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治疗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社会功能改善影响的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认知治疗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社会功能改善影响的对照研究

郭红丽王秀芳

郭红丽王秀芳

(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济南250032)

【摘要】目的:就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以认知治疗施治的具体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就针对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1例该类患者为对象,给予认知治疗。结果:在该治疗方法的作用下,患者得到有效恢复。结论:针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以认知治疗展开治疗,可帮助该部分患者得到有效恢复。

【关键词】认知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R74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029-02

Acontrolledstudyontheeffectofcognitivetherapyonsocialfunctionimprovementofparanoidpersonalitydisorder

GuoHongli,WangXiufang.

Ji'nanmentalhealthcenter,JinanShandong25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specificeffectofcognitivetherapyonparanoidpersonalitydisorder.MethodsThisstudyaimedat1patients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December2016toJune2017.ResultsUndertheactionofthetreatment,thepatientswereeffectivelyrestored.ConclusionCognitivetherapyforpatientswithparanoidpersonalitydisordercanhelppartofthepatientsrecovereffectively.

【Keywords】Cognitivetherapy;Paranoidpersonalitydisorder;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

人格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中表现出来较稳定的独特的思考方法和行事风格。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人格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就认为他的人格正常,但世界上总有一部分人的人格与社会格格不入,比如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由于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类变态型人格,又因其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遭受失败挫折以及被批评等打击,所以研究偏执型人格障碍以及找到治疗方法,帮助其逐渐适应这个社会,彻底摆脱人格障碍是非常必要的,治疗人格障碍的方法之一为心理治疗。本文根据认知疗法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根据一例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偏执型人格障碍来访者的咨询过程以及治疗结果,主要记录他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社会功能表现。

1.2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于人对待所遭遇事情的态度和自身的世界观取向而非事物本身,也就是说,“适应性情绪和行为都是由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认知疗法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患者情绪、行为这些外在表现,还针对患者对待事物所采取的思维以及应对事物的方式,采取一系列策略对患者错误的认知进行纠正。对于来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首先对其进行观察、咨询,其次向其周围的人咨询意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归因。通过深入接触病患,使患者了解到自身的性格缺陷,以期帮助患者彻底摆脱偏执型人格障碍。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种:

做到同情与尊重,关注与理解:认真倾听患者诉求,使患者感受到善意,解除患者顾虑,使其能够开诚布公地倾诉内心的想法,便于心理医师深入了解患者。

保护患者安全:使其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建立患者对待客观事物的正确态度,让患者认识到过分的防御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使患者过分的防御性得到改善。

保护患者隐私:充分尊重患者隐私,患者感觉到在医生面前说任何话都会得到回应和保密,才会真正地向医生敞开心扉。

1.3病例

1.3.1个人基本情况男,28岁,于一家私企上班,父母均为普通工人,家境一般,高中文化,已婚,无子女,无宗教信仰。

1.3.2观察身穿职业装,动作局促,语速稍慢,身材单薄,面容消瘦,眼圈发黑,含胸,低头,偶尔抬头看向医生,话少,但言语间诸多抱怨,待人不那么真诚和强烈的敌意。在与来访者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事业心强,不能接受失败以及他人的批评,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对的,经常感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来访者遇事常以自我为中心,做错事常常把错误归咎于客观原因,只要有人触犯到他,就会引起强烈反应,表现出敌意甚至具有攻击性。对外界具有超过实际需要的防御性。

1.3.3他人反映其父向医生表示,来访者在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听劝解,不信任他人,母亲对他一向放任不管;其伯父说,患者父亲脾气暴躁,经常批评他,因此父子关系不好。

1.3.4诊断首先排除精神疾病,来访者主动就医,证明其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具有正常的自知力,思维逻辑较清晰,心理活动与外在表现显示出一致性,且人格特征具有稳定性。其次,通过交流,来访者具有敏感,多疑,狭隘等人格特征,通过SCL-90测验,来访者的人际关系敏感分为4分,还对其进行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其中Si为70分,(高分者诊断为固执且不善于交际),因此诊断其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1.3.5认知治疗

患者认知领悟法:来访者自我中心意识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来访者在家庭中没有感受到真正的关爱,从小缺乏尊重、信任与理解。因此,让受访者感觉到理解,关心和被爱,让受访者学会爱与被爱,学会尊重。

日常行为训练法:培养来访者为他人服务的习惯,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付出带来的快乐,也得到了他人的认可。

精神疏导法:对来访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客观评价他人,从而排除心理障碍。心理医师首先向来访者强调和睦相处的重要性,让来访者观察他人之间和睦相处的过程,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并改正,使其懂得与人相处的正确方法,消除对他人莫名的敌意,从而融入人群。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来访者社会功能的反映情况:包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人际交往方面情况;面对失败、挫折时所采取的措施情况。

2.结果

2.1来访前眼圈发黑,证明睡眠质量差,含胸低头证明心情低落,身体单薄,平时食欲不振,负面情绪较多;治疗以后,心情轻松,情绪稳定,面色较好,言语平和,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工作效率稳步提升。

2.2来访前心理处于过度的防御性和警觉性,神经紧绷,对待他人时常怀有敌意,善妒,敏感,狭隘,不能与人友好相处,治疗后有了明显好转,基本具备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自我效能感增强,并且开始学会付出,善待他人。

2.3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抑郁因子1分,人际敏感分同样为1分,低于临界值,与来访时的3分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MMPI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其中Hs,56分;D,40分;Pt,35分;Si,44分,均低于临界值,较第一次来访有明显降低,证明患者人格障碍基本改善。

3.讨论

本案例采用认知疗法对来访者进行治疗,主要工作:一是在治疗初期了解患者诉求,找出造成此类人格障碍的归因,对患者内心思维方式以及处理事务的错误方法进行纠正,从而治愈人格障碍;二是鼓励患者勇于面对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根本解决患者的心理障碍。

基于本案例的思考,认知疗法除了注重结构性治疗技术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建立正确的治疗联盟,对于患者来说,内心渴求一个能够帮助他脱离人格障碍的战友,而心理医师需要当好患者的战友,建立相互信任的盟友关系,体会到被理解,才能给后续治疗带来便利。

其次,帮助患者增强自我效能感,对于患者的积极配合,医师应给予肯定,让患者体会到自我效能感,促使其警惕性以及防御性下降。

最后,警惕提早结束治疗,当患者在治疗中期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情绪并且提出提早结束治疗时,心理医师应在确认患者确实具备正常人心理素质之前坚持说服来访者继续接受治疗。

本次研究中,证明了认知治疗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确实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应用价值显著,因此在以后的治疗中予以采纳。

【参考文献】

[1]马秀英.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与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3):487-489.

[2]陈小梅.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125-128.

[3]苏日娜,李静.偏执型人格障碍对人际交往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4,(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