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分析及介入封堵术的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分析及介入封堵术的疗效评价

李青1孟祥武2(通讯作者)

李青1孟祥武2(通讯作者)

(1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2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分析及介入封堵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60例偏头痛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卵圆孔未闭发生情况,对观察组中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卵圆孔未闭发生率33.33%高于对照组的1.37%,治疗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低于治疗前,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有着密切的联系,呈正比,应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后,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值得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分析;介入封堵术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148-02

偏头痛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也为典型的神经功能紊乱病症,该疾病一旦发病,会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功能障碍,进而引发患者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症状,女性人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随着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发现该疾病的产生与卵圆孔未闭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应给予重点关注,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多选用介入封堵术实施救治,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分析及介入封堵术的疗效,特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60例偏头痛患者和健康体检者60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60例偏头痛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在21~75岁,平均年龄为(47.21±1.25)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在21~76岁,平均年龄为(47.26±1.2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偏头痛的诊断标准[2],确诊观察组患者为偏头痛患者;所有患者均属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给予两组受检者实施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进行检测,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必要时,可以应用TEE进行检测;对于受检者卵圆孔未闭的判定标准为:(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受检者卵圆孔位置显示出血流回声;(2)应用TTE/TEE检查后,能发现继发隔和原发隔实施交接、重叠的位置出现显著缝隙;(3)发现卵圆窝出现显著摆动幅度和房间隔膨出。

对观察组中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术治疗,对患者实施常规的股静脉穿刺,然后送入动脉鞘管,为患者实施右心导管检测,对患者的动脉压进行测量,做好记录,引导右心导管经卵圆孔后,直到左心房,导丝的长度控制为260cm,在患者左肺上方的静脉实施开口,借助超声引导,将封堵器送入到患者的左心房,将伞面打开后,撤出,将输送杆固定处理,动脉鞘管回撤,将右侧伞面打开,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封堵器位置实施确定,封堵器在患者房间隔两侧,确定好周边的结构,将封堵器对周边组织的负面影响进行排除,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一旦出现无房室传导阻滞,将封堵器释放,将动脉鞘管撤除后,包扎[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卵圆孔未闭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各项指标: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头痛程度评分依据视觉模拟量表实施评价,10分的总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剧烈,反之,表示疼痛感越轻[4]。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x-±s)表示平均值,组间用t、χ2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卵圆孔未闭发生情况

两组的卵圆孔未闭发生率为33.33%和1.67%,观察组的卵圆孔未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偏头痛作为临床上典型的血管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危害性较大,一旦处理不善,会导致患者产生神经功能性障碍,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应给予重点关注。

通过对该疾病的研究,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多选用药物治疗为主,整体疗效一般,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该疾病的不断研究,发现该疾病的出现与卵圆孔未闭有着密切联系,两者为正比关系,卵圆孔未闭为导致偏头痛的重要引发因素,当人体出现卵圆孔未闭后,会导致5-羟色胺等物质避开了患者的滤过功能,通过卵圆孔后,进入到人体的脑动脉,在人体脑动脉大量堆积,进而引发偏头痛,针对这一因素,介入封堵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对于已经确诊的偏头痛患者,应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后,患者的头痛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缩短了症状的持续时间,降低了发作频率,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好的改善,介入封堵术对偏头痛的应用价值极高[5]。

综上所述,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有着密切的联系,呈正比,应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后,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文洁,刘浩浩,刘永宏,等.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封堵术的疗效评价[J].西部医学,2017,29(2):233-237.

[2]李转会,崔长富,王丽,等.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分析及介入封堵术的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88-90.

[3]马利,王娟娟,刘莹莹.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在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筛查及封堵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5):127-130.

[4]张宏伟,李丁扬,尚小珂,等.多中心卵圆孔未闭合并反常栓塞介入封堵近期随访观察[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10):555-558.

[5]王庆欣,张秀辉,张玉春,等.食道超声监测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7,22(5):39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