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临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魏敏马玉清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目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84例临床患者进行研究,对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头痛,失眠,情绪反常不良反应由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出现39例,占总例数46.43%,皮肤组织出现红斑,过敏和皮疹等不良反应24例,占总例数28.57%,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居多,其次是皮肤组织不良反应。结论: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要严格遵守用药原则,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对药物的剂量和滴注速度进行合理的调整,用药前后要加强护理,同时用药时要时刻注意,并观察患者反应,保证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

【关键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8.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213-02

喹诺酮类药物是由人工制成的,全新的一种抗菌药物,发展速度较快,治疗费用低,使用率排在头孢药物后面,现第四代已研发并投入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已普遍应用到呼吸,消化,泌尿等感染疾病治疗中。但诸多的不良反应在此类药物中出现的几率也在逐步上升,经过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将详情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数据采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的84例临床患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43例和41例,分别占总例数的51.19%和48.81%,年龄在19~75之间,其中30例患者为呼吸道感染,2消化道感染患者有29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右25例,调查84例临床患者住院前的详细用药情况,用药合并症已排出,符合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的条件。

1.2方法

对临床患者采用五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包括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抗菌药物采用口服和静脉滴注的方法进行给药,对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患者的年龄,使用方法,采用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患者采用不同方式使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60岁以上的患者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易出现不良反应,59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占总例数的70.24%,25例患者采用口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占总例数的29.76%,静脉滴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口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时间

在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其中患者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1d内,69例出现不良反应,占总例数82.14%,在使用2~5d时,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总例数10.71%,在使用6d后,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总例数7.14%,患者在1d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较多,随时间的延长例数会逐渐下降。

2.3五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

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占首位,有3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总例数46.43%,以下依次为环丙沙星不良反应21例,占总例数25.0%,氟罗沙星12例,占总例数14.29%,洛美沙星9例,占总例数10.71%,诺氟沙星3例,占总例数3.57%。

2.4患者临床中不良反应症状

引起头痛,失眠,情绪反常的不良反应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有39例患者,占总例数46.43%,皮肤组织出现红斑,过敏和皮疹等不良反应24例,占总例数28.57%,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居多,其次是皮肤组织不良反应。

3.讨论

临床中,由感染引起的病症经常采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性,组织浓度较高,对衣原体、阴性杆菌、阳性球菌、结合杆菌和支原体等都比较有效,对军团体、溶血链球菌,肺炎球体更为有效[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以有效的阻碍细菌的合成,控制细菌的生长速度,有力的消灭静止期和活跃期阶段的细菌[2]。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但不用进行皮肤测试,还可以给予口服和静脉滴注两种使用方式,利用价值高,抗菌范围广,已被普遍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中已被医师关注。为了预防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需采取以下措施:(1)患者有中枢神经疾病的,应禁止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2)对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时间尽量控制到最短,药物使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的临床反应,患者若出现不良反应现象,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对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处理。(3)为了使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性不受到影响,不可同时使用抗菌药物和碱性药物,更不可和具有高价金属的阳离子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使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活性下降,影响药效。

结果显示,静脉滴注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口服的不良反应高,因此,在采用静脉滴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不可空腹滴注,要调整好药物滴注的速度和用药剂量。60岁以上的患者由于肝功能下降和衰退,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要时刻注意并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3]。肾脏的肾小球过滤能力和肾小管分泌能力降低,导致肾脏功能慢慢减退,药物浓度会逐渐增加并沉积体内,因此,对肾功能和肝功能不全而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患者,要对其病史做详细的了解,给予适合的药物剂量,密切的进行观察,以防止出现不良反应。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后,多数患者在一天内会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因此,在患者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后,要时刻注意患者一天内的反应。患者在使用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抗菌药物后,将不良反应进行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左氧氟沙星,发生例数为39例,占总例数46.43%,以下依次为环丙沙星21例,占总例数25.0%,氟罗沙星12例,占总例数14.29%,洛美沙星9例,占总例数10.71%,诺氟沙星3例,占总例数3.57%,因此,要根据患者不同症状采用不同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GABA受体的活性具有控制性,中枢神经的兴奋度增大,使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和情绪反常等一系列反映[4],结果显示有39例,占总例数46.43%,皮肤在经过紫外线照射后,药物被紫外线吸收,变为抗原形式和皮肤内蛋白相结合,并伤害到皮肤,结果显示皮肤组织出现红斑,过敏和皮疹等不良反应24例,占总例数28.57%。通过以上讨论,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要严格遵守用药原则,药物的剂量和滴注速度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用药前后要加强护理,同时用药时要时刻注意,并观察患者反应,保证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振国,于文玫.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调查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7):25-26.

[2]张艳萍.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机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J].中外医疗,2014,4(7):130-132.

[3]宋伟杰.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5):158.

[4]张波.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情况[J].中国现代继续医学教育,2015,7(25):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