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支设新方法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一种构造柱支设新方法应用研究

郭雪燕马保良

聊城市福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此技术利用自主研发的预制构造柱免拆外模板代替传统的木模板,与建筑临边砌体进行一体化砌筑,此构造柱免拆外模板由细石混凝土预制而成,中间放置钢丝网片,预埋钢筋弯钩,钢筋弯钩一端勾住钢丝网片,另一端露出预支模板,施工中浇筑于构造柱混凝土中,预制外模板包括大小两种尺寸,高度与砌块高度相等,厚度为20-30mm,施工中交错砌筑,大尺寸模板比小尺寸模板两侧均长出100mm,两侧均与砌体咬槎砌筑,上下用粘结砂浆连接,既起到了建筑临边构造柱外侧模板的作用也成为构造柱的一部分,免去了外侧模板的拆除程序,工人可在楼板上进行施工,操作简单,不需要外侧脚手架辅助施工,大大节省了租赁费用,人工费用,缩短了工期。

关键词:预制构造柱;模板;脚手架;加固

1前言

传统施工中,建筑临边构造柱外模板的支设与拆除需要外墙脚手架辅助施工,这样主体框架结构完成后,不得立即拆除脚手架,以便辅助建筑临边构造柱外模板的支设和拆除,待构造柱外模板拆除工序完成后方可拆除脚手架,这段时间间歇增加了脚手架租赁费用,并且临边构造柱外模板的支设和拆除,操作复杂,施工过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我公司研究开发了一套建筑外墙砌体与构造柱免拆外模一体化施工工艺,利用预制的细石混凝土板作为临边构造的外模板与砌体一起砌筑,此预制模板既可作为建筑临边钉子墙构造柱外侧模板,也成为构造柱的一部分,免去了外侧模板的拆除程序,工人可在楼板上进行施工,施工安全性较高,操作简单,不需要外墙脚手架辅助施工,框架结构完成后即可拆除脚手架,大大节省了脚手架的租赁费用,并且缩短了工期,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因此我们将此施工技术编制为施工技术以指导更多工程施工。

2技术特点

2.1此技术中应用的构造柱免拆外模板块包括大小两种尺寸,高度均与砌体的高度相等,施工中与砌体进行咬槎砌筑,避免了胀模现象,使构造柱免拆外模板与砌体墙连接为一整体。

2.2此技术中的构造柱免拆外模板预埋有钢筋弯钩,浇筑于构造柱混凝土中,加强了构造柱混凝土与免拆外模板的连接,组合成为整体的构造柱结构。

2.3此技术中预制外模板即可作为构造柱的一部分也起到了外侧模板的作用,免去了外侧模板的拆除程序,操作简单,缩短工期。

2.4此技术中构造柱免拆外模板的支设不需要外墙脚手架辅助施工,工人在楼板上即可施工,施工安全性较高,大大节省了脚手架租赁费用。

3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1工艺流程

3.2操作要点

3.2.1构造柱钢筋绑扎

钢筋一般采用HPB235级钢筋,竖向钢筋绑扎前必须做除锈、调直处理,钢筋末端应做弯钩,钢筋绑扎中保证钢筋位置正确,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钢筋绑扎时候必须注意钢筋的品种及搭接长度。

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需接长时,可采用绑扎接头,其搭接长度一般为35倍钢筋直径,在绑扎接头区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构造柱钢筋加密区必须按照图纸及规范严格执行,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交错绑扎,箍筋的接头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

3.2.2构造柱免拆外模板预制

1)此技术中所利用构造柱免拆外模板为细石混凝土预制板,预制外模板包括大小两种尺寸,高度与砌块高度相等,厚度为25mm,施工中交错砌筑,大尺寸模板比小尺寸模板两侧均长出100mm,两侧均与砌体咬槎砌筑,首先让木工按尺寸制作细石混凝土预制板木模板模具,模具必须尺寸准确,无缝隙。

2)按照规范要求现场拌制细石混凝土,将细石混凝土浇筑于木模板模具中,浇筑至一半厚度时,放置钢丝网片,并预埋钢筋弯钩,一端勾住钢丝网片,另一端露出预制模板,然后再浇筑另一半厚度的细石混凝土,对预制板进行脱模养护,即完成构造柱免拆外模板的预制。

