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中药师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中药师的作用分析

李锦玲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人民医院药剂科652600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中药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接受药师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药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结论:在中药治疗过程中实施由药师主导的用药干预,可有效促进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进而提高中药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药师;临床合理用药

药师作为临床药学服务实施的主体,其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本次研究为了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中药师的作用,对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接受中药治疗的60例患者实施药师干预,并与另60例未实施药师干预的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共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31~52(42.35±8.12)岁;观察组共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29~54(41.98±7.96)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说明此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接受药师干预,具体如下:①源头控制:定期组织药剂师及中药房工作人员进行中药临床应用相关培训,提高药品准入门槛,严格落实药品采购制度,严格遵守药品贮藏规范;处方审核时应严格审查,注意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对不明确的配伍组方或不合理的处方进行纠正;加强临床医师、药师以及患者之间的沟通,在对患者发放药品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和说明。②辨证应用: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合理的药物和剂型,对药物用法和用量进行规范,处方开具前,应对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等进行了解,注意区分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不同药物或剂型的用药时机、剂量、用药途径进行明确标注,药物联用时需严格把握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中药注射剂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注明的浓度进行注射液的调配,严格按照规定的配制顺序、加药方法、药物剂量,还应对药液是否混浊变色、是否存在漏气等情况进行观察;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注意药物配制时剂量叠加时的反应;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不应配伍使用。

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药师干预措施,仅遵照医生开具的处方服药。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共出现4例不良反应,包括2例恶心呕吐、1例头晕、1例腹痛;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共出现15例不良反应,包括6例恶心呕吐、5例腹痛、3例头晕、1例气促。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见表1:

3讨论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药物毒副作用较为轻微,被公认为是安全的药物,但随着近年来现代中医药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制剂的种类不断增多,中药制剂的成分相对较为复杂,其作用机制也较为复杂,一旦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容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治疗效果减弱,严重时会加重病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故有效促进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十分重要,有必要加强对中药的临床用药监督。

药师是医院药学服务实施的主体,主要是指接受过专业药学教育的药学人员,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审校处方、指导临床用药等。在中药的临床用药过程中,药师需要对临床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严格审校,对患者进行规范的用药指导,还应严格控制中药的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把握中药的药物质量,同时,药师还是监督临床医师用药及协助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关键,药师应严格把握药物配伍的禁忌证,对一些新型的中药制剂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并为临床医师的新型中药制剂使用提供指导[3]。此外,中药注射剂的配制工作主要由护理人员担任,但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药学知识,在中药注射剂配制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因此,药师还应在护理人员配制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提供相应指导,以减少中药注射剂配制过程中的差错[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药师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未实施药师干预的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说明实施药师干预有利于减少中药临床应用的不合理现象,保障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在中药治疗过程中实施由药师主导的用药干预,可有效促进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进而提高中药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碧华,谢沂伯,邵晖等.临床中药师在综合性医院合理用药中的价值[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5):441-444.

[2]窦志良.基层医院中药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9):122-122.

[3]肖应江.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中药师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432-2433.

[4]欧阳迎光.中药临床药学及临床中药师的作用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