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再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再思考

于航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沈阳110006

摘要:设计与艺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设计对艺术的影响很大。本文主要阐述了对现代艺术和设计的认识,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特点进行了表述,同时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方面的改进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再思考

引言

长期以来,中国设计教育停留在由“技”入“道”的教学模式之中,设计成为单一以装饰功能而服务于产品。但这种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生产力与商业多向性发展的要求。现代设计强调基础认识的指导性作用,强调设计思维的逻辑性、秩序性发展。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强调设计思维意识作为设计基础的认识指导;强调思维的方法性、条理性与逻辑性。并以现代思维意识——系统化,持续化的思维发展原则,促进学生设计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培养具有独立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设计人才服务。

1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最早的英国工业革命由于人们的工业制造能力大大提升,工业产品的外形与艺术设计之间有了融合的前提条件。一件工业产品,尤其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首先需要实用功能的支撑,这是一件产品的根本属性。因此在最初的工业制造中,实用功能被成为生产和制造的重点。但是随着大批量生产以及竞争程度的日渐加剧,产品之间的差异化逐渐缩小,再加之,产品的丰富给了消费者审美上的疲劳。因此,如何在实用功能之外突出自己的特色就成为制造商们首先考虑的事情。因此,艺术设计成为工业品华丽的外衣。从艺术设计本身来看,它是自从人类制造工具的那一刻起便产生的。人们制造一件物品的时候不仅对他的实用功能有所诉求,而且还注重它的审美视觉效果,这就是最初的艺术设计。但是由于生产力状况落后的原因,实用功能的往往在古代社会占据主要位置。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不断升级,由以往的注重实际功能,到现在的实用和审美并重的发展趋势给工业生产和艺术设计注入了新动力。艺术首次正式的走出神圣殿堂,与工业时代的生产制造媾和,同时这也是艺术设计丰富自身,自我发展的需求。因此现代艺术设计是兼具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在内的双重功能定位。

2艺术设计的特点

2.1设计多元化

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是相通的,在经济发展、文明不断进步的现代社会,现代艺术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也更加前卫,设计元素也越来越多。在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更加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方面的满足,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而设计师们为了迎合顾客的购买需求和选择欲望,将产品设计得更加多样化、大众化、个性化,以满足不同群体的要求。在繁华浮躁的城市生活中,很多人喜欢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在感官上给人一种简约、整洁、干净的感觉,在品位和思想上则显得更为优雅。极简主义主张艺术作品和风格并不是作者自我表现的方式,设计师们往往通过采用简单、普通的立体几何、抽象、简洁平整的形体构造的方式,用极少的原料成就原物的质感。随着设计风格的不断转变,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复古怀旧的风格盛行一时。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物质财富追求表现出厌烦情绪,人们往往会反过来怀念传统的文化氛围,追求充满人情味的民俗。设计师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将历史和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艺术设计当中,创造出复古、怀旧的设计风格,与现代化的设计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运用当地的特色素材,将古老的文化底蕴完美地展现出来,营造出复古的文化艺术气氛。

2.2设计趋于人性化

新世纪是一个倡导以人为本思想的新时代,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民收入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在意生活质量。在当今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对生活、起居空间的要求也从简单实用转变为更高层次的追求。这就要求我国设计师从使用功能、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构思创新的居住空间设计概念,运用独特、创新的设计理念,使居住环境能够适应新的消费观,促进我国居住空间设计水平的提高,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本,实现与世界同步发展。尤其是房屋装修,家具选择时,更注重新颖、舒适、前卫的设计。人性化的思想得以重新确立和追求,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再次被追捧,以及人文怀旧情绪的高涨,使得人性化的设计元素成为当代众多设计师的一致选择,他们在产品设计和家装风格设计中更加关注人的生理、心理和情感追求,以人为本成为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2.3艺术设计应体现内涵及情感传达

艺术设计这门交叉学科之所以产生还是因为自身的艺术本质,它所蕴含的审美内涵美是艺术设计的精神属性,毕竟工业生产也是在遭遇瓶颈的情况下求助于艺术设计的,如果艺术设计无法满足工业生产对精神内涵和审美属性的诉求,那这门学科也不会得到发展,即使发展起来也不会持续很久。因此艺术设计在实践当中还有要保留自己的特色的,那就是对审美的执着追求,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时刻注重审美属性对于审美特质的基本诉求。艺术化的呈现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艺术设计在充分具备实用功能的同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实用之美,固然也是人的需求,但是从需求层次划分上看,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和实用需求之后,便逐步探询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内涵美是艺术设计更高层次的美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更深刻的领悟,它是设计者和受众的心灵情感交流,这种交流的愉悦感是其他事物难以取代的。

3艺术设计的意义

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为能更好的生存,加速的步伐已经让大部分人感到疲惫和麻木。在些许的空闲之余对日常生活用品上的感受、鉴别、体验、玩味中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感受已变得很重要。例如艺术设计的家居产品,已不再是一般的使用品,而是家庭的审美陈设品。人们在挑选家居产品时,不仅是要重视它的功能,常常更重视它的款式、色彩、造型等是否与居室协调,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爱好,即更重视它的审美观赏意义。从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来看,艺术设计的审美性变的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仅是产品的一种简单的装饰,而是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设计特征,一个民族的设计方向,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样式。现代艺术设计的发起人威廉·莫里斯之所以在观看完水晶宫世界博览会后痛哭一场,就是因为那些炫耀的工业产品设计的粗糙和冰冷,没有给观赏的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便发起了工艺美术运动。在经历了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国际主义运动,到后现代主义运动,设计师们更加认识到审美性是任何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设计本质上是一种创造,它的产物是融合了审美元素在内的关系处理,设计对象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结合程度便是艺术设计着重解决的问题。因此,现代艺术设计水平和效果需要接受受众的评判,这种关系处理得当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工业品的实用价值需求,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审美需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参考文献:

[1]石海涛.视觉艺术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影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2).

[2]孙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金田,2015(3)

[3]周碧华.高校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J].金田,2016(1).

[4]郑旭东.“三大构成”课程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3).

[5]靳鸽.河南创意产业背景下的数字艺术设计教学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6(3).

[6]唐帆.“右脑思维”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书文摘,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