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市民对遗体捐献的态度调查及分析

/ 2

关于广州市民对遗体捐献的态度调查及分析

唐建龙1赵妍2赵健陈彦图王宁

唐建龙1赵妍2赵健陈彦图王宁

广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广东广州510182

【摘要】目的在广州部分地区取样调查了解当前市民对遗体捐献的态度及意愿,分析影响遗体捐献的原因,从而为推进遗体捐献工作提供建议。方法:对广州部分高校和地区内不同年龄、行业的人群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问卷为自行设置。结果:当前广州市民捐献遗体率为17.7%,其中家属情感与传统观念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遗体捐献捐献态度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attitudeandwillingnesstowardsthebodydonationofGuangzhoucitizens.Toanalyzethecausesoftheaffectingfactorsofthebodydonation,sothattoprovidesomesuggestionsforit.Methods:randomsamplingsurveyinsomeuniversitiesandareas.Results:thedonatedbodyrateofGuangzhoucitizensisrelativelylow,only17.7%.Amongthefactors,thefamilyemotionandthetraditionalconceptarebothimportant.

[Keywords]:thebodydonation;thedonatingattitude;theaffectingfactors

我国捐献遗体需要其本人和直系亲属同意,要完成申报程序,涉及缴费,广州市的遗体捐献数量与北京、上海等地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我们做了此次调查,以了解市民的真实想法,为推动遗体捐献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我们对广州市部分高校以及部分社区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开展问卷调查。问卷自行设置,共发放500份,回收417份,有效率93.8%,男女比例为1.6:1,受访者包括高校教师、大学生、退休老教授、饭堂职工、小区保安、个体户、医生、工人、农民和其他职业等。所获得数据经严格审核后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3.0进行处理,各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

一、影响遗体捐献的相关因素

1、遗体捐献意愿与年龄、性别、学历相关

调查发现,相比于30-60岁的群体,年轻或年长的人更认同遗体捐献;男性愿意捐献率明显高于女性,学历越高,捐献率就更高一些,以专科作为分水岭,专科以上学历层次的人,对器官捐献的认识明显比专科学历以下的人高,可以认为,要市民加深对器官捐献的认同,还应从年轻或年长的、高学历、男性人群着手,女性群体则需要全面加强观念教育和普及。

2、普及遗体捐献观念可从局部着手,深入认识捐献意义

调查发现尽管遗体捐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大家都明白此事意义重大,四成受访者表示愿意为科研、为我国医疗、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躯体;三成认为这是社会公德。相比之下,更多的人接受器官捐献,七成受访者认为不仅可以在身后帮助他人,还可以为别人带来生命的希望;有50%受访者希望可以通过器官移植得以在他人身体中活下去,实现第二次生命延续。

3、家属情感和传统观念是影响遗体捐献的关键因素

相比于个人信仰,最终影响遗体捐献结果的关键因素是家人。中国人重视传统,迷信死后厚葬才可静安。有1/3的受访者无法接受在亲人离世的时候听到捐献亲人遗体的建议。一些受访者明确表示自己担心捐献用途和去向,担心得不到尊重和体现价值,更担心被不法分子利用。也有受访者因为社会舆论对捐献行为的质疑而却步,认为这是作秀行为。

二、关于遗体捐献的争议性问题

1、捐献程序复杂化

广州市捐献程序与国内其他大部分地区相同,填写申请表格一式四份,需得到所有直系亲属签名同意。这个做法照顾了司法,保证了社会的和谐,却也提高了捐献门槛。

2、“我的遗体我做主”

按照国际上大部分国家的做法,认为自己的遗体应该由自己决定,但是对于死刑犯和“植物人”,七成受访者赞成他们的器官可用于移植;美国在人们申领驾照时须签《遗体捐献意愿书》,这个做法恐怕很难在中国效仿;官员或明星捐献可以带动更多的捐献行为,但这又涉及了私事公开的法律纠纷;还有为捐献者立碑、建公墓等观点,易被诟病为“劳民伤财”。

三、关于遗体捐献的设想

经过以上调查,综合受访者对遗体捐献的看法,提出以下一些关于遗体捐献的设想宣传的途径可以多样化,不仅可以通过医院的医生向患者和家属宣传,也可以通过政府向社会宣传,还可以在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宣传,还有其他更多可以想到的宣传方式。

