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探究

/ 2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探究

邹明恺

大海林林业局

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是目前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内容。目前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增加,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对目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将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推动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

一、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

1、改善土地荒漠化问题

土地荒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我国许多地区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在这些地区内,植被稀少,土地生产能力遭到了严重破坏,整体的生态环境比较差,而且容易引起沙尘暴天气,对地区的发展和环境保护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森林培育可以增加植被的占地面积,可以巩固沙土,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这样可以改善土地荒漠化环境,减少荒漠化的空间。进行多种森林资源的培育,可以优化森林结构,改善小范围区域内的气候环境。林木的种植还具有防风功能,进行不同种类树木的种植可以稳固土壤结构,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

2、保持水土

水土流失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而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就是植被量少。从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建设来看,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面积比较大,而且还在进一步的扩大中,是生态环境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森林培育可以有效缓解这种情况,对保持水土有着重要作用。树木的培育可以对土壤中的水分进行固定,通过根系的蔓延可以对水土进行保持,而且树木落叶也可以起到减缓水土流失的作用。另外,森林资源还可以起到防洪作用,避免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干旱地区,树木还可以对水流进行调节,所以,森林培育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工程。

3、保护生物多样性

过去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相当一部分成就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来的。不少企业和个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开发,曾一度造成我国森林覆盖面积的大幅度减少,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从而造成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并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森林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数量。不过,随着政府和社会对森林培育工作的高度关注,很多地区都相继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为不少濒危生物提供了生长繁衍的场地。

4、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

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得到了显著提升,人们对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人们的和谐发展。在应用森林培育措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大气质量,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的各方面需求。

5、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每生长出1m3的木材,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能够达到350kg左右。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引发了极其严重的温室效应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正因为如此,人们加大了对森林的保护力度,不断进行植树造林,努力扩大森林覆盖面积,这样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另外,结合调查数据发现,我国近20年来森林植被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优化,事实已经证明,我国森林建设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6、保障农业生产

通过森林培育,农业生产也能得到很大提高,原因在于森林能够起到防灾减灾,调节温差的作用,夏季,能够改善高温灼热的影响,而到了冬季,能够有效降低低温寒冷对农业生产的负面作用。同时,森林覆盖面积增大了,植物蒸腾作用就会更加明显,空气湿度就会因此增加,极大改善作物生产环节。另外,森林还能有效防治干旱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采取合理的森林培育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合理选择树种

在树种选择上以考虑市场化的需要为导向,以保持森林生态平衡为主体,以观赏性、休闲采摘为依托,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优良品种,积极发展林果树种,比如杨梅、山核桃,香榧、樱桃等经济林,这样造林的成果会更适应林业市场化的需求,森林资源的多层次会产生美好的自然景观,有更高的观赏价值与品果乐趣,这样既保证了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又兼顾了林业市场化的需求,达到了造林的目标。

2、着重农村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

农村绿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把镇村道路河堤绿化、公共绿地、房前屋后庭院绿化作为重点,美化和改善镇村生态环境,并把镇村绿化和创建园林式村庄、森林城镇结合起来,与庭院经济、特色基地、苗木基地结合起来,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镇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达到林在村中,村在林中,林村交融,和谐繁荣的目标。

3、通道绿化建设全覆盖

要把公路、水路的绿化作为整个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建设绿色通道,在高速公路两侧各30米,国道省道两侧各20米,城区到各乡镇公路两侧10米,主要河流两侧10米的绿化林带建成的基础上,加强管抚,形成交通要道林成片,路渠河堤树成行的绿色通道系统,使穿越市的铁路、公路、水路成为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总之,生态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地区有关部门应对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有深刻认知,并立足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实际情况,科学培育商业林和公益林,以改善各个地区生态环境,促进本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德龙,刘景鑫,徐广云,等.论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村科学实验,2017(10):60.

[2]吴友林.浅析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低碳世界,2016(29):19-20.

[3]白成斌.浅析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学技术创新,201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