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危险源应急管理策略研究丁小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1
/ 2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危险源应急管理策略研究丁小银

丁小银

云浮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527300

摘要:近年来,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数量的增多,各地区施工方不断投入工程建设之中,却忽视了对安全的把关,影响了工程施工的水平。与其他的工程不同,建筑施工持续的时间长、工期耗时,且投资多,对技术要求高,一旦不注意施工的任何一个环节,忽视危险源应急管理,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危险源应急管理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危险源管理;应急管理

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是组织获取和分析施工项目的有关危险源信息,按既定的安全目标和危险源控制标准对施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超过可容许风险的危险源时即采取正确的措施,降低个体危险源的危险性值或系统整体的危险等级,使施工活动按预定的计划进行。进行危险源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减少安全事故,使之与安全计划目标相一致,最终实现施工目标。

1施工项目危险源应急管理的准备工作

1.1应急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应结合下列方法进行:通过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安全检查记录,查阅伤亡事故、环境事件记录,收集相关外部信息等操作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项目部组织施工队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HSE管理人员、骨干作业人员根据该工程有关生产资料,从安全管理设施、办公生活区、临时设施、施工用电设备、高处作业机械、防火设备、化工危险品、检测检验仪器、起重运输机器、工程机械仪表、电动工具、施工环境季节因素、基础施工设备、钢筋作业、模板作业、混凝土作业、砌筑作业、装饰装修材料、防水作业、钢结构施工流程、铆工管工钳工焊工作业、起重作业、垂直运输作业、防腐作业、通风作业等对危险源进行识别,编制危险源清单。

1.2应急管理中的危险源危险性评价

施工现场应急管理中的危险性评价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在上述灾害性危险源中筛选出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重大危险源。施工现场的应急危险性评价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与损失的大小,来确定是否要进行相应的应急准备。危险性评价的结果有助于确定需要重点考虑的危险,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

2施工项目危险源应急响应

2.1施工项目应急响应程序

一旦事故产生,按照应急响应所需要发挥的职能,应急响应全过程应当包括应急响应通讯、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事态检测与发展预测、避难方式选择和人员疏散等五大环节。

2.2施工项目应急疏散和应急功能区划分

(1)施工现场安全功能区域划分

施工现场功能分区是实施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和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施工人员密集的场所,其可接受的危险性基准值较小。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施工作业人员密度、施工作业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可能性大小及一旦发生危险,施工人员撤离危险环境的难易程度和事故后果大小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划分安全功能区域。

(2)就地避难和疏散的选择

重大应急事故发生以后,危险区域的人员通常需要紧急就地避难或疏散。就地避难是指人员在危险区域内划定的安全避难空间内避难。疏散则需要将危险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到达事故危险源无法触及的安全地带避难。

3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危险源应急管理要点

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路,危险源/重大风险的控制方法有3种:一是安全防护管理方案控制;二是运行控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安全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三是应急控制。各企业应以风险受控为原则,结合危险源的风险级别综合选用。

3.1方案控制

为确保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达到预期防护效果,项目部可建立安全防护设施开工审批制度,坚持先防护、再施工的原则,安全防护不到位的,不允许开工,否则企业可追究项目安全总监责任。为确保安全防护设施在施工过程中达到防护效果,可由项目部专职安全员按照分工对分管作业区域内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日常检查,发现防护效果不达标的,要提出整改通知书,必要时进行罚款处理。

此外,工程项目部应设“安全费用”。要合理设置二级会计科目,并将安全防护费用列入项目“安全费用”,计提、归集本项目安全费用。工程项目应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在开工1个月内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项目《安全投入总计划》,设安全投入台账,财务账面反映项目安全投入数额,并与完成施工产值的提取比例同步。安全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对于安全投入不到位,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要从严、从重追究项目主管领导责任。

3.2运行控制

第一是制度控制。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有害作业劳动保护制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制度、工程隐患监控与管理制度、应急救援制度、消防管理制度、环境保护与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制度、安全会议制度、安全奖罚考核制度,等等。这些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第二是专项安全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应由项目总工程师牵头编制,并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对达到一定规模且危险性较大的爆破、基坑支护与降水、土方及地下开挖、模板、吊装、脚手架、拆除等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安全验算结果;对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大吨位桥梁的提运架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论证;对重大工程项目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水中、有毒、高空、交叉多层、高温、冬季、高原施工、防洪等作业,应编制专业安全技术措施。专项方案应先报企业审批,审批程序按《施工组织设计》的报审程序执行,由项目部有关部门报企业技术主管部门,企业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

第三是安全技术交底。对于企业确定的重难点工程和安全高风险项目,可实行“公司—项目部—工程队—作业班组”四级安全技术交底:对于一般工程项目,实行“工程项目部—工程队—作业班组”三级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中,现场技术人员还应将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专业安全技术和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和详细说明,并经双方签字确认。

第四是现场技术控制与安全生产的结合。现场技术员要履行好兼职安全员职责,加强过程监控和动态巡查,从“外部安全防护、个体劳动保护、过程动态监控”3个方面控制,营造安全生产氛围,实现现场技术控制与安全生产的有效结合,从而有效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3.3应急控制

工程项目部应依据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应急预案,并确保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笔者到一些项目现场检查的结果,发现应急预案往往是“空的多、实的少”,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应急预案应从应急领导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物资和设施以及外部应急联系方式等方面描述,做到职责明确,程序清晰,定期演练,动态完善,才能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慌而不乱,达到预期效果。

4结语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受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繁杂、工程量巨大、施工技术越发复杂等特点的影响,决定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从危险源控制的阶段看,包括施工前的危险源控制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施工过程的危险源监测、预报和定期评审。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内容。由此可见,危险源控制是全面系统的控制。需要整体协调一致,才能达到有效控制危险源,降低危险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斌.高层建筑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J].山西建筑,2018,44(02)

[2]王艳.多项目并行中施工危险源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5)

[3]张军成.大型化工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J].化工管理,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