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法复位应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骨科手法复位应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观察

王申明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00

摘要:目的对骨科手法复位患者实施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67例实验对象均来自本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需进行骨科手法复位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组别的划分,实验组35例,行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32例,行丙泊酚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较快,在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手术时间等方面都与对照组存在较大的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用药相比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更佳,且麻醉的安全性较高,可在骨科手法复位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骨科手法复位;丙泊酚;小剂量芬太尼;麻醉效果

骨科手法复位对于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挫伤严重等患者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与开创手术相比,手法复位对于患者带来的刺激更少,风险性较低。但是在进行骨科手法复位时,我们也需要用相关的药物,对患者进行麻醉,减少患者的疼痛,保证复位的顺利开展。丙泊酚就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全身麻醉药物,而芬太尼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可与水溶液迅速融合,麻醉效果优良。临床研究表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互相促进,麻醉的效果更佳,本文将针对此进行试验研究,具体的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7例实验对象均来自本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需进行骨科手法复位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组别的划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35例患者,男例20,女例15,年龄17—68,均值(51.22±5.23)岁,患者体重(65.76±5.67)kg,骨折类型:桡骨骨折10例,肩关节脱位9例,踝关节骨质8例,尺桡骨骨折8例。对照组32例患者,男例18,女例14,年龄18—70,均值(52.31±5.43)岁,患者体重(66.52±5.43)kg,骨折类型:桡骨骨折8例,肩关节脱位8例,踝关节骨质10例,尺桡骨骨折6例。

对象排除标准:具有精神病以及药物过敏史;合并出现肝肾疾病;对治疗存在禁忌。

1.2方法

麻醉前需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控制,并在治疗前的半小时给患者注射一定量的苯巴比妥钠。对照组32例,行丙泊酚(国药准字H20123137,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麻醉,因为丙泊酚是一种全身麻醉药物,对于神经肌肉有阻断作用,因此使用的剂量较少,成年人的用量不可超过2.5ml/kg,患者的年龄较高或者较低,都要适当减少药物的用量。

实验组35例,需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芬太尼进行麻醉,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给药的剂量不可超过1.0ug/kg。当麻醉起效后,开始对患者进行骨科手法复位治疗。

1.3观察指标

临床记录两组患者的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手术时间等,总结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在整个研究涉及到的全部数据都录入到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并分析此次研究结果。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值检验。组间差异经P值判断,统计学有意义(P<O.05)。

2结果

根据表1所显示的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较快,在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手术时间等方面都与对照组存在较大的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

3讨论

手法复位是治疗骨折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与手术治疗相比,手法复位的安全性更高,且治疗的时间较短,但是在进行手法复位时,患者常会感到剧烈的疼痛感,进而影响手法复位的效果。因此,临床上开始研究,在骨科手法复位的过程中,应用相关的麻醉药物,舒缓患者的疼痛,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针对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对于骨科手法复位患者的麻醉效果。

丙泊酚是烷基酸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适合进行全身麻醉,常被用于重监护病人机械通气的镇静作用,其对于麻醉诱导以及静脉全身麻醉维持有较好的效果。静脉注射后,麻醉的起效较快,使用后通常在40秒内,患者就会进入睡眠的状态。丙泊酚可与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进行结合,进而随着尿液排出。作用的时间一般在8min左右,部分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会出现恶心、头痛以及呕吐等症状。

芬太尼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其是一种麻醉的辅助药物,具有较强的麻醉和镇痛效果,与吗啡等药物的作用相似,但是作用要比吗啡高出80倍左右,可与水、甲醇等溶液进行融合,并迅速分解,被广泛用于外科、妇科等手术,对于大面积换药及进行小手术的镇痛也有非常好的效果,可与其他麻醉药配合使用。本文认为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对骨科手法复位患者进行麻醉,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较高。

本文将本医院67例需进行骨科手法复位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行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单一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临床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包括给药剂量、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手术的治疗时间等。根据结果可知,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均取得了麻醉的效果,但是不管是在给药剂量方面,还是在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手术的治疗时间方面,实验组都要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本文实验研究进一步证明,与单一用药相比,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更佳,且麻醉的安全性较高,虽然患者在麻醉的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等,但反应较轻微,短时间内不良反应症状就可消失,并未对患者的机体造成影响,可在骨科手法复位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冬梅,许玉军.骨科手法复位应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58-59.

[2]葛淑晶,丁玉萍,张建华,等.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联合护理干预在骨科手法复位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6):243-245.

[3]王钱荣,徐恒艺,何唤钟,等.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骨科手法复位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6):254-256.

[4]刘美娜.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手法复位麻醉中的应用[J].健康前沿,2016,23(5):114-114.

[5]裘丽芳.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上肢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2):244-245.

[6]张洪波,平秀红.骨科手法复位应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50-52.

[7]黄柯冰,李凤仙.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用于手法骨科复位麻醉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9):1201-1202.

[8]李玉坤,王存斌,刘晓东.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手法复位麻醉中的应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33(4):42-44.

[9]杨传胜.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29):73-73.

[10]邬红霞.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骨科手法复位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5):555-556.

[11]吴仲.骨科手法复位中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5(25):55-56.

[12]王小明.丙泊酚复合低剂量芬太尼在骨科手法复位患者麻醉中的应用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3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