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淋巴结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中医治疗慢性淋巴结炎

闫卫军韩振国

闫卫军韩振国(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237-01

【摘要】慢性淋巴结炎是临床常见疾病,诊断需与多种疾病鉴别,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本文探讨用新订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疗程短,效果佳。

【关键词】慢性淋巴结炎新订小柴胡汤

慢性淋巴结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单纯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很多病人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无交,多不予重视,放弃治疗。在跟随导师三个月门诊中,应用中医结合治疗此病,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从2009年6月到9月,共遇慢性淋巴结炎约30余例,随访16例。都经B型超声,血常规,胸片,PPD等检查排除原发性肿瘤,转移性肿瘤,先天性畸型,布氏杆菌病等其它疾病。

1.1治疗方法药物组成:柴胡15g,黄芩30g,苏子30g,党参30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个,王不留行60g,夏枯草30g,牡蛎30g,银花30g,连翘30g,蒲公英30g,薄何30g。若病程长,且肿物明显者合用鸡甲散:鸡内金30g炮甲珠30g薏米仁30g研未吞服,一日三次,5g/次。感染症状明显者合用抗生素治疗。用法:一日一剂,分三次温服,一周为一疗程,一般3-6个疗程,可根据情况酌情加减。

1.2治疗结果痊愈(触诊及B超检查肿大淋巴结消失)11例,显效((触诊淋巴结明显缩小,质软,无压痛,B型超声可见0.5CM以内肿大淋巴结)5例,未见无效病例。

2病案举例

常某,女,15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一年,否头、颈、面部明显感染史,多处求医,服用各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食欲差,大便干,约1次/周。触诊左侧颈部肿物两个,大小约2.5×2.0CM,1.0×1.5CM,质稍硬,压痛不明显,活动度好。血常规示:淋巴细胞3.8×109/L,比例43%。B超检查示左颈部肿大淋巴结两个。PPD检查弱阳性,胸部正位片未见明显异常。采用此法加陈皮30g白芍30g川军6g,合用鸡甲散。服用一周,肿大淋巴结明显减小,质变软,大便稍变软,次数增加,约两天一次。继续服用此方两周肿大淋巴结一枚消失,一枚约0.8×0.6CM,大便变软,约一天一次。调整用药减少川军为3g,加用生地30g黄连30g。服药两周。左颈部未触及肿物,大便正常。B超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随诊至今未复发。

3讨论

慢性淋巴结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引起颈部肿物的疾病,诊断需与多科疾病相鉴别。①原发性肿瘤:甲状腺瘤,食下囊肿,血管瘤,恶性淋巴瘤,涎腺癌等。②转移性肿瘤:口腔、鼻咽部、甲状腺、肺、纵隔、乳房、胃肠道、胰腺等多处的转移性肿瘤。③炎症: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涎腺炎、软组织化脓性感染、布氏病等。④先天性畸型:甲状舌管囊肿或瘘、胸腺咽管囊肿或瘘、颏下皮样囊肿等。

慢性淋巴结炎的诊断要仔细认真,切不可麻木大意,避免误诊。此病多继发于头、面、颈部的炎症病灶,伴有轻度发热或不伴发热,血象稍异常或无异常。现抗生素滥用,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有的仅以颈部肿物为唯一的表现,无明显感染史,血常规检查无改变。

此新订小柴胡汤中用苏子降气化痰,以易去半夏辛燥有毒之弊。取川椒温中止痛,热不伤阴之长,易去生姜性热伤阴,刺激发炎之短,使小柴胡汤既保持其协调整体之功,又具有久服而不伤阴蓄毒之益。攻坚汤中夏枯草为清火,散结的要药,牡蛎咸涩微寒,软坚散结,二药相配,祛瘀以治瘰疠结核,引用此理,治疗肿物,以取散结之功。王不留是攻坚要药,本药入血分而功专通利,以通经散结祛瘀消肿为治。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薄荷为治疗咽喉肿痛要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功。若病程长肿物明显,合用鸡甲散,方中鸡内金消食化结,炮甲珠软坚散结,滋散合用,肿物积聚有消解溶散的功用,和攻坚汤合用,如虎添翼,大显其功。再根据病人体质调整用药,此法局部和整体治疗相配合,标本兼治,事半功倍,疗效显著。

现代医学认为柴胡[1],黄芩[2],苏子,甘草,夏枯草,银花[3],连翘有抗菌作用;柴胡[1],甘草,王不留行[4],连翘有抗炎作用;甘草,大枣有调节免疫力作用。与抗生素合用,抗菌抗炎作用倍增。

参考文献

[1]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887-893.

[2]曾立崑.本草新用途[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第二版:68-69.

[3]徐国钧.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4]曾立崑.本草新用途[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第二版:30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