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漆信幼周琴张利红

漆信幼周琴张利红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R47

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151-01

【摘要】:对我院10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总结,提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指导早期功能锻炼、配合早期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DVT发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1.3%-25%[1]DVT一旦形成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对围手术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治疗、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对我院2013-2014年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共106例,发生了共4例DVT,发生率3.76%,4例患者分别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分别在术后2-8天出现症状,经彩超检查确诊为DVT,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无肺栓塞发生。出院后跟踪随访6月,无明显后遗症。

2.护理体会

2.1.掌握病因,加强高危患者的预防。

DVT形成的病因虽然较多,但静脉血流缓慢或停滞、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是患者形成DVT的主要原因。[2]该手术的患者大多数是高龄、多合并有其他脏器病变,加上患者的病损、创伤、疼痛,麻醉手术等诸多因素使下肢活动受限,且持续卧床,上述诸多因素均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此外,手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止血带使用,肢体过度旋转、牵拉及骨水泥聚合产热的损伤都使临近血管受到间接损伤的机率增加[3]针对上述原因,从以下几方面预防。

2.1.1术前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健康指导。高龄、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恶性肿瘤、心功不全和既往有DVT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后患者术后易发生DVT。[4]责任护士应主动掌握全面病史、阳性结果、对高危患者讲清易发生DVT的原因、后果,让患者主动预防配合治疗,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如用力足背伸跖屈收缩小腿肌肉、用力伸膝以及收缩股四头肌、伸屈髋膝等。

2.1.2术后健康指导。

指导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25度,利用重力学原理,促进静脉回流,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引流不畅易使局部形成血肿,不仅增加感染机会,血肿压迫还会使血流变慢。早期主动加被动活动,可促进静脉回流。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寻多静脉窦,这些静脉内的血流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仰卧时这种情况更突出,因此易发生DVT。[5]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最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段。[6]所以髋关节术后应制定早期活动计划:术后下肢于外展中立位,在麻醉消退后尽早主动用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每2h做20次,并辅以下肢肌肉被动按摩;术后2~3天主动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收缩运动,100次/h(可分4个单元练习,每15min25次);根据病情可床上坐起每天2-3次,每次不超过30min,以免髋关节疲劳。

2.2细观察、早发现早治疗、重点观察下肢血液回流情况。

治疗DVT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DVT高发期是术后1-4天,应仔细观察、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术后伤口轻度肿胀是正常现象,如出现肢体远端向近心端发展的凹陷性水肿并伴浅静脉充盈、皮肤青紫及潮红,多为静脉瘀滞所致。如发现小腿肿胀、浅静脉明显充盈,患者诉肢体有紧张感、沉重感或腓肠肌疼痛、压痛等,要仔细对比观察对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感觉等,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及时的检查处理。

2.3保护下肢静脉避免静脉内膜受损

感染因素、机械性因素与化学因素均可导致静脉内膜受损,临床中最常见的机械因素为在同一静脉上多次穿刺,造成静脉内膜受损,要保护下肢静脉,尽量不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绝对禁止在患肢静脉输液。要提高护士穿刺技术,不可在同一静脉反复多次穿刺导致血管损伤。

2.4预防性抗凝治疗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应用抗凝治疗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能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术后一般不使用止血药而使用抗凝剂,可使术后出血的风险大大增加,所以,在术后24小时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情况及引流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按医嘱进行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应当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的出现,也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护理观察记录。

2.5物理治疗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穿弹力袜,充气压力波治疗(每日2次)、双下肢按摩(每日2-3次)、抬高患肢、下肢保暖等对静脉回流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能有效的辅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目前是髋关节功能重建较好的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DVT,会大大的影响手术效果,处理不当,会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在严重情况下会危及生命导致死亡,给患者的心里方面、经济方面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深静脉血栓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通常是由于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流的淤滞以及血管内皮完整性破坏为最主要的因素。DVT重在预防,预防措施得当会非常有效的防止DVT发生,所以护理干预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所以针对各种高危因素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术后观察、指导、护理,医护密切配合,才能有效的降低DVT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党爱林.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杂志.201

2.11(6).44-45

[2]狄亚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9(13):119-120

[3]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5

[4]段志泉、张强主编,实用血管外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46-548.

[5]李家增、贺石材、王鸿利主编.血栓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43-244

[6]方密兰、金丽萍.及时干预法在骨科术后静脉血栓症预防中的运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4(3):45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