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正畸治疗中发生牙龈炎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固定正畸治疗中发生牙龈炎的临床分析

李靖玉

李靖玉(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655000)

【中图分类号】R7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223-02

【摘要】目的探讨正畸与牙龈炎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固定正畸治疗的10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后1、2、3个月进行随访复查,复诊中牙龈炎发生率逐月增加,主要因素是口腔卫生差造成,其次是矫治器及附件刺激引起。结论医师在正畸治疗中应加强卫生宣教,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同时严格规范操作。

【关键词】固定正畸治疗矫治器牙龈炎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正畸治疗改善面部美观的患者逐渐增多。固定矫治技术在临床正畸治疗中得到了普遍的开展,但在治疗中,由于固定矫治器的戴入,导致患者出现牙龈炎症状,不但影响矫治的顺利进行,还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目前,这种医源性疾病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笔者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固定正畸治疗后发生牙龈炎的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固定矫治引发牙龈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行固定矫治的患者100例,其中青少年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11—18岁,平均15.1岁,成人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19—35岁,平均25.3岁。

所以患者均使用直丝弓矫治器,戴上矫治器后,所以患者都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的宣传教育,包括刷牙方法与次数。

1.2方法

1.2.1牙龈健康状况的检查:用牙周探针探触龈沟进行牙龈状况的检查[1]0级:牙龈正常;1级:轻度牙龈炎,牙龈轻度出血,探针触无出血;2级:中度牙龈炎,牙龈充血,探触有血;3级:重度牙龈炎,牙龈明显红肿,自发性出血,龈袋明显。

1.2.2询问患者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方法、次数、时间。

1.2.3检查口内矫治器装置是否对牙龈有直接刺激。

1.3结果

正畸治疗后1、2、3个月进行随访中我们发现,复诊者中牙龈炎发生率逐月增加,第一个月后牙龈炎发生率为7%(其中轻度4例,中度3例),二个月后牙龈炎发生率为15%(其中轻度10例,中度4例,重度1例),三个月后牙龈炎发生率为24%(其中轻度18例,中度4例,重度2例)。男性正畸患者较女性患者易发生率高,青少年正畸患者较成年患者发生率高,下切牙牙龈炎较上切牙牙龈炎症多见。

2.讨论

2.1发病原因

由于戴用矫治器不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护,同时也妨碍了口腔的生理自洁作用,唾液在局部的冲洗调节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局部菌斑、食物碎屑、软垢堆积,刺激牙周组织产生炎症。国外一些研究报道,戴用正畸带环和托槽后周围牙面菌斑微生物组成可发生变化,某些条件致病菌变成优势菌[2],而成为引发牙龈炎的潜因素。

2.2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

2.2.1年龄因素

复诊的青少年组发病率45%,成人组发病率12.5%。青少年患者多数由家长要求矫正才来就诊,积极主动性差,特别是一些自主能力差,依赖父母的孩子没有养成饭后立即漱口,刷牙细致的习惯,导致红肿、出血,反过来又影响涮牙,形成恶性循环[3]。成人患者矫正具有主动性,往往配合治疗,饭后立即漱口、刷牙,且刷牙细致、耐心,因而发生牙龈炎的几率较低。

2.2.2性别因素

复诊的男性发病率55.5%,女性发病率27.2%。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男女在口腔行为上存在一定差别,女性比较注意口腔卫生及牙的美观,刷牙认真仔细。并有文献也比较支持这种解释,郑晓丹等[4]的研究也指出女性比男性刷牙更彻底,口腔菌斑检出率低于男性。

2.2.3分位因素

就诊患者中下前牙发生牙龈炎的比例高于上切牙。葛荣晖等[5]的研究结果也发现牙龈炎的好发部位以下前牙区最多,在其研究中占80.82%,学者解释为与这个牙区牙石易堆积有关。下前牙临床牙冠较短口腔自洁作用变弱,因而易出现牙龈炎症。

2.2.4不良装置直接刺激牙龈

带环放置后,带环边缘及牵引钩与磨牙牙龈缘接触紧密,增加了清洁口腔的难度,容易出现牙龈缘炎。托槽边缘残留粘接材料悬突,成为细菌的良好培育环境,并促使菌斑成为致病性菌斑,增加了口腔清洁的难度,很容易造成口腔内的环境菌群失调而引起牙龈炎。

2.2.5口腔清洁

固定矫治之后,由于矫治弓丝和结扎丝的妨碍,使刷牙时难以做到将食物残渣清洁干净,形成了有利于菌斑产生和发展的有利环境,很容易导致牙龈炎的发生[6]。

2.3预防牙龈炎发生采取的措施

正畸前保持牙周组织的健康状态,有炎症先消炎必要时进行全口龈上洁治术。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对降低牙龈炎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7]。青少年患者应多提醒家长监督,同时提醒正畸医生要提高戴入矫治器的仔细程度,避免由于粘接引起的牙龈炎。在患者每次复诊的检查,如有牙龈炎时要采取洁治术、漱口液和药物相结合的治疗。

总之,正畸治疗期间保持口腔菌群的动态平衡,控制牙龈炎的发生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当然,在此所研究只是几个方面,牙龈炎的发生还与个体内分泌水平、生活饮食习惯、矫治时间的长短、施力方式及矫治器类型等密切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孟焕新.牙周病[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4.

[2]AtackNE,SandyJR,AddyM.Periodomtalandmicrkbiologi2calchamgesassociatedwiththeplacementoforthodomticap2pliamces[J].Jperiodontal,1996,67(2):78~85.

[3]许天民.正畸治疗中的牙周健康概念[J].口腔正畸学,1998,5(2):89.

[4]郑晓丹.不同性别刷牙效果的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2,18(1):71-72.

[5]葛荣晖,王国慈.固定正畸中发生牙龈炎情况的临床观察及分析[J].临床探讨,2008,46(22):133~140.

[6]赵永丽,郭宪政,管泽民.青少年固定正畸龋齿与牙龈炎的临床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21(1):105.

[7]龚昕,陈蔚,宫耀等.固定矫治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的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6,15(4):367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