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

/ 2

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

李磊付洪喜

李磊付洪喜寿光市台头中心卫生院262735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选取在2013年12月-2014年9月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0例作为我们这次临床试验研究的案例。分析这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详细临床治疗信息来探索老年高血压病的实际临床现状、并发症的现象以及其临床治疗的效果等概况。结果通过对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与分析,了解了老年人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以及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及有无并发症选用不同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结论:根据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用药、平稳降压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关键。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患者;临床特征

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和当今世界最大的流行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老年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必须充分关注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情况。本文对我院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以2013年12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0例做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重点对象。在这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当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这是因为饮食习惯和烟酒行为引起的。这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在66岁-72岁,平均年纪在(68.5±2.5)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整体患病时间为3年-20年,平均每个患者的时间是12.5年。这些患者都已经经过的系统的诊断,都符合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症状。

1.2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1.2.1良性高血压居多

老年人的高血压以良性高血压居多,恶性高血压罕见;起病缓,进展慢,症状多不典型。

1.2.2收缩压增高与舒张压相差较大大

老年人动脉硬化明显,血管弹性差。收缩期血压增高,舒张压相对较低,脉压差大,同时脑卒中的发生率急剧升高。老年人脉压与总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呈显著正相关。

1.2.3脉压增大

一方面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和病理原因造成收缩压异常升高;另一方面,中心动脉舒张期压力由于失去了正常弹性动脉的舒张早期反射波的协同、衰减加速,舒张压也异常下降。

1.2.3血压波动较大

老年人高血压一般倾向于持续或经常性升高。患者活动时增高,安静时较低;冬季偏高,夏季偏低,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总之,无论是收缩压、舒张压还是脉压的波动均比年轻患者的波动幅度大。

1.2.4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测量患者平卧10min血压和站立3min后血压,站立后血压值低于平卧位,收缩压相差>20mmHg和(或)舒张压相差>10mmHg,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并随年龄、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的增加而增多。

1.2.5并发症多且严重

多数老年高血压病程越长,并发症越多,病症越严重。患者患高血压后容易有心绞痛、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常致使多脏器损害。

1.3方法

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主要是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均有应用。

非药物治疗主要是指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摄入量应少于6g;调整膳食结构,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同时增加膳食中的钾、钙、膳食纤维及多不饱和脂肪酸;适当体力活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戒烟限酒;减轻体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放松等。生活方式的改善将有利于高龄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

1.4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组间变量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这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之后,效果显著的有22例,效果一般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例数为25例,其余的1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无效,由此可见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有效率为78.3%。下表1所示的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

3、讨论

高血压对于高龄老年人的危害更为严重,其发生靶器官损害及死亡的风险更高,早期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积极对该特殊人群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可获得与中青年相似甚至更大的益处。因此我们对于这一特殊人群的降压治疗应给予更大的关注,使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率进一步提高。

老年人高血压是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致使血压的调整功能失调所导致,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动脉的病变,血压的持续升高还可以损伤大中动脉,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僵硬增加及血压调节中枢功能减退有关,后者与神经系统(压力感受器、B受体功能等)和激素血压调节机制(肾素—血压紧张素系统、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前列腺素系统、肾多巴胺系统等)的增龄性改变相关。老年人高血压的初始降压治疗应遵循一般原则,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要密切观察药物反应,特别在体质较弱的患者中尤应如此。多项研究证实,多数老年患者需要联合应用2种以上降压药物才能达到降压目标。高危、很高危患者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低、中危患者可随访评估数周再决定。

综上所述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不能够治愈,但是运用掌握的知识是可以有效的干预的,通过有效的干预可以使老年人高血压达到正常或相对正常的水平,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卫保林,曾引翠.老年高血压病208例临床特点与治疗观察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3:370-371.

[2]许树青,李红虹,刘红利,张世展,侯京燕.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J].临床急诊杂志,2012,04: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