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78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B超引导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78例

李旭明(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外四科401220)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3-0099-02

【摘要】目的探讨B超定位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对78例上尿路结石在B超实行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肾盏,并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71例1期取石。7例因出血行Ⅱ期取石。术后复查X片,Ⅰ期结石取净率87.2%(68/78)。结论采用B超定位建立皮肾通道行MPCNL术具有准确性高、医患免于接触X射线等优点。

【关键词】皮肾通道B超MPCNL术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以来在B超引导下穿刺行MPCNL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共78例,肾结石3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8例;肾结石大小2.5×2.0~2.0×1.5cm,输尿管上段结石2.0×1.0~1.2×0.9cm。年龄21~67岁,所有患者术前行KUB+IVP及B超检查了解肾积水轻重程度及结石大小、部位情况。

1.2方法(1)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先取截石位常规患侧输尿管内插入F5号输尿管导管,并留置导尿。改俯卧位,患侧腹部下垫一软枕,用床边B超机在患侧腋后线与12肋下沿外侧范围确定皮肾通道穿刺点。并确定穿刺点皮肤与肾集合系统距离,通过插入的输尿管导管向肾集合系统内注水,形成人工肾积水;B超引导下用18G肾穿刺针进行肾穿刺,拔出穿刺针芯,见有尿液流出,则置入斑马导丝,穿刺点处作一皮肤切口,拔出穿刺针,沿斑马导丝用F8~F18鞘进入肾盂,并通过肾盂可进入输尿管上段,探及结石后气压弹道碎石系统将结石粉碎,并将碎块通过薄鞘冲出体外。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行肾造瘘。

2结果

78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盂穿刺均成功。7天后复查KUB,结石清除率达87.2%(68/78)。残余结石大于0.4cm及量多者,行Ⅱ期碎石取石术。残余结石小于0.4cm且量不多则行体位排石。1月后复查KUB结石清除率达97.4%(76/78)。

3讨论

随着MPCNL技术的推广使用并成熟发展,MPCNL正逐步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良好有效方法。李逊等报道微创MPCNL治疗858例上尿路结石,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MPCNL成功的关键在于皮肾通道的建立,皮肾通道穿刺点确定可用术中C臂X光线机定位或术中B超定位。C形臂X线机定位事实上只能提供不同体位的平面图像,不能形成真实三维图像,准确性差,同时医患需接触较多的X射线。B超定位是一种无创、无辐射、三维立体的定位方式,可以清晰提供穿刺通道及肾脏集合系统、结石之间三维立体信息,可减少严重出血、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准确性更高、更安全,而且费用低,医患免于接触X射线。

参考文献

[1]李逊,曾国华,吴开俊等.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516-517.

[2]吴荣佩,郑克立,丘少鹏等.B超引导经皮肾镜工作通道建立的临床应用.中国内镜杂志,2004,1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