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及控制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建设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及控制策略探讨

杨嘉振

杨嘉振

身份证号:4418271987****7435

摘要:本文主要对建设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及控制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失控原因;控制策略

一、前言

建筑工程造价作为建筑企业的重要管理内容,掌握着建筑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内容。建筑工程从立项招标、设计到施工,工程全程都需要对经济与管理的控制。而工程造价控制是发现建筑工程各环节问题的关键,完善工程的顺利施工进程。本文主要对建设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及控制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建设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分析

第一,在项目决策阶段,投资估算对工程造价没有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有的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考虑问题不全面;有的领导主观上希望少花钱多办事,投资估算一再被削减,反映出来的工程造价很少,按这样的估算控制的项目可能难于发挥应有的效益,只有在开工后不断增加项目、更改设计、加大投入。

第二,在勘察设计阶段。目前国家规定的设计费计算方法为工程造价的1~3%,或按建筑面积记取。设计越保守、设计规模越扩大,设计费越高。设计过程中没有弄懂的问题,也没有动力让他们去弄懂,不如加大安全系数来得快,还实惠。设计过程中大小方案选择时认真细致的技术经济比较更是马虎了事。不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也是目前造价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在招标阶段。建筑工程招标既要选出好的施工队伍,又要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低价。目前我国评标办法和计价依据仍然存在较大问题。招标单位泄露标底、几家投标单位串通哄抬标价、压低标价中标后又无力以低价建成工程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工程造价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给建设单位造成很大的损失。

第四,在项目实施阶段。实施阶段造价失控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材料造价失控。众所周知,建筑材料的花费在整个工程造价体系中比重很大,此方面也最容易失控。如果采购超过了底线的质量要求,虽然暂时节省了材料采购成本,但容易因材料质量不合格增加了返工量,增加了工程的价格。反过来,如果一味追求高质量,项目造价可能惊为天价,不切实际。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和管理的材料不到位,没有严格执行限制征用制度和材料控制系统的损失和处罚,施工人员材料成本控制意识淡薄,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从而增加了材料成本。另外,在施工阶段,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不严格,没有对关键环节和交接过程进行监控,很容易留下隐患,导致验收不合格,需要大量的落后产业和贸易,这样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人、物、财,还会影响施工进度,工期拖后威胁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

第五,在项目竣工阶段。竣工阶段虽然是项目建设的最后一个阶段,却不是最终环节,实际中我们还要对项目进行后评价,考查其整个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控制、功能实现与否、是否达到预期收益。由于建设过程漫长变更在所难免,可能导致工期延误等,所以最后的竣工验收更有可能因此造成造价失控,不可掉以轻心。

三、加强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策略探讨

(1)完善和落实工程项目前期控制与管理。一是推进建管分离,大力推行代建制。通过市场竞争,公开、透明地选取有实力、专业能力强、管理较规范的专业性、综合性代建单位,对工程前期工作、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的确定、工程竣工验收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负责。真正落实项目法人或负责人的责、权、利,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和奖惩机制,以合同管理为中心,促使代建单位加强项目管理,包括对项目前期研究和申报、项目审批、组织实施、项目后期工作等全过程内容,使建设项目最大限度地实现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加强对前期规划、项目概算的评审以及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各类合同范本的规范。为工程建设过程中主动控制造价提供依据,使工程造价控制真正落实到实处。

(2)以工程项目全过程中的四个阶段为重点进行造价控制。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施工及竣工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是控制的关键阶段。必须把重点放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切不可按传统做法,把重点和精力放在结算上,其实,到了竣工阶段,已经是木已成舟的事后控制,所能起到的作用已微乎其微。

另外,实行设计监理,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参与进去,对设计进行全过程监理,可以尽可能减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失误,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从源头上减少工程变更的出现。

(3)加强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招标文件是编制招标控制价和签订工程合同的重要依据,是工程造价控制的纲领性文件。招标文件编制要有针对性,应重视招标文件各项条款的含义和要求,确保全面反映建筑项目的实际需求。招标控制价与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中的重要内容,工程量清单是编制招标控制价的依据,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控制。因此,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应尽可能周全、详尽、具有预控性,同时编制的工程量清单要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要求数量准确、项目完整、特征描述准确详细,避免错项和漏项,防止投标单位利用招标文件的漏洞进行风险转移所造成的变更和资金浪费。

(4)施工过程中严把工程签证关。1)确保工程签证严格按程序进行。各类工程签证程序有不同要求,如设计变更签证的正确程序是由建设单位根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图设计缺陷等问题向原设计单位提出修改要求,再由原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认可后出具设计变更通知书,并由设计人员、设计技术负责人和设计单位签章。评审时应主要关注工程签证程序是否属实、合法,施工单位是否存在串通个别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或建设单位主管人员,寻找借口违规签证,从而虚抬工程量和借机抬高工程单价等套取高额工程价款的行为。2)工程签证内容的真实性。主要是核实工程量的真实性,最有效的办法是现场勘测,对隐蔽工程,签证责任单位和主管人员要在隐蔽工程被覆盖淹埋之前先行勘测取证,获取证据。3)工程签证内容的合法性。主要关注施工单位是否有违反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要求或国家有关规定骗取超出工程合同规定内容和范围的工程签证。4)工程签证内容的合理性。不能以信任代替审查,要深入了解市场行情,掌握事实单价的取证材料。目前市场上材料、设备有很多规格、品牌、系列,不同的品牌,价格千差万别,甚至有同品牌、同规格,但不同系列或不同技术参数的材料设备价格也相差很大。

(5)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管理。在工程的竣工阶段,要做好验收工作,要对工程的设计变更、施工合同、现场记录和其他文件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编制,对于施工结束之后的物资进行清算,计算相应的造价变更情况,在工程结算时,做好造价最后的结算工作,对实际发生的成本变化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管理,避免工程造价的偏差。

四、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投资建设领域中国家投资项目的“三超”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很难确定责任人,结果是超额投资既成事实,只能实报实销,使工程造价一涨再涨。要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这就要求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项目从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施工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等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同时控制建设工程项目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重要的是促进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程娜娟.浅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发展前景[J].城市建筑,2013.

[2]邢玉林.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失控现象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

[3]周慧兰,张孝忠.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及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