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措施探讨秦艳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措施探讨秦艳丽

秦艳丽

清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摘要: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对于有效提升小麦生长质量和产量,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文章分别对小麦栽培技术与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引言

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物来源。在开展小麦种植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小麦生长环境进行合理控制,采用积极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选择良好适宜的小麦品种,提升小麦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草害的影响,不利于提升小麦的生产效果,所以还需要加强对病虫草害的防治。

1小麦栽培技术研究

1.1小麦品种的选择

要想保证小麦的高产与稳产,就需要对小麦的品种进行合理的选择。在选择小麦品种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质量优良、适宜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的品种,切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与方法,因而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与不同条件下所生长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

1.2做好施肥和土壤处理

小麦种植的前期做好土壤的有效处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采用机械的方式对土地进行深耕(最好三年深耕一次)处理,充分保证土地的保水保肥作用。另外,还要在田间添加适宜的有机肥,以对土壤的结构与性能进行改善。其实,施肥管理不单单指化学肥料的应用,同时还包括对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这样不但可以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还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1.3科学播种

首先,对种子进行合理的处理。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精心选择,去除掉种子中的瘪粒、病虫害粒和机械损伤粒;把种子放在有阳光的地方晾晒2~3天,以促进种子吸水能力的有效提升,有效提升种子的发芽率。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是能够先进行试种,为最终确定适宜的播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在播种之前,应选用多菌灵、粉锈宁等药剂进行拌种操作,最好采用包衣种子;其次,对播种时间进行有效控制。播种时间会对小麦的生长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播种时间过早,就容易使小麦发生病虫害,而播种过晚则会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具体的播种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使用小麦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在播种前做好机械调整工作,确保机械播种深度一致,下种均匀,不存在漏播和重复播种的现象;对于分孽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一般每亩播种8~10公斤,对于分孽能力较差的小麦品种一般播种10~12.5公斤,最多不要超过12.5公斤。

1.4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田间管理,其对农作物的生长效果以及产量与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进行小麦种植时,田间管理是一项效果较为显著的栽培技术。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查苗补苗。在小麦出苗后,应及时做好查苗补苗工作,对于部分缺苗的地方,要及时补苗,特别是在一些缺苗断垄情况较为明显的田块;第二,加强对弱苗的管理。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些弱苗,即麦苗有发黄、土壤肥力不足的情况,此时就要对其进行施“偏心肥”,以提高土壤自身的肥力;第三,对小麦的拔节期与成熟期进行合理的控制。在这两个时间段之间,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这时候,首先需要开展早春中耕工作,通过一定的中耕,能够提升土壤的呼吸效果,促进小麦的根系良好的生长,同时还能够提升地表的温度;其次,还需要积极开展追肥工作。保持良好的肥力,是小麦优质高产的秘诀,在小麦生长的重要阶段,需要根据其生长的具体情况,采用有效的施肥手段,保证土壤肥力。

2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2.1物理防治手段

物理防治手段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第一,通过对人力以及物力的利用将田间的杂草清除干净,以便为小麦构建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众所周知,杂草会影响小麦的生长情况,因为这些杂草本身会与小麦争夺阳光与养料,同时还可能会引发病虫害的问题。所以,做好除草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拔除田间的杂草,能够保证麦田空气畅通,蓄水良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第二,部分害虫也可利用人工捕捉的方式来实现防治,类似于七星瓢虫、金龟子等,都可以利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处理和应对。部分害虫本身喜光,可以在夜晚环境中通过布置杀虫灯来进行扑杀。另外,很多地区农业生产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都会利用色板捕虫等形式来防止病虫害,这种防治工作的开展有效率相对较高。例如,很多蚜虫具有喜爱黄色的特性,那么就可以在小麦地里放上一些黄色的捕虫板,这样就可以很有效的将害虫捕住,从而有效预防病虫害。

2.2化学防治手段

化学防治手段主要就是通过对农药的使用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在实际的农作中,经常会通过预先喷打农药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在种子上喷洒一定的药物,经过干燥与搅拌,促使种子的品质得以提升。在防治白粉病与锈病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稀释处理,然后进行喷洒,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相应病害防治的目的。此外,利用乐果乳油稀释液进行喷洒,是防治蚜虫的主要手段。

2.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指的是通过对生物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部分有益生物等的利用,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生物防治理念的提出与应用,主要利用的是不同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特性,而不是采用化学与物理的方式开展的防治工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还能够防止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特点。为了促进生物防治效果的有效提升,就需要对病虫害的规律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考虑,合理把握病虫害的发展规律,这样后续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加具备针对性。例如,蚜虫是小麦生长中的主要害虫种类,可以在生物链结构中添加它们的天敌草岭和蚜茧蜂,从而实现对蚜虫的有效控制,并且也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环境污染的代价,达到相应的防治目标。

2.4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指的是加强对小麦的播种与日常管理,根据小麦的生长环境需求与气候条件的不同,对播种时间进行选择,以实现对小麦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对于小麦来说,其属于半冬性农作物,通常选择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播种。同时,还要对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务必进行查苗、补苗工作,小麦出苗之后及时到田间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断垄或缺苗现象必须及时补种。对生长弱势的麦苗,必须及时喷洒生命素,确保其有足够的养分;其次,适当控制麦苗的生长速度,部分地区由于播种时间较早,小麦很快就达到了6叶主茎生长所需的条件,此时需要0.2%~0.3%矮壮素溶液叶面喷施,也可抑制生长,防止小麦生长速度过快。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麦的生长情况直接关乎着人们的生活,为了保证小麦高产、品质优良,就需要应用合理的小麦栽培技术,同时还要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参考文献:

[1]朱燕,张国鹏.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6):64.

[2]孙佳佳.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8):166-167.

[3]石建军.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6):166.

[4]贺文超.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0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