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美国对华贸易的新摩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3

如何应对美国对华贸易的新摩擦?

邵眺眺

邵眺眺扬州大学

2011年1月18日,胡锦涛主席应奥巴马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受到美国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中美双方不仅签署了系列经济合作协议,更重要的是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构成中美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极大地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如果按照此次中美联合声明定下的基调顺利发展,中美之间在今后若干年内将处于相互尊重前提下的竞争性伙伴关系,友好的一面将多于对立的一面。因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之间经济上互补的大格局虽然没有改变,但某些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近期内,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在总体上不仅难以避免,还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体现两国未来竞争力的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中国企业不宜硬碰硬地与之对抗,而是要设法绕开摩擦,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和规则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一、中美之间产生新的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分析

(一)美国政治和经济体制上的原因分析

抛开意识形态的因素不谈,美国两党制及其所代表的财团利益,决定了美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经济利益,并且是眼前的经济利益。2009年4月1日,胡锦涛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在伦敦举行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但在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轮胎产品进行特别保障措施调查。2009年9月11日,奥巴马宣布对我国输美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产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在此后的三年里,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每年分别征收35%、30%和25%的惩罚性关税。涉及金额达22亿美元,影响中国数十万人就业。

2009年11月16日,奥巴马在访问中国时信誓旦旦地表示,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崛起,一个国家的成功不应该以另外一个国家的牺牲作为代价。就在2009年11月5日,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29.94%至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涉及金额27亿美元。波及中国90多家重要钢铁企业,成为迄今美国对华贸易制裁涉及金额最大的一起案件。2009年一共发动23起对华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涉及到中国的出口规模是76亿美元,案件的数量增长了53%,金额增长了8倍。2010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由于选战的需要,中国再次成为两党攻击的靶子,纷纷将美国失业问题的责任归咎于中国,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启动对华清洁能源调查,等等。

(二)中美两国国内经济状况的原因分析

从2001年起,美国实施美元贬值政策来改善国际贸易逆差,这项政策使得美国产品竞争力相对欧盟和日本有所提高,但我国实行的是人民币汇率紧盯美元政策,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并未下降。10年来,我国外贸出口总值由2001年的2,661.5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5,779亿美元。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继续扩大。所以美国把迫使人民币升值作为平衡双边贸易的一大法宝。由于人民币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大幅度升值,美国处心积虑仍然达不到目的,在继续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加强了自身能单方面实施的贸易壁垒。

因成功预测花旗银行破产而声名鹊起的美国华尔街“美女”分析师惠特尼2010年12月19日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采访时发出警告,已经拖垮多家银行的债务危机,可能向城市蔓延,城市可能会破产。惠特尼认为,美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是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会使美国脱离经济复苏的轨道。当前,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国内局势。所以,美国除了继续向中国推销国债以解燃眉之急外,还会采取刺激生产和消费、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的政策来增加美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

2010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华(包括港澳台地区)企业发起“双反”调查36起。虽然短期内把中国产品挡在国门之外,但美国国内的经济形势并没有根本性好转。因扭转经济颓势不力而中期考核得分不高的奥巴马,还有可能继续迫于国内压力签署一些对华贸易摩擦措施。

二、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分析

(一)美国的贸易制华措施手段繁多

到目前为止,美国对我国输美产品所构筑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样化:在原有的关税措施这一常规贸易壁垒作用随着贸易自由化国际大趋势逐渐降低的情况下,其他的如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劳工标准以及“特别301条款”调查和“337条款”调查等贸易壁垒悉数登台,打出一连串的组合拳,从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强大的贸易壁垒群。尤其是“337条款”调查,其具有审理时间短、认定条件简单、应诉费用高昂以及措施严厉四大特点,一旦侵权认定成立并生效则对我国企业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

据统计:2009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我国输美产品发起的“337条款”调查立案共有15起,而2010年1月份至12月份的“337条款”调查立案就多达27起。这些“337条款”调查涉及的产品的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发光二极管和激光二极管、葡萄糖胺、双通道锁、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耗材、接地故障断路器、闪存芯片、地下电缆管道探测器、合成橡胶制品、多媒体教学协调系统产品、数字显示设备、集装箱维保系统等一大批产品。

(二)美国以立法方式压人民币不断升值

由于美国产业空心化趋势增长,再加上控制高技术向中国的出口,在中美贸易过程中,贸易不平衡的状况非常严重。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中美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982.6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774.4亿美元,美国自中国进口2,208.2亿美元,美方贸易逆差1,433.8亿美元。2010年,中国对美国出口2,833亿美元,增幅比金融危机前明显放缓,而美国对中国出口1,020亿美元,增长31.7%,尽管如此,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继续扩大。

美国为了缓解其贸易逆差的状况和转嫁其责任,就以“中国人民币存在低估,使中国制造的产品以价格低廉的优势大量侵占世界市场,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为借口不断地向我国政府施压,以促使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美国政府借助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对华进行施压,依据的是《2006年美国贸易加强法案》,2010年9月29日,美国众议院又通过了《货币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

