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崇明中东部区域化调水的探讨龚武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构建崇明中东部区域化调水的探讨龚武明

龚武明

上海市崇明区海塘管理所上海市崇明区202150

摘要:随着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开展,崇明水环境治理工作日新月异,大量工程的实施不断改变现有的调水格局,导致调水工作出现种种问题,特别是崇明中东部区域调水情况更加复杂化。为进一步推进海塘管理工作精细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调水综合能力,在崇明整体调水的格局下,考虑构建中东部区域化调水。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为下一步区域化调水实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区域化调水;海塘管理;精细化

1前言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16年底上海市政府审议通过的《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崇明将形成现代化生态岛基本框架”。2017年5月,韩正书记在十一次党代会上强调“举全市之力,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打造长江生态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区委唐书记在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务虚会上提出“世界级生态岛是更高品质的生态环境。”

水是崇明发展的血脉和根基,随着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开展,崇明水环境治理工作日新月异,大量工程的实施不断改变现有的调水格局,为适应开发和建设生态岛的需要,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开展河网引清调水,改善河道水质、提升水环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

2目前调水现状及中东部区域存在的问题

2.1目前调水现状

崇明岛内河水位主要是由沿江水闸控制的。在枯水期(1月、2月、11月、12月),根据大小汛咸潮影响区域和程度,在做好潮水咸度在线监测确保水质安全的前提下,由南沿适引水闸引进优质长江水,通过相关河道向岛域腹地调度淡水资源,北沿水闸根据内河水位适当排水;在平常的3月、4月、10月、11月,则根据长江内的水质、水位情况,选择符合引水标准的南沿水闸进行引水,北沿水闸适当排水。而在主汛期(6—9月)主要是以南沿各水闸引进优质长江水,崇西水闸作为全岛最主要的引水枢纽,在适合引水的条件下,带动其它水闸进行引水,通过县级横河、竖河进行水体动力交换,继由北沿水闸排水。

另外,在每年汛期第一场暴雨后进行突击抢排换水。根据历年的水质监测报告,每年7月份的水质最差,其原因是夏收夏种后麦秸、油菜秸等有机腐蚀物,水稻田的大量化肥、农药残留物经过暴雨洗涤后汇集到河道内,造成面污染,每年汛期第一场暴雨后的大换水对改善内河水质的效果较为明显。

2.2现行调水模式下中东部区域存在的问题

崇明中东部区域受地形地势、河道水闸的分布及咸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区域调水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水闸引排水能力不足、东部地势偏低易成涝、枯水期受咸潮影响无法进水、农忙时节水闸调度与农业养殖业用水冲突等问题。

3、崇明中东部区域调水问题的原因分析

3.1水闸引排水能力不足

崇明岛中东部区域南沿水闸从南鸽水闸向东至团结沙水闸共有12座,每座水闸均与竖向的区级河道相连,引排水基本上是畅通的。而北沿水闸共计7座,包括东旺沙水闸、北八滧水闸、北六滧水闸、北堡水闸、老滧北闸、鸽龙港北闸及新建造的新河港北闸。其中,老滧北闸与鸽龙港北闸受新村沙综合整治工程(圈围工程)的影响,两座水闸由沿江水闸变成了内河闸,目前,基本通过四闸联动的方式进行排水工作,排涝能力甚微。而北八滧水闸、北六滧水闸、北堡水闸由于外侧滩涂面积宽广、外侧排水通道较长等原因,排水能力较为有限,且北八滧水闸为三类闸,北六滧及北堡水闸为四类闸,运行过程中需降低标准运行。

此外,崇明岛南沿东部的南六滧水闸、南八滧水闸、奚家港水闸外口停靠了诸多的大小渔船,考虑到停靠渔船的安全问题,3座水闸在引排水之时须严格控制好闸门的开度。外口停靠的渔船也影响了水闸的正常运行。

3.2地形地势影响

据《崇明县志》记载,崇明岛地势平坦,地形总趋势是西北部、中部稍高,东部略低。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土地平均高程在4.0m左右,东部陈家镇、五滧垦区的地面高程在3.5m以下,部分低洼地区如裕安北部甚至更低在3.2m。崇明岛目前的调水水位控制在冬春季节2.60-2.80m,夏秋期间2.70-2.90m,因此,在遇突发暴雨又未能及时预排的情况下,东部地区河网缺少库容,更容易产生内涝。

