现无症状性低血压的有8例。由此指导患者可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方式,以增加血液循环。;其次,时常换体位,不暴饮暴食,防止滑倒。如果平时遇到晕厥等症状,躺下等待医务人员的抢救。

3.3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对象中有40例心力衰竭。早期症状为乏力失眠,夜间伴有气喘尿多等现象。针对这种患者,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护理,一是保持患者的卧床或半卧姿势,可适量活动,避免体力衰退和下肢栓塞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则保持卧床休息状态;二是呼吸困难的患者予以氧气袋;三是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保持在3g以下;四是禁止吸烟喝酒;五是时刻测量患者的心率变化,发现病情异常则立即通知医务人员。

参考文献

[1]韩高凤.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2]缪廷琼.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J].中国卫生产业,2011,8(09):

[3]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