(三)美国的摩擦措施一般都有国际或国内法依据

如今,美国发起摩擦所采用的贸易保护措施更加隐蔽化、合法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美国通过修改其国内法使其贸易保护措施合法化。例如,2000年,美国将含有特别保障措施内容的条文纳入《1974年贸易法》中,大幅度降低了立案标准,为大规模运用这一保护机制完成了准备工作。这种保护美国国内相关产业期限将长达12年的“特别保障条款”可以仅针对中国使用,从而避免保障措施针对全球所带来的压力。其二,美国通过经济刺激、经济救援等政策使其贸易保护措施合法化。2009年1月28号,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金额为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就包含一项“购买美国货”的条款,该条款的主要内容是美国国内经济计划中的所有基础投资项目必须使用美国国内的钢材等原材料和设备。通过“购买美国货”这一条款,美国就可以在刺激本国经济的掩饰下抑制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入美国市场,从而达到保护其贸易利益的效果。其三,美国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使其贸易保护措施合法化。为维护公平贸易和正常的竞争秩序,世贸组织允许成员国在进口产品倾销、补贴和过激增长等给其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情况下,美国为保护国内产业不受损害。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就越来越多的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定,“合法”地发起贸易摩擦。

(四)美国发起摩擦的重点领域已经转向新技术产业

为鼓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我国政府对新技术产业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也成为美国发起新一轮301条款调查的借口。继发动轮胎特保案之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于2010年9月15日对中国提出一项全面贸易诉讼,称中国为支持本国清洁能源部门而采取“保护主义及掠夺性措施”。诉讼申请报告中指责中国政府通过歧视性政策法规、技术转让条件、关键原材料控制及大规模政府补贴,事实上形成了有利于本国清洁能源企业价值达“数千亿美元”的产品竞争优势。

报告大肆指责中国的同时,却忽略了美国对于新能源相当规模甚至更大金额的资金补贴的事实。目前,美国PTC和ITC给予本土企业最高30%的税收优惠或现金返还优惠。对新兴产业进行补贴,是世界各个的通行做法,美国也不例外,为什么美国偏偏要对中国开展大规模的反补贴调查呢?因为我国的相关新技术产业已经构成和美国的直接竞争,谁能在这场竞争中取胜,关系到两国未来综合实力的高低强弱。

三、中国企业绕开美国贸易摩擦的应对措施

第一,企业要走出国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设厂。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对外投资,特别是对美国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巧妙地避开美国针对我国的贸易壁垒,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而且还有助于减少我国对美国贸易出口额,改善中美贸易失衡的状况。具体到对美直接投资的方式上,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1)直接购买美国生产企业;(2)参股生产型或销售型企业,改变我国企业在某些销售渠道上的劣势;(3)考虑在美国开发区设厂。美国开发区的地价相对低廉,而且当地政府有很多鼓励措施。这样,就避开了专门针对中国企业的贸易壁垒和人民币升值的贸易障碍。

第二,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平台开展加工转口贸易。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之间实施较为优惠的关税和投资政策,这些优惠的政策给成员国的企业营造了一个便利、舒适和广阔的投资空间。我国已签订了9个自由贸易区协定,对于我国企业而言,积极向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组织内的国家投资设厂,然后再将这些企业所生产加工的商品出口到美国,绕开包括汇率在内的重大贸易壁垒。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我国国内的企业可以利用自由贸易区内投资优惠的条件在东盟内部设立商品生产加工基地,然后从我国购买商品的生产材料,最后再将其生产加工的商品出口到美国,这样就有效地避开了美国专门针对中国企业的各种贸易障碍。

第三,提高企业用人民币开展跨境业务结算的能力。用人民币开展跨境业务结算,对于规避汇率风险、避免汇兑财务成本、避免汇率折算损失、简化进出口手续以及方便办理贸易融资等都有巨大优势。从2010年底开始,我国已经在365家企业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放宽到六万多家企业拥有人民币跨境结算权,今后将扩展到所有进出口企业。关键是我国的外向型企业能否紧跟这一重大战略措施,努力提高自身用人民币开展跨境业务结算的能力,使外商愿意和我们开展人民币结算。

第四,在美国申请和注册知识产权占领技术制高点。在我国企业应对美国337条款调查的策略上,虽然积极应诉较之于坐以待毙是明智的选择,但是事后积极应诉须以付出昂贵的诉讼费用为代价。如果我国企业在美国拥有相应的知识产权,那么我国企业输美产品就会受到美国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的337调查也就无法启动。可以说事先在美国申请或注册相应的知识产权能够防患于未然,从而避免了我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争端,最终为我国输美产品铲除了后顾之忧。如今“产品未动,专利先行”,已是跨国公司谙熟的竞争战略。因此,在我国企业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方针上,事先在美国申请或注册知识产权无疑是有效解决知识产权争端问题的一种商业策略。另外,由于在美国提起337条款诉讼的原告既可以是美国公司,也可以是外国公司,因此,如果中国企业在美国拥有专利,也可以用来阻挡在美国以外国家制造的相同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注释:

①胡笑红,刘志龙.美对我无缝管征12%反补贴税[N].京华时报,2010年2月26日,第051版.

②综合http://www.mofcom.gov.cn/和http://finance.qq.com/a/20110111/004091.htm数据整理.

③苗迎春.中美经贸摩擦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09: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