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护理

王海霞

王海霞(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322-02

【摘要】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主要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常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往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目的讨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论心肌病病人,由于心衰致胃肠道淤血,病人消化功能较差,食欲不振,饮食宜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生硬、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避免产气食物(如红薯、牛奶),因为肠胀气会加重病人腹胀不适。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内科护理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主要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常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往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本病发病男多于女,青壮年多见。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一般认为症状出现后5年的存活率为40%左右,10年存活率为22%左右。

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近年认为病毒感染是其重要原因,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伤,或体液、细胞免疫反应所致的心肌炎可导致和诱发扩张型心肌病。其病理改变以心腔扩张为主,肉眼可见心室扩张、室壁变薄,常伴有附壁血栓。组织学检测可见非特异性心肌细胞肥大、变性,特别是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扩张型心肌病起病缓慢,早期病人可有心脏扩大,但多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以心室收缩功能不全为特征,常见的有活动后气促、心悸、胸闷、乏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浮肿、肝脏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和端坐呼吸。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晚期病人常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可导致猝死。体检可见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及心力衰竭的体征,75%的病人可听到奔马律。

[护理评估]

1.发病情况询问病人有无活动后心悸、气促,最早出现的时间,产生呼吸困难的活动类型和轻重程度,以帮助判断病人的心功能。询问病人是否有夜间睡眠中憋醒、感觉呼吸困难,需要被迫端坐的情况,有无咳嗽、咳痰,是否有夜间咳嗽加剧,以上症状常是左心衰的早期表现。

2.发病原因与病人发生心肌病的相关因素临床上常见的有:①病毒性心肌炎。②冠心病。③妊娠、生育。④酒精中毒。⑤药物中毒。⑥遗传因素。⑦地域性。⑧其他相关疾病如代谢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均可引起心肌的损害。

3.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因有:感染、心律失常、循环负荷过重、过度劳累、剧烈活动、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环境与气候的突变等。

4.体征应重点评估是否有浮肿、肝大、腹水等心力衰竭体征以及各种心律失常。

5.心理社会评估心肌病病人一旦确诊,大部分病人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较低,而且反复发作心衰,反复住院,病人和家属均有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病人易产生焦虑、烦躁、内疚、绝望等不良情绪,家属也因长期照顾病人而身心疲惫。这些不良情绪又成为诱发和加重心衰的因素。护士对病人进行身体评估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进行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

[治疗原则]

1.主要是对症治疗,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

2.近年来,在洋地黄、利尿剂治疗的同时,还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从小剂量开始,视症状、体征调整用量,长期口服。这样不但能控制心衰,还能延长存活时间。

3.条件允许时可做心脏移植术。

[常见护理问题]

①气体交换受损。②舒适的改变。③活动无耐力。④焦虑。⑤潜在并发症:猝死。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以左心衰呼吸困难为主的病人,协助病人半坐卧位,可以减轻肺淤血,缓解呼吸困难;以右心衰组织水肿为主的病人,应避免下肢长期下垂和某种固定姿势的卧位,以免加重下肢和局部组织的水肿,应间歇性抬高下肢,侧卧位、平卧位、半坐卧位交替进行。心衰症状明显、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头晕甚至晕厥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加重心脏负荷的因素,如用力排便、情绪激动、饱餐等,协助病人床上进食和床上排便,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护士守护在病人床边并协助其顺利排便,防止发生意外;应限制探视人员,以防病人情绪波动或休息不好而加重心衰;应特别注意预防卧床期间的并,发症,做好皮肤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心肌病晚期,出现全心衰竭时,应早期定时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和按摩,以加快下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明显水肿时,组织缺氧,皮肤抵抗力差,容易破损而继发感染,应穿棉质柔软的衣服,保持床单干燥、平整,给予便器时应注意防止划破皮肤,定时翻身,避免长时间局部受压。病情稳定后,应鼓励、协助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并根据病人的心功能情况,与病人一起制订日活动计划,采取渐进式方式,逐步恢复日常活动。

2.饮食护理心肌病病人,由于心衰致胃肠道淤血,病人消化功能较差,食欲不振,饮食宜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生硬、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避免产气食物(如红薯、牛奶),因为肠胀气会加重病人腹胀不适。

3.症状护理

(1)呼吸困难。

(2)水肿。

4.用药护理心肌病病人,由于反复发作心衰,长期用药,药物疗效受到影响,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由于使用的药物品种较多,个体差异较大,应注意药物副作用及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在应用利尿剂时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的几率更高,应注意观察尿量、饮食、电解质等情况。

5.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衰和心律失常,对心肌病病人的恢复不利,甚至导致猝死。到目前为止,心肌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心肌病一旦确诊,病情进展较快,病人反复发作心衰,需要经常住院治疗,绝大多数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家属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病人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沉、烦躁、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护士应多与病人沟通,向病人宣教不良心理对疾病的影响,关心体贴病人,评估病人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如请治疗效果较好、乐观的病人现身说法,亲人陪伴等。护士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且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才能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王青萍,严淑红,杨仲毅,刘雅玲.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11期.

[2]余振伟.扩张型心肌病52例临床诊断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