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的心理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大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的心理因素分析

冯霞

冯霞

商丘医学高等专利学校476100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的心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办法。方法:选取140名护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对其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策略。结果:经过分析得知,就业心态的矛盾、就业意向价值的矛盾、就业意向现实的矛盾成为影响大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的矛盾心理,其中就业心态的矛盾为主要的心理因素。结论:为转变大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的矛盾心理,需要不断的转变其就业心态的矛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就业意向价值的矛盾、就业意向现实的矛盾,如此才能促进大学生社区护理就业,为社区护理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心理因素

伴随着护理专业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产生较为严重的就业压力。为缓解压力,医疗卫生部门近年来鼓励大学生选择社区护理就业方向,将护理融入社区[1]。然而对于诸多大学生而言,其并未具有选择社区护理就业的强烈意愿,仍以大型医院选择为主,导致社区护理的发展较为落后,无法为社区人员提供可靠的医疗保障[2]。为此需要转变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如此才能为社区护理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的心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办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40名护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其中男10名,女130名,年龄为21-24岁,平均年龄为(22.5±4.9)岁。纳入标准:均为即将就业的护理学专业学生。排除标准:不愿配合调查者。将本研究的目的与方法向学生讲明,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相应的统计学软件对学生的一般资料进行处理。

1.2方法

向140名学生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主要内容为对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查,其中包括就业心态、就业意向价值、就业意向现实等内容。由学生本人进行亲自填写,之后对所有的问卷进行回收,由专业人员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统计。

1.3观察指标

问卷调查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收集到的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百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率作为统计描述,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

经过相应的统计分析可知,82名学生存在就业心态的矛盾心理,38名学生存在就业意向价值的矛盾心理,20名学生存在就业意向现实的矛盾心理,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护理学专业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其就业出现较大压力。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包括诸多方面,就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工作实践而言,其中的一个就业难题即为毕业后无法顺利就业,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目前诸多医院存在一定的护理岗位的缺口,然而其并未具备扎实的护理知识,因而无法有效的胜任护理岗位工作[3]。所谓的选择性就业主要是指索然社会中存在某些工作岗位,然而对于毕业生而言却不愿进行选择。正是基于此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大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成为社会重点关注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与就业意向的巨大发展变化,只有清晰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心理,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学校调整办学模式、办学层次、学科设置以及教学计划,进而在较短时间内有效的对上述不良现状进行改善。通过本次研究调查可知,影响大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①大学护理专业毕业生存在较大矛盾的就业心态,此种心态是影响其就业意向的主要原因[4]。随着护理学专业的不断扩展,不论是本科护理学教育还是专科护理学教育,最初的精英教育初衷已被完全改变,成为大众式教育,最终使其缺少就业自信心。导致此种矛盾心态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方面:第一,诸多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仍然未能够完全摆脱之前的学习方式,因而只是单纯的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未能够涉足社会,增加自身的阅历,进而使自身对于社会的了解程度仍处于初级水平。第二,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当其进入医院工作前需要经历缓冲阶段,即进入护理岗位后并未具备承受繁重的护理工作能力与护理决断能力,因而将会在自身心中产生较为严重的不适感。第三,大学生在进行护理工作时,无法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进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从而使自身产生更为严重的消极心态,最终无法顺利的进行日后真正的护理工作。第四,在学生进行就业方向方面,学校并未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因而无法使其对社区护理进行有效的认识,从而并未具有较多的学生选择社区护理就业意向。依据本项研究结果可知,58.57%的学生存在严重的矛盾的就业心态,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进行护理工作岗位选择时缺少相应的鉴定的信心,并未产生较为严重的错误心理,即将城市的大医院作为选择目标,而缺少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关心。

②大学护理专业毕业生存在一定矛盾的就业意向的价值心理。不仅包括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同时对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求职期望较高与社会现实成反比是导致该种心理存在的主要矛盾。求职期望较高本无可厚非,然而学生自身并未对自身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当选择护理岗位时出现较大的竞争现象,最终不断的增强其心理压力。依据本项调查结果可知,在28名学生中,有50%的学生在选择护理岗位前主要考虑医院的规模与就业地点,而其他50%的学生则包括考虑在岗位中的发展前途与发展规模等。正是基于此种现象的存在,导致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强,因而无法顺利就业。

③大学护理专业毕业生存在一定矛盾的就业意向的现实心理[5]。随着护理学专业的不断扩招,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不断下降,在进行护理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无法满足医院的需求;虽然部分学生进入大城市大医院的护理工作岗位,然而由于其他无法预知因素最终使其脱离岗位,最终导致其存在畸形的就业心理。依据本项调查结果可知,14.29%的护理专业学生存在此种矛盾的就业心理,主要原因在于该部分学生并未具有较强的护理知识与能力,与现实的就业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无法提供其充足的生存资本,因而纷纷选择脱离护理工作岗位而另谋他就。

面对上述矛盾的就业意向心理,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解决:①对于学校而言,学校需要加大培养力度,能够是学生具备较强的护理知识与护理能力,从而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还需要向学生宣传社区护理就业的优势,从而转变学生错误的就业心理,进而能够有效的充实社区护理队伍,使更多的护理专业学生加入到社区护理行列中。②作为社会而言,医疗部门与医疗机构需要加大对社区护理的资金与物质支持,改善社区护理的面貌,从而能够吸引毕业生选择社区护理工作;并且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生存资本的保障,从而免除其后顾之忧,进而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社区护理工作中。③作为学生自身而言,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全面的了解目前的护理就业现实,努力增强对社区护理工作的了解程度,从而转变自身的就业观念,最终能够自愿的投入到社区护理工作中,缓解就业压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真正融入社区护理行业中[6]。

参考文献:

[1]涂丽娟,张平,孔令磷.233名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及驱动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12):52-56.

[2]王辉.不同层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21-24.

[3]邱雪琴,张平,孔令磷.地方院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64-66.

[4]翟忠美,张金沙,杨友谊,等.高职护生社区护理认知及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6):14-17.

[5]李娟,蒋文慧.不同层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分析[J].全科护理,2017,15(23):2844-2845.

[6]王辉,唐欣元.山东省二本院校不同教育层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愿分析[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24(2):283-286.

作者简介:冯霞,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护理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