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喉痹汤治疗慢性咽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1

自拟喉痹汤治疗慢性咽炎

李书琼

李书琼(贵州省平塘县人民医院中医科558300)

【摘要】以行气开郁、活络通痹为治则,用自拟喉痹汤随症加减治疗慢性咽炎40例,治愈25例,显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说明自拟喉痹汤治疗慢性咽炎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喉痹慢性咽炎自拟喉痹汤行气开郁活络通痹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328-02

西医“慢性咽炎”与中医“虚火喉痹”相类似,病情缓慢且顽固。本人用自拟喉痹汤治疗慢性咽炎40例,疗效满意,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40例患者年龄30-50岁,女性30例,男性10例,且大多数经西医药物治疗无效者,病程6个月-5年。表现为:咽痒、咽干、咽痛、咳嗽、咽部异物感、堵塞感、紧迫感、痰粘着感。检查可见:咽部微暗红,咽后壁滤泡增生。

2方法

2.1自拟喉痹汤主方:醋柴胡10克,地龙15克,白僵蚕10克,银花藤20克,厚朴6克,玫瑰花6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温服。

10日一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2.2随症加减:咽痒甚则加蝉衣、防风;咽干甚则加生地、玄参、麦冬;咳嗽甚则加杏仁、百部;有痰加陈皮、法夏;咽痛甚则加大青叶、连翘、射干;滤泡增生明显者加大贝、皂角刺。

3结果

3.1疗效判定:治愈为自觉症状消失。显效为部分症状消失或减轻。无效为症状无变化。

3.2结果:治愈25例(占62.50%),显效12例(占30.00%),无效3例(占7.50%),无效者均为男性,平素抽烟喝酒、熬夜、喜食辛辣者。总有效率92.50%。

3.3病例:患女,36岁,教师,咽干、咽痒、咽痛、咽部异物感6个月。咽部微暗红,舌质红,苔薄,脉沉。诊断为虚火喉痹。方药:醋柴胡10克,地龙15克,白僵蚕10,银花藤20克,厚朴6克,玫瑰花6克,玄参15克,蝉衣10克,大青叶15克,连翘15克,大贝10克,甘草6克,一日一剂,水煎温服,服10剂后咽干、咽痛症状消失,减去大青叶、大贝,再服10剂后症状完全消失。

4讨论

常医多以滋阴降火、清肺利咽为治则治疗本病。而本人认为慢性咽炎与肝郁气结、痰气交阻、经络不通密切相关,应予以行气开郁、活络通痹。喉痹一名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痹者,闭塞不通也。咽喉疾病的形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气滞、气郁、痰凝、血瘀、脉络痹阻的病理变化。又肝经上行于咽喉,情志抑郁可致肝郁气滞、经络之气不舒、随经上逆结与咽喉,故出现咽痒、咽干、咽痛、咳嗽、咽部异物感、堵塞感、紧迫感、痰粘着感等症。咽部充血、咽后壁滤泡增生为气滞痰凝血瘀之征。方中柴胡(醋制)、地龙为君药,柴胡归肝、胆经、疏肝行气开郁;地龙归肝、脾经,性善走串、活络通痹;白僵蚕归肝、肺经,通络化痰、散结,银花藤归肺、心经,通络止痛、除痹;厚朴归脾、肺、胃、大肠经,行气化痰;玫瑰花归肝、脾经,行气开郁、活血化瘀、止痛;甘草归心、肺、脾、胃经,化痰止咳并调和诸药。上述诸药合用共凑行气开郁、活络通痹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柴胡、白僵蚕、银花藤、厚朴、甘草均有抗炎作用,地龙有舒张支气管的作用,玫瑰花有促胆汁分泌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德鑑.干祖望《中医耳鼻喉科学》,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2—73.

[2]候士良《中药八百种详解》,第一版,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2、793、799

[3]李奇《耳鼻咽喉疾病效方300首》,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