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分娩心理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分娩心理护理体会

黄艳慧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应用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分娩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子宫收缩乏力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变化、分娩结局、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分娩时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妊娠结局,促进产妇成功分娩,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分娩;心理护理

分娩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过程,其受到产妇生理与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临床在产妇分娩时,会加强护理措施,以确保产妇的身心健康。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妇分娩中常见的一种状况,其很容易导致产程延长,产后大出血等状况产生,从而危及产妇的生命与新生儿的生命。多数产妇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将胎儿的安全放置第一位,分娩过程中,也会因为分娩时间过长或者子宫乏力所导致的产程延长等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而对其分娩造成不利影响[1]。而常规的产妇护理,多是对产妇的状况进行监测,对其体征加以问题,从本质上来说,缺乏心理护理的内容。在这种状况下,产妇无法在子宫收缩乏力的分娩状态中自我调节,负性心理也会逐渐严重化,妊娠结局难以掌控。为了进一步保证产妇妊娠结局的良好化,需要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实施对应的心理护理,以缓解其负性情绪。我院在产科工作中,引入心理护理,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负性心理产生了较好的调节作用,促进了分娩的顺利与安全。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子宫收缩乏力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7.32±3.28)岁,孕周36~39周,平均孕周(38.3±0.5)周;观察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30±3.47)岁,孕周37~39周,平均孕周(38.04±0.6)周。所有产妇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其主要包含:(1)对产妇与胎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2)对胎儿心跳进行抽样监测,其间隔约30min;(3)对产妇给予吸氧护理;(4)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宫缩加强的药物治疗;(5)保证产妇生产中的营养支持;(6)维持产妇机体的水分与电解质的稳定状态。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产妇心理护理措施。其主要内容:(1)在产妇进入医院后,便与之进行必要的沟通,从产妇的心理以及产妇家属的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在整个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尽量保持自身情绪的温和,以提高产妇对护理人员的倾诉欲望与信任度,建立起良好地护患关系;(2)在了解产妇进院后的心理后,就其对分娩的看法以及主观情绪加以了解,并且适当的为其介绍医院的环境与医疗设备等,提升其对医疗服务的信心。适当的为产妇讲述生产的注意事项与过程,加强其心理建设;(3)引导产妇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负面情绪对胎儿与自身的影响,并且指导其进行主观情绪的控制;(4)对于产妇的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尽量加以满足。在进入产房以后,护理人员需要就分娩过程中,产生的疼痛原因等进行详细的讲述,提高产妇的心理准备。在必要状况下,可以安排产妇家属进行陪产,给予其更大的精神与心理支持。

1.3评价指标

1.3.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分值越高,则患者心理状况越差。

1.3.2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进行观察。如果产妇分娩时间>2h,则可以认定为第二产程延长;如果产妇分娩后,244h内出现出血症状,且出血量>500ml;采用阿氏评分对新生儿窒息状况进行确认。

1.3.3采用我院自制调查表,就产妇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其主要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产妇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产妇宫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受到了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尤其是初产妇,其对于生产没有经验,在分娩过程中,疼痛感强烈且持续一段时间后,其就可能会产生负面心理,从而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等状况。而子宫收缩乏力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产程,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躁、恐惧等情绪,负面情绪的存在又会反作用于生理,子宫收缩乏力持续存在,这就会对产妇与新生儿产生极大的生命威胁。常规护理相对基础,缺乏对应的心理疏导[2]。因此,临床提出对产妇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在心理护理中,需要针对不同的产妇以及其具体的需求,采取不同的疏导方案。例如,初产妇其对于分娩的认知不全,恐惧相对较为严重,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分娩事项的讲解,尤其是一些注意点;而对于经产妇而言,其有过对应的分娩经验,其对分娩的恐惧会相对降低,焦虑等情绪反而较重,护理人员需要对其焦虑的具体原因进行了解与解决,从而降低其负面情绪[3]。尤其是,一些产妇需要精神支持,护理人员需要与产妇家属取得联系,并且告知其生产中对产妇如何进行鼓励等,保证产妇的精神状态良好,促进其生产。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心理护理,其产程相对缩短、产后出血状况减少、新生儿健康得以保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分娩时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妊娠结局,促进产妇成功分娩,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梁萍.产妇在分娩前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225.

[2]吴彩娥.心理护理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4,4(35):227.

[3]周萍.阴道分娩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J].河北医学,2013,19(10):1475-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