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胃康腹带治疗胃下垂81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托胃康腹带治疗胃下垂81例疗效观察

梁延德李伟

梁延德李伟(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中医医院250300)

【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5-0127-02

【摘要】目的观察托胃康腹带治疗胃下垂的疗效。方法应用托胃康腹带治疗胃下垂81例,对照组79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过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意义。结论托胃康腹带具有温补脾肾,益气提胃,祛瘀导滞之作用,并能通过腹带的适度压迫腹腔,有助于胃下垂的恢复。

胃下垂是内科临床常见的慢性虚弱性疾病,至今尚无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制托胃康腹带治疗胃下垂8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胃下垂是指站立位时胃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的病症。X线钡餐透视为胃下垂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下垂程度以胃小弯切迹低于髂脊连线水平1-5cm为轻度、6-10cm为中度、11cm以上为重度。本次观察病例均以胃下垂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肿瘤、心肺功能不全、慢性虚弱性疾病导致的胃下垂除外。

1.2病例资料观察病例共173例,均为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及病房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8例,完成观察81例,中途退出5例。81例中男性32例,女性49例,年龄22-55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病程4.5年,临床分级(根据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以下的程度):轻度31例,中度33例,重度17例。对照组85例,完成观察79例,中途退出6例。79例中男性28例,女性41例,年龄20-57岁,病程7个月~5.5年,平均病程4.6年,临床分级:轻度30例,中度34例,重度1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两组均要求少食多餐,餐后平卧20分钟。应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加强腹肌锻炼。对照组每日口服补中益气丸9克,每日两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制升胃腹带治疗。

2.1自制升胃腹带的构成:腹带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前面腹部。腹带外层质较硬,内层为软棉布,内层的中央位置有置药袋,大小约10cm×10cm,开口向上。置药袋上方中脘穴位置,中脘穴两旁4.5cm位置,药袋下方气海、关元位置,均在腹带夹层之间放置一直径8mm磁化钢珠。腹带的背部为双层软布设计,腹带的左侧有松紧布相连,右侧有松紧布及自粘布构成,腹带上沿有背带挂钩,防止腹带下滑,使其准确地作用于治疗部位。

2.2药包的药物组成及制作:脐疗药包的药物由肉桂、干姜、白芥子、升麻、五倍子、红花、莱菔子等药物组成,上药为末,取20g于桑皮纸袋中,大小为9.5cm×9.5cm,缝合装好的药包放入密闭容器中保存。

2.3方法:患者餐后活动时,将备用药包放入自制腹带的置药包内,戴上自制腹带,要求下端稍紧而上部稍松,如腹带滑动可使用西裤背带固定上沿,用餐及卧床时取下,三天更换一次药包,使用2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钡餐透视胃小弯在髂嵴线以上。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钡餐透视胃下垂程度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钡餐透视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对照组病例经3个疗程治疗,治愈21例,好转30例,无效28例,治愈率26.58%,总有效率64.57%。治疗组病例经3个疗程治疗,治愈33例,好转38例,无效10例,治愈率40.74%,总有效率87.65%。两组比较经过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意义。同时显示胃下垂程度越重,腹带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4体会

胃下垂病程进展缓慢,临床症状的轻重与胃体下垂程度呈正相关,治疗中,即使处置得当,病情的恢复时间也相对较长。本病中医治疗有其优势,临床实践证明,服药配合针灸等多种疗法治疗较单一疗法治疗疗效要好,服用中成药结合一种简单易行的疗法是患者能够长期坚持治疗乃至痊愈的关键。自制托胃康复腹带便是根据上述临床需要而设计。

祖国医学认为,胃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升降失常,胃肠功能失调呈现正虚邪实或本虚标实之象,中气下陷脏腑虚损为本,其中以脾虚气陷或胃阴匮乏为主,气滞、淤血、食积、痰饮内阻为标。[1]笔者根据胃下垂多见于体型瘦长,腹壁松弛,腹肌瘦薄者,或为经产妇,慢性消耗性疾病,多次手术后及长期卧床者的情况分析,除中气下陷外,或先天禀赋异常,或久病及肾,均有元气耗伤的病理机制在里边,所以补虚在补中益气的同时,注意同补肾元。中脘,升胃穴及气海、关元均是治疗脾肾疾病的重要穴位,腹带内侧的按摩磁化钢珠,通过按压按摩该穴位,达到补益脾肾补先天充后天,托胃体于常位之目的。此按压按摩疗效单次效果虽不如针灸,但作用时间长,符合胃下垂缓病求效宜缓的特点,长期使用疗效优于针灸。

神阙穴,是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后天之根蒂,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穴位。神阙穴又为冲任循行之所,而且任脉、督脉、冲脉为“一源三岐”,故三脉经气相通。故神阙穴保健可达到:健脾强肾、和胃理肠、活血祛瘀、行气利水、散结通滞的功效。另外,部的神经较敏感,通过药熨可刺激和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改善脏器功能,达到治疗目的。药包中升麻、五倍子升提胃气,肉桂、干姜温补肾气以助脾益气补中,白芥子温通经脉,红花活血祛瘀,莱菔子消食导滞。诸药合用透过脐部吸收,达到温补脾肾,益气提胃,祛瘀导滞之作用,

此外,通过腹带的适度压迫腹腔,可增加腹腔压力,迫使胃体上移,减轻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脾胃韧带的牵拉,有助于松弛的韧带功能恢复正常的紧张度,有助于胃下垂的恢复。

本临床观察结果说明,托胃康腹带配合补中益气丸治疗可明显的提高胃下垂的疗效,且治疗费用低廉,患者自己就能操作,不影响工作,容易长期坚持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可冀.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21.

[2]李玉英,王丽.复元升提汤治疗胃下垂102例疗效观察.浙江中医杂,2002,37(7):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