3.2.3基层处理

基层表面要清除建筑部位所残存的砂浆、杂物等,特别是构造柱外侧基层表面砌筑预制外模板处平整度应严格要求。不平整处可采取剔除或补抹砂浆的措施,保证砌筑基层平整且表面平整度不能大于3mm。

3.2.4砌块与构造柱免拆外模板一体化砌筑

1)构造柱免拆外模板砌筑应采用粘结性好的砂浆,砂浆现场搅拌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砌筑材料的性能,严格控制各组分材料的重量比例以及投料顺序,而且要随拌随用,拌制的砂浆应在3小时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应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

2)进行砌块和构造柱免拆模板砌筑之前应先软件制作砌筑排列图,砌块按照排列图进行铺浆法施工,砌块以及预制外面板下应铺满砂浆,砌块一律咬砌,砌体应分层砌筑并符合相应砌筑规范,;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搭砌长度并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每次连续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应待前次砌筑的砂浆终凝后在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4m;砌至填充墙顶面时,应与框架梁或顶板间留出不小于20mm的间隙,待14天砌体收缩稳定后再进行补砌或用专用PU发泡胶填充饱满并用硅酮胶或其他密封材料封缝。

3)构造柱免拆外模板的高度与砌块高度一致,且大尺寸模板比小尺寸模板两边各长出100mm,砌筑到构造柱位置时,砌块应与构造柱免拆外模板进行咬槎砌筑,咬槎的长度为100mm,砌块应用专用切割工具进行切割,保证砌块的切割质量;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6拉结钢筋筋,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构造柱免拆外模板的预制钢筋弯钩勾住构造柱钢筋,砌块与构造柱外模板结合处采用砌筑砂浆进行连接。

3.2.5构造柱内侧木模板支设

1)在墙面及内侧马牙槎砌筑完成后,应立即支设构造柱内侧木模板,在支设模板之前必须根据构造柱轴线校正竖向钢筋位置和垂直度,箍筋间距应准确,并分别与构造柱的竖筋和圈梁的纵筋相垂直,绑扎牢靠。

2)模板必须与所在墙面两侧严密紧贴,支撑牢固,为防止混凝土漏浆现象发生,模板间拼缝必须加1.5mm厚20mm宽的海绵胶条,模板与砌体间缝隙也应沿马牙槎在墙面上粘贴1.5mm厚20mm宽的海绵胶条,模板拆除后,用裁纸刀将海绵胶条清理干净,使构造柱内侧马牙槎边缘整齐、美观。

3)支设内侧模板时还应注意在构造柱的底部应留出两皮砖高的孔洞,以便清除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后封闭。

3.2.6混凝土浇筑

1)在构造柱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将马牙槎部位和模板浇水湿润,并将模板内的砂浆残块、砖渣等杂物清理干净,并在结合处注入适量与构造柱混凝土相同的去石水泥砂浆。

2)浇筑构造柱的混凝土,其塌落度一般为50-70mm为宜,以保证浇筑密实,亦可根据施工条件,气温高低,在保证浇灌密实情况下加以调整;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可分段进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m。在施工条件较好,并能确保浇灌密实的情况下也可每一楼层一次浇筑。

3)振捣构造柱混凝土时,宜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捣实。振捣棒随振随拔,每次振捣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捣棒有效长度的1.25倍,一般为200mm左右。振捣棒应避免直接接触钢筋和砖墙,严禁通过砖墙传振,以免砖墙鼓肚和灰缝开裂。

4)新老混凝土结合处,需先用水冲洗、湿润,再铺10-20mm厚的水泥砂浆,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在砌筑完一层墙后和浇筑该层构造柱混凝土前,应及时对已砌好的独立墙体加稳定支撑,必须在该层构造柱混凝土振捣完毕后,才能进行上一次的施工。

4总结

建筑外墙砌体与构造柱免拆外模一体化施工技术,不需要外墙脚手架辅助施工,在楼板上即可完成,这样框架结构完成后即可拆除脚手架,大大节省了脚手架的租赁费用,构造柱外侧模板免去了拆除程序,缩短了工期,节省了人工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且本技术利用预制的细石混凝土板作为临边构造柱的外模板与砌体一起砌筑,此构造柱预制模板既可作为建筑临边钉子墙构造柱外侧模板,也成为构造柱的一部分,免去了外侧模板的拆除程序,工人可在楼板上进行施工,操作简单,不需要外墙脚手架辅助施工,施工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