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策略探究

姚尧

天津建工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质量管理系统是建筑工程项目不可或缺的基础模块,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在权衡资源、环保、质量与建筑多方指标的基础上逐渐演变为新型的建筑工程质量经营系统。本文在阐述质量生态管理内涵和模式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控制策略,从而为实现建筑工程经济和环境的均衡博弈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控制策略绿色管理

1引言

质量管理系统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质量体系不仅是促进建筑行业发挥支柱作用的先决条件,而且是衡量城市经济化建设不断进步的重要参考。传统化建筑工程更侧重于技术管理和结构安全管理,更加注重建筑工程的投入产出比,其中正产出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在;现代化建筑工程的侧重点在于创新,其在继承传统建筑工程优势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对资源、环保、质量与建筑等多方指标的平衡,力求能够实现生态环境和建筑资源的良性循环。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的研究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2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概述

2.1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的内涵

质量生态管理,也称为质量绿色管理,其目的是在确保输出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优化资源投入,持续提高正产出的质量,并将非预期内的负产出与环境保护相联系,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基础上,将负产出降到最低限度。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因素成为了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要考量的因素,因此在构建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就要对生态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定位、分析、评价和优化改进,从而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来输出更利于环境保护、更加优异的建筑产品。

2.2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的模式

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全面质量管理,即PDCA模式,也就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改进与处置(Act)。另外,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需要参与到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承包商、监理单位以及供应商的多方控制与执行,各个独立单位在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将生态管理模式融入到建筑工程项目中。

(1)就材料供应商而言,一方面要有创新思维和意识,要不断加强对节能、环保材料的开发和供应,另一方面要加强同承包商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降低建筑材料的损耗和周转;

(2)就规划设计单位而言,在确保建筑诉求的前提下,以环保建筑材料作为主要规划方向,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并且通过合理的材料架构和布局来延长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年限;

(3)就承包商而言,绿色采购理念应该贯穿于建筑材料应用的始终,为实现高质量生态型的建筑创造条件;

(4)就建筑单位而言,一方面要让建筑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并在施工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降低建筑垃圾的产出率;另一方面要积极监督好各方服务商的服务水平,全面协调好建筑工程的多方工作。

(5)除建筑工程的多方参与商以外,政府部门的质量生态管理专项法规以及完善的监督机制同样不可或缺,引导建筑企业积极参与到生态质量管理活动中,并以奖惩机制为执行督导方式。

3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策略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将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细分为三个阶段,产前控制阶段、产中控制阶段和产后控制阶段。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其特殊性,因此,产前控制阶段主要包括决策阶段、设计开发阶段、招投标及采购阶段、合同委托阶段四个方面的内容;产中控制阶段则为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产后控制阶段主要包括项目营销阶段、回访维修和处置回收阶段。

3.1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策略——产前控制

(1)产前决策阶段

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系统具有一定性的破坏作用,因此,要想突出质量生态管理的作用,在项目决策阶段就应该对建筑工程的生态性进行考量。在进行项目决策的过程中,要综合评判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和经济收益,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幅度和破坏程度。建筑工程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的环保性、施工方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建筑架构设计与环境匹配的和谐性等。因此,决策阶段应重点做好相关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在建筑工程选址的过程中,应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出建筑工程项目与其辐射区域内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第二,依据项目辐射区域的特定情况制定出项目生态设计原则和施工生态控制计划;

第三,依据生态设计原则和计划,构建出质量生态管理的指标体系。

(2)产前项目设计阶段

在项目决策的基础上,加强打造项目设计的生态化理念,积极引入“可回收设计”理念、“为环境而设计”理念,重点强调建筑工程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共赢。因此,项目设计阶段应重点做好相关工作的生态性设计:

第一,关注建筑项目对周边环境、建筑小气候对建筑使用的双向影响,能够有效避免建筑小气候与环境大气候的对冲,且不可忽视建筑自身对环境所带来的光、热等作用的影响;

第二,建筑结构的合理化设计要以模块化为核心,强化建筑模块之间的互通性和修缮性;

第三,建筑节能性设计,以提高供暖、优化照明、改善隔热和保温等维护结构等节能性设计为基准;

第四,加大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率,注重材料的再利用和环保性。

(3)产前项目招投标及采购阶段

在项目招投标的过程中,应该将文明施工和控制污染作为招标考评的基础指标,另外在招标文件中,一方面要强调建筑材料的环保性和再利用性,另一方面要就建设生态化模式提出具体化的、可适用性的要求,如承包方需要针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进行环保性设计并以书面形式反映在招标文件中。

(4)产前合同委托阶段

在招标合同中体现出质量生态管理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解决对策,并积极落实和监督合同中提出的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和优化情况。

3.2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策略——产中控制

产前控制是建筑工程的纲领性环节,产中控制则是建筑工程的实施性环节。由于施工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人员多、工艺复杂,而且突发状况和不可预计的风险较多,因此,产中控制的关键在于优化、精简施工流程。施工阶段应重点做好相关生态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一,施工现场的绿色管理,在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制定施工环境管理计划,并认真记录每日的生态环境状况;

第二,积极响应有关噪声污染防治政策,妥善处理粉尘、有害气体的排放和防护;

第三,以节能理念为指导依据,加强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并建立资源耗用回收奖惩机制;

第四,采取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依靠当前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建筑垃圾进行分拣和粉碎操作。

3.3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策略——产后控制

(1)产后项目营销阶段

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贯穿于生产领域和营销领域,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营销阶段,要不断寻求恰当的、环保型营销方式来进行产品的流通。

(2)产后回访维修和处置回收阶段

在产后阶段,要加强回访维修体系的构建。此外,对于报废后的建筑进行拆除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将生态管理理念贯穿于始终,并积极设计合理化、可回收的建筑报废拆除体系。

4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体系是一种强调目标、效益和环境三方共赢的新型模式,在质量生态管理的推广过程中,构建生态管理指标体系、优化生态管理流程、健全生态管理模式、监督生态管理执行、评价生态管理效果等环节要一一做到精细化、全面化和规范化,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徐洪澎李思吴健梅北欧现代木建筑的自然性表达《城市建筑》-2013年15期

[2]李国友徐洪澎吴健梅人情化建筑的现代演绎——以维基住区为例谈芬兰现代木建筑体验《城市建筑》-2013年15期

[3]程亮生态建筑学视角下现代木建筑研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厦门大学2011(学位年度)

[4]李培现代空间设计中木材的应用——一种基于材料的思考与探索艺术设计苏州大学2014(学位年度)

[5]徐洪,澎康健,吴健梅."3R"原则下现代木建筑创作的实证方案分析.《建筑学报》.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