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卢应发

平塘县克度中学卢应发

【摘要】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因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使得物理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之路举步维艰。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好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6【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14-01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师,要实现物理有效教学,则应根据物理教学现状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好身边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农村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一、成为有效型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理论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物理教师专业素质与新课程的要求差距明显地表现出来,广大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教育领域引人注目的焦点。在新型教育理念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功的教学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课堂教学过程要“以学定教”,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自由讨论的场合,创设听取意见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保证自主探究活动顺利、高效进行。

二、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充满了好奇心,有着较强的求知欲,由于自身特点,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到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教师与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感情上会融洽,心理上会沟通,气氛会宽松,也就会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思考,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美国教育家帕尔默先生在《教学勇气》一书中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的完整。”要想让学生学习,首先要满腔热情的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教师要把自身的认同看成是教育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把教学看成是联系教师、学生、家长一个共同体的组成之一,我们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分子,我们所起的作用是合作、引导。当然,我们还要在学生遇到麻烦或偏离教学目的时,给学生做出适当指导。

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初中学生显得尤为重要。用爱心感染学生,用真诚换取信任,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和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根据条件独立进行物理实验、总结规律、得出结论的能力。联系实际,发挥生活资源优势,实现有效教学。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学习评价的激励化

任何一个人对于别人的赞赏都是心情愉悦的,不论是有价的还是无价的赞赏。但许多家长不懂得“赞赏教育”,特别是对成绩一般的学生缺乏赞赏,这部分学生缺少自信。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兴趣的助力剂,更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激励性评价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强调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恰当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适当表扬。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五、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优化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实验观察法(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的建立)、理想法(光滑表面、轻绳、轻质杠杆等模型的建立)、等效法(电阻的串联并联、二力合成)、科学想象法(牛顿第一定律)、数学法等等。在课堂上,探索型课应注重发现法,验证型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论证型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法等。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疑,热情鼓励,积极引导,通过类比、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灵活性。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引导学生挖掘特殊的思维方法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