1、加强对器官遗体捐献的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宣传途径上,应以媒体宣传为主,鼓励新闻媒体报导捐献情况,报道正能量,同时以其他宣传路径为辅,多途径宣传。通过讲座走进社区、购置相关书本设立专门图书摊提供免费阅览学习、定期社区张贴海报等方法大力宣传遗体捐献工作,推进思想解放,鼓励人们抛弃传统陈旧观念与落后思想,宣扬奉献精神与大爱无疆。公众人物如果愿意捐献,说服公开。公众人物具有明星效应,拥有庞大的粉丝及关注人群,如能得到他们的协助来达到宣传的目的,相信可以事半功倍。敢于倾诉,理解尊重。有意捐献却碍于家属情感的人,应主动倾诉。潜在捐献者很多,政府应该多出台鼓励方案,可以通过公益短片,海报等方式,鼓励人们进行捐献。

2、完善遗体捐献的机制,促进捐献的合法化管理

尽快立法予以规范化保护。完善从遗体的接收、转运到使用全过程的法律法规,依法惩治违反管理条例的人员,维护遗体捐献事业的神圣与圣洁。规范化捐献用途,做好跟进工作。每一具遗体的使用都应该规范,详细记录其使用的时间、途径,做好跟进工作,让每一具神圣的遗体都得到最好最合理的利用。简化遗体捐献程序。捐献程序复杂,缺乏人文精神会直接导致捐献者及其家属欲捐无门。相关部门应尽早制定出一套方便快捷的捐献流程方案,重新修订《遗体捐献法》,让捐献者充分了解后顺利完成捐献手续登记,从现在的“需所有直系亲属同意”到“只需部分直系亲属同意”,再到“我做主,无需直系亲属”的方向努力,逐步向国际看齐。加强对遗体捐赠的监督力度,对于利用遗体器官来谋私利的,违法进行器官买卖等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并且予以刑事处罚。提高遗体捐献工作的透明度,应向捐献者详细地解释遗体捐献的步骤,将来的去向、保存与使用,在遗体使用后可向捐献者家属进行反馈。

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

应当建立公墓,方便人们缅怀,可以定期组织医学生前去扫墓。减免捐献者的住院费用或给予其家人一定的丧葬费用,进行物质的鼓励。授予捐献者荣誉称号,颁发锦旗、证书等,给予精神上鼓励,传播正能量,有力打击不良的社会舆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捐献风气,促进捐献事业的发展。)建立基层接收站。我国遗体捐献接收站不多,目前只有部分城市设有,我省仅有5家接收站,极大地限制了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建立基层接收站,适当增加接收站的数量,既方便了捐献者,也节省了部分异地运输的费用,同时可以在接收站定期举办募捐活动,既可以筹集到一定的经费,同时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

4、尊重捐献者

尊重捐献者对于遗体的接收、转运、使用等方面提的合理要求,尤其是捐献者要求保密时,需密切保护捐献者的身份信息。医学生或科研工作者在使用遗体前,应组织默哀,使用后应妥善存放。政府、学校应定期组织纪念活动或组织扫墓,进行缅怀。对于侮辱遗体行为应及时制止并谴责,甚至追求刑事责任。

总之,遗体捐献在我国仍然是新生事物,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人们不理解或被过度利用甚至演变为赚钱方式的瓶颈问题。但无论如何,遗体的运用因范围广、意义重大而将被人类继续开发使用,亟需政府、媒体和社区等第三方给予人们恰当的协助,通过立法、改变观念、树立典型等方式,最终推动捐献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文东,万值颖,邹华,李萌,金文智,段艳萍,王金德.云南省彝族、傣族、汉族遗体捐献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12:19-25.

[2]王慧敏.苏州市遗体捐献工作实践及存在问题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11:28-31

[3]罗文东,金文智,邹华,万值颖,李萌,王金德,段艳萍.对云南省民众遗体捐献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01:36-38..

作者简介:

唐建龙,第一作者,广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临床医学本科2012级学生,2013-2014年度广州医科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负责人。本项目编号为2013D025。

赵妍:通讯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副教授,本项目指导老师。

项目:本文系2013-2014年度广州医科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成果,编号为2013D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