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穿刺的体会陈庆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小儿静脉穿刺的体会陈庆凤

陈庆凤

陈庆凤(蕲春县人民医院儿科湖北蕲春435300)

【摘要】目的:总结小儿静脉穿刺的技术经验,使广大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得到提高。方法:经验总结。结果:儿科小儿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成功率达99%以上。结论:通过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护理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关键词】静脉穿刺体会护理

小儿静脉穿刺是一项技术性要求非常高的一项护理工作,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有着异乎寻常的影响,因此,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尤其对于小儿特别是新生儿的静脉穿刺技术,我们更应该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现在我凭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小儿静脉穿刺的体会。

1患儿因素

1.1肥胖及不配合:肥胖患儿可采用摸凹法,即按解剖部位用食指触摸静脉,绷紧头皮,局部皮肤出现线形的凹沟即为血管,穿刺时应掌握深浅,以20-30度角进针,多能穿刺成功,头皮静脉一般选用头正中静脉、额静脉、颞静脉等较大静脉,若头皮静脉的确不易穿刺时可选择内踝部大隐静脉。在为小儿行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小儿好动、不配合等原因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新静脉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方法也非常有技巧,现在我谈谈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方法::取一条长约35~40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缝住成一圆圈。静脉头皮针穿刺成功后,常规用胶布固定,将头围圈套在头围处,压住针柄及针梗处,使针头牢牢固定于血管中。

1.2解剖变异:有的患儿静脉走形与成人不同,主要表现在大隐静脉、手腕静脉及肘正中静脉上,若按平常静脉走形给未显露且肥胖患者进行穿刺会有约十分之一不成功,在此,我谈谈手腕静脉、足部大隐静脉的穿刺方法:手腕桡侧、足部大隐静脉血管管径粗大,充盈度好,但易滚动,深浅不易掌握。常规皮肤消毒后,左手托住手腕或足踝关节处,拇指向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右手用止血钳持针,以30°角在血管上进针,见回血后平行向前进针少许,右手松止血钳,用超过婴儿腕关节至虎口,或踝关节至脚心的自制夹板,紧贴手掌或脚背外侧用两条长胶布固定,1条缠绕在腕关节或踝关节以上部位;另1条在示指根部,或脚指根部缠绕。若按解剖静脉走形进针未见回血时,可将针头轻轻向左侧或右侧,深或浅进行试探性进针。

1.3脱水及微循环障碍:患儿由于休克、腹泻、呕吐、高热等原因造成脱水、血管弹性差,此类患儿往往穿刺困难,可用温水浸泡,局部热敷,新生儿可用包被、温箱保暖等方法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或用揉搓轻拍,用大拇指轻按欲穿刺静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推行3-5cm,待血管暴露后沿血管方向进行穿刺,若感觉进入血管腔而无回血时,可稍等片刻或用注射器进行抽吸,若仍无回血,可试注入生理盐水,如局部无肿胀,且注入时通畅,即为穿刺成功,可接上所输液体,脱水患儿输液时应该密切观察血管情况,防止渗漏。

1.4水肿因素:如肾病患儿因皮下水肿,血管显示不清时,应行按摩推压局部,待血管显示后再穿刺,因此时组织内的渗液未全消退,进针要比平时略深。

1.5滑动与脆性静脉:对于血管脆性较大或是由于长期输入刺激性药物的患儿,应正确掌握穿刺方向与角度,缓慢进针避免失败,对于血管滑度较大或是长期输入刺激性药物的患儿,穿刺时,应以左手拇指压迫血管前端,看准方向快速刺入。

2护理因素

2.1操作技能:穿刺时权衡各种位置的利弊再定位,通常用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用左手拇指压住固定静脉,右手持针柄,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角,由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向心方向由浅而深缓慢地向下潜行刺入,这时握针柄的手指应很敏感,如见到“尖形”回血,表明刺入静脉壁,应停止纵向下探,将针头置水平方向略往前送,以免针头斜面一半漏在血管外,万一扎穿血管,应用指压法补救或将针头外撤后,有回血后再前行少许,让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再见通畅回血,即补救穿刺成功,并避免渗漏。

2.2血管选择:小儿头皮静脉较为丰富,宜选用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枕静脉,手法宜选择直刺,因小儿浅表易见,不易滑动,又便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温,但应防止误入动脉,对看不清的血管,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滑动度,然后穿刺。

2.3心理因素:静脉穿刺虽属技术操作,但也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干扰,为了避免家长的情绪干扰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影响隐匿静脉的探寻造成穿刺失败,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让患儿家长回避或进行心理安慰,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同时,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尽量在穿刺时调整好自身的情绪,只有用镇静、果断、审慎的心态操作,才能发挥最佳水平。

2.4血管维护:在注射过程中,若局部肿胀疼痛,提示针头滑出血管外,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在小儿不能进食或营养不良的情况下,需要静脉注射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并密切关注血管通畅情况,若发现稍有渗漏,应立即拔出针头重新更换血管穿刺,并对渗漏部位用硫酸镁进行冷敷。

2.5拔针:静脉穿刺成功后,掌握无痛拔针方法是完成小儿静脉穿刺的最终步骤。方法:针头纵轴需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用棉球压住穿刺点,抬高患肢按压两分钟即可。称为“先慢后快”拔针法。用此法拔针完全无疼痛感觉,也无出血现象发生。当常规快速拔针时,即感到疼痛又有出血现象发生。当棉棒压针头的压力越大和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角度越大时,疼痛和出血的并发症就越严重。

3体会

一般情况下,针头在血管腔中成漂浮状态,与周围的血管壁并不相接触,若针尖与血管壁紧密接触时,输液时就会发生速度减慢或停止。当用常规快速拔针时,棉球压住针头,血管壁也被压瘪,针头如同小刀刃,当刀刃与血管垂直时,棉球继续向下加压,这时针尾再向上提,向外拔针时,针头的刀刃损伤血管壁而引起疼痛和出血。先慢后快拔针时,将漂浮状态的针头慢慢向外拔,血管壁不受损伤,这就是不引起疼痛和出血的原因,但强调针头与血管纵轴平行,切勿用棉棒压针头部,这一点也是此法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