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改进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48例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改进方法

张宁

贵州省开阳县人民医院550300

【摘要】目的:总结探究心内科护理方法的改进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内接受治疗的心内科患者48例,对所选取的患者进行新的改进的护理方法,并且实施整体的治疗护理。结果:治疗护理后调查发现,在选取的48例心内科患者中,有46例患者对新改进的护理方法和措施感到满意,总体满意率为95.8%,仅有2例患者由于对新设备的操作及效果不甚了解,而对新改进的护理方法有所疑虑,而在48例患者中,没有一例患者病情出现差错,更没有一例护理纠纷事件。结论:在进行心内科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应将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护理观念,将患者放在服务的首要地位,然后要注意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水平,最大限度的促进心内科患者病情的痊愈。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护理方法;改进效果

前言

心内科疾病是现今社会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点为病情严重、病症复杂以及病变突然,也因为这几点,心内科疾病是目前临床医疗上较为难以治疗的疾病,其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临床上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心内科疾病多发于老年人人群中,老年患者由于一些自身的原因,对于疾病的了解较少,同时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体质较弱,更加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医疗事故,因此对于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心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该确保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护理理念,提高自身的工作素养及护理水平,以求最大限度减少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必要的差错而引发医疗纠纷事件,促进心内科患者病情的恢复和痊愈。本文主要是对在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内接受治疗的48例心内科患者实施改进的护理方法,并且进行整体护理,观察其效果,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5年3月到2015年5月期间内接受心内科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4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在51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岁。48例心内科患者中,有10例患者为冠心病,有7例患者为心绞痛,有6例患者为心律失常,有6例患者为患者为心肌梗死,4例为高脂血压,6例为脑血管疾病,6例为糖尿病,3例为支气管哮喘。

1.2护理方法

1.2.1确保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心内科疾病的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由于对于医疗知识了解不多,再由于自身机能的退化致使体质较差,因此老年患者更加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医疗安全问题。而安全性是护理工作最为重要的前提保证,同时也是心内科护理工作最为本质的要求,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树立起高度的安全意识,时刻要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生理及心理的状况,一旦患者在生理或者心理上出现问题,应当第一时间及时反映给医生,同时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持高度专注、认真谨慎的态度,尽最大可能去避免操作上的可避免的错误,最大限度确保老年患者的安全。

1.2.2树立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心内科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中,且病情严重、病变突然、病症复杂,因此对心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时很重要的,而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疾病护理中处于尤为关键的地位,它要求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要突出认识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是心内科患者疾病治疗最为重要的辅助助手,因此,在心内科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心理护理时人性化护理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往往是不一样的,因此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的心理情况及心理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而不应该一概而论,硬套什么理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去除消极的情绪,使患者对病情抱着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减轻由于身体的疼痛而对患者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就此而言,相关的护理人员应当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以便能够及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鼓励、安慰,并且协助医生及时对患者的各种病症提供治疗处理,帮助患者尽快走出病痛带来的困扰,过上正常的生活。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刺激患者的感官,要注意分散患者对于身体不适的注意力,减轻患者心中对于病症的恐惧心理。人性化护理的重点在于在护理工作实施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人文的关怀,护理人员要注重于患者在心灵上的交流,减轻患者对于病情的担忧,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

1.2.3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水平。直接参与工作的执行者是护理人员,因此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整个护理工作整体效果。而就目前而言,心内科的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普遍不高,由于护理人员疏忽大意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治疗延误的现象经常发生,好比在进行心内科手术时,由于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和无菌技术要求进行处理而造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因此,医院应当采取强硬措施,确保心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当然,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不仅仅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长时间实践中不断积累下的经验和熟练的技巧。对此,医院可以经常开一些经验交流类的会议,在交流过程中,可以讲授一些必要的心内科护理理论知识,在传授经验的同时是护理人员牢记心内科护理的相关知识。同时医院也可以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心内科护理训练,使护理人员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的器具。总之,医院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使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能够得到确实的保障。

2、结果

参加本次调查的患者共有48例,经过改进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共有46例心内科患者表示对改进的护理措施及方法感到满意,总体满意率达95.8%,而其他2例患者则是由于对新设备的操作及效果了解不够而产生疑问。在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48例患者没有出现一例护理纠纷事件。因此可以得出,新改进的护理方法效果良好,可以在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3、讨论

心内科疾病是当今社会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突出特点是病情严重、病症复杂、病变突然,多发于老年人人群,是目前临床中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心内科的护理工作在治疗中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作为一名心内科的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要确保工作的安全性,树立人性化的护理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水平,及最大可能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促进心内科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陈明.126例心内科患者护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03:644-645.

[2]杨光.128例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改进与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3,21:231.

[3]蒋英婷.200例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研究[J].中外妇儿健康,2011,0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