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例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216例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探讨

陈莉

陈莉(武警兵团指挥部医院830063)

【摘要】目的:本文以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病症、用药情况及病症改变情况,确定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收纳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2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与150例年龄在60岁以下的非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对患者收缩压、血压、脉压波动状况、高血压发病危险、靶器官及并发症等角度观察和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收缩压、血压及脉压波动状况频繁,血压在昼夜的变动状况较大,靶器官受损状况频发,并发症出现状况较多。结论:全面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症情况,并对治疗状况做出全面分析,以便实现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疾病的早期预警、早期治疗,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临床治疗特征【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9-0011-02

老年高血压是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下的年龄在65岁以上(我国规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持续或三次非同日测量,收缩压≥21.3千帕(16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2.7千帕(95毫米汞柱)。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高热量事物的摄入量增多,这使现阶段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增长速度明显增快,据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患病率高达40.4%,比十年前增高了25%。因此本文收集我院近两年收纳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2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与150例年龄在60岁以下的非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相关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与2014年两年内收纳治疗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216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资料,并将其划定为实验组,采用统一的数据收集方式,进行相关治疗数据收集。在216例实验数据中,男性病例128例,女性病例88例,其年龄结构组成在60~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4±4)岁。对照组选取以60岁以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例,对照组病例数量为150例,其中男性病例86例,女性病例64例年龄结构组成在3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3±5)岁,在对两组高血压患者的选取过程中,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例。

1.2研究方法在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的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研究采用统计学研究方法,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366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进行特定时间段特定观察,观察内容主要以血压状况、生命体征状

2.2实验组与对照组高血压发病危险对比分析在对实验组及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医疗诊断后发现,实验组高血压患者由于年龄较高,高血压发展程度时间长短不一,其病情状况中低危10例,中危51例,高危97例,极高危58例;对照组中低危36例,中危52例,高危45例,极高危17例。在对两组高血压

2.3实验组与对照组靶器官及并发症对比分析高血压是引起大多数老年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包含心脑血管疾病、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疾病、高尿血酸疾病等,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中发现实验组中,出现靶器官及并发症的病例中,心脑血管疾病135例,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疾病37例,高尿血况、并发症及治疗状况进行全面观察统计,观察时间可根据每一时间段血液浓稠状况差异特征,将观察时间段分为早晨6点~8点观察段、中午11点30~13点30观察段、下午17点至19点段及午夜22点30~00点30观察段,并在观察段内采用经专业调准的电子血压计对受观测者坐姿静态状态下右臂桡动脉血压进行两次测量并取平均值进行记录,对两次测量结果差异较大的患者,进行第三次测量,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定期对受观测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心肌酶、心电图、眼底检查等,必要情况下行心脏超声、胸部X线、动态心电图、颅脑CT等进行全面检查,以确定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身体状况。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显著性检验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高血压数据比较为便于对实验组及参考组进行高血压临床治疗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中将实验组及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统计数据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高血压患者78人,二级高血压患者111人,三级高血压患者27人,对照组组中,一级高血压患者54人,二级高血压患者69人,三级高血压患者28人。[2]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等级分布来看,两组患者中,二级高血压患者人数最多,在统计学分析两组高血压患者后发现,由于P>0.05,因此其无统计学相关意义。如表1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高危、极高危病例占绝大多数,这表明60岁老年人由于年纪较大,身体机能降低,高血压疾病在老年患者中的影响较大,而相反60岁以下高血压患者则以中、低危患者居多,因此实验组与参考组间存在有一定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差别统计意义P<0.05。

酸疾病22例。对照组中出现靶器官及并发症的病例中,心脑血管疾病43例,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疾病19例,高尿血酸疾病9例,对两组中靶器官及并发症对比分析后发现,两组病例中心脑血管患病几率较大,因此其存在有一定的差别性,具有差别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通过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病例的研究分析后发现,收缩压及脉压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共同的病理特征之一,调查数据显示,216例实验组高血压老年患者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为151例,150例对照组中这一情况为38例,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来看,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由于60岁以上老年人体肌能下降,随之而产生的器官及细胞衰老,细胞外基质增生等现象,从而导致动脉血管弹性降低,使高血压疾病成为老年人中的普遍疾病之一。

3.2由于老年人年纪增高,身体代谢较慢,身体肌能降低,老年人一旦患上高血压疾病,将对靶器官产生一定的损害,同时也将会引发较多的并发症,据相关统计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多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较易引起,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疾病,高尿血酸疾病等并发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