3.3咸潮影响

崇明中东部区域在冬春季节时常受长江咸潮影响,咸潮上涌后,南沿水闸无法引入长江淡水,为确保内河水位,北沿水闸亦无法开展排水。长时间下来,内河水体水质下降,同时也影响了区域内的用水。据统计,2016、2017年崇明东部地区受咸潮影响共有51天,详见表1。

3.4调水工作与农业养殖业用水冲突

每年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和十月份,崇明农村进入“三夏”和“三秋”的农忙时节,农业、水产养殖业用水需求量大。而此段时间若遇上强对流天气预警下河道预排预降,致使河道内的水位下降,将在短时间内造成农村用水矛盾。

4区域化调水必要性

水是崇明发展的血脉和根基,在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过程中,河道治理应该坚持更加高标准严要求,并且用更生态的举措做好各项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引清调水,崇明本岛大部分区域的水环境质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受各种条件制约,仍存在局部调度不到位,如本岛的中北部区域,受地形、排水口门及内网河道的影响,在实施调水的过程中收效甚微。按照本区发展的实际要求,必须组织开展区域化调水,通过调整调水的方式、调度的频次、调度的控制条件与指标等精细化工作,进一步改善中部、东部地区的水环境。

5应对措施探讨

5.1抓好现有规章制度的落实

随着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推进,对水闸引排调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闸运行管理单位要切实抓好现有规章制度的落实,做好日常的引排调水工作。切实做好预降预排,针对夏秋季节台风、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必须认真做好水闸预排预降工作,并根据降水量组织好抢排工作。

做好秋冬季节咸潮预测预警的工作,除了布置好的自动监测站点之外,增加人工监测频次,对秋冬季节可能发生的咸潮及时发出预警,确保引水水质。

5.2制定合理的中东部区域化调水方案

根据上海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崇明分中心《崇明地表水水质公告》,针对中东部区域制定区域化调水方案,组织中东部水闸开展区域性的调水模式研究。通过实地勘察,了解用水需求情况,调整调水频次,根据潮汐情况调整引排水的时间,通过调整调水的方式、调度的频次以及调度的控制条件与指标等,达到中东部区域化调水目标。

5.3历年数据分析,调整调度频次

通过对近十年中东部调水数据重新梳理,归纳整理及分析研究,在每年调度类似纵向曲线基础上寻找切入点,在横向范围摸索调整调度频次,以达到小引小排优化处理目标,进一步解决点位调水矛盾。

5.4中东部区域联动,调整调水模式

在日常开展崇明整体调水基础上,尝试中东部区域联动,实施中东部区域范围化的南引北排,同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南引南排,交替引排等调水模式,进一步调换目标河道内的水体,以解决目标河道短期调水需求矛盾。

5.5继续实施汛期突击抢排换水工作

中东部区域,特别是东北部区域,历年围垦成就了大量农田及水产养殖,历年来有增无减,水体污染较大,特别是夏收后的小麦、油菜等秸秆类有机腐蚀物,及农田使用农药残留物残留在水体内,造成面源污染。所以,每年汛期第一场暴雨后,应继续实施汛期突击抢排换水工作,以解决短期内面源污染调水矛盾。

6结语

围绕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目标,通过单位内部工作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做好水闸引排调水工作,尽一切努力让水动起来,活起来,以解决中东部区域化调水矛盾。进一步提升调水综合能力。建议一是建立局级层面的水资源调度中心,建立水资源调度联动机制,通过建立水资源调度中心,全面掌握全岛河道水环境质量、点面污染源情况、河道水位情况、长江水质情况、调水落实情况、天气变化情况,从而统筹协调水环境监测部门、河道管理部门、水闸运行部门的相关工作;二是建议在中东部区域设置内河水闸,以便于区域化调控内河水位,保障区域用水,提高区域水质及区域化水承载能力;三是对中东部区域化调水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为下一步区域化调水实施提供详实数据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开展水资源引清调度对改善河道水环境的探讨.蔡浚,王春树,王卫.中国水利.2011(7)

[2]崇明岛河网引清调水试验研究[J].唐迎洲,徐贵泉,徐华,应荣第.水资源保护.2011(04)

[3]对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的初步认识和探讨[J].刘宁.中国水利.2004(02)

[4]上海市奉贤区闸群调控试验研究[J].金锡昌,张福春.上海水务.2014(02)

[5]加强崇明岛内涝防治的若干建议.龚瑞萍,崔慈,沈育彬.中国水利.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