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的康复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的康复效果评价

卜会亭1章志梁2

(1洛阳市儿童福利院河南洛阳471000)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的康复效果评价分析。方法:研究时间选取为2017年6月开始,至2018年6月结束,随机将在此期间至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瘫儿童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例)和观察组(n=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语言功能评分及发育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中采用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及发育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训练;脑瘫儿童;言语障碍;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343-02

引言

脑瘫是儿童在出生后,受非进行性脑损伤的影响,在语言、行动、心理、治理等方面出现障碍。为使患儿能够适应社会及周边环境,对患儿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使十分必要的[1]。本次研究为分析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的康复效果,选取至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瘫儿童进行研究,现将报告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从2017年6月开始,至2018年6月结束,研究对象:至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瘫儿童,样本参数:随机将患者分为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例)和观察组(n=45例)。对照组: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0例,患儿年龄在2~6岁,平均年龄为(3.24±0.73)岁。研究组: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2.63±0.81)岁。经过医院医学伦理会审核后,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完成相关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及运动训练,每天1次,每次30分钟,连续治疗6个月。

观察组:观察者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针对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在训练中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安排日常活动及训练内容,是训练内容贴近生活,促进患儿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在穿衣、起床、吃饭等日常活动中指导患儿进行正确的发音及用词,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重复训练[2]。

1.3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率:将患儿语言功能恢复明显,发育水平显著提高视为显效;将患儿语言功能有所恢复,发育水平有所改善视为有效;将患者语言功能没有恢复,发育水平没有变化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人数+治疗有效人数)/总人数×100%。(2)语言功能评分:根据《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对患儿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则患儿语言功能恢复越好。(3)发育水平:采用Gesell量表对患儿治疗前后的发育水平进行评估,从运动能、应物能、应人能、言语能这4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则患儿发育水平越好[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脑瘫患儿进行数据处理,将患儿语言功能评分及发育水平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将患者治疗有效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脑瘫患儿的护理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4.5%),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两组患儿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脑瘫患儿的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2.3两组患儿发育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脑瘫患儿的发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

3.结论

脑瘫患儿由于脑部受到损伤,脑功能不良,在言语、体能、智力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均存在障碍,对患儿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常规对脑瘫患儿的治疗中,通常患儿都是被动接受训练治疗,患儿的治疗效果不佳。引导式教育训练理念在脑瘫患儿康复中得以应用,通过对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导,激发患儿的主动性,促进患儿病情的恢复[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脑瘫患儿的护理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4.5%),观察组脑瘫患儿的语言功能评分(10.27±1.51)明显高于对照组(9.31±1.08),观察组脑瘫患儿的发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原因为:语言障碍是脑瘫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指导患儿进行语言训练,对脑组织形成刺激,使缺损的语言神经组织有所补救,对病情有所改善。护理人员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在训练中结合实际生活,使训练具有一定娱乐性,使患儿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训练中。引导式教育训练以对学生的引导为主,通过患儿的反复锻炼,使患儿能够自主完成相关日常活动,顺利发音及用词组进行造句。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家属参与到康复训练中,对患儿的康复训练能够全程参与陪同。护理人员与家属应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结合实际生活知识,使患儿能够自主完成训练,激发患儿的自主训练意识,促进患儿在运动、言语、感知等多方面技能发展。

综上所述,采用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在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中,可使患者的语言功能及发育水平有效提高,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袁俊英,朱登纳,孙二亮,等.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和Gesell发育测试结果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0):761-764.

[2]李丹,刘军军,刘亚琼,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5):583-585.

[3]林波,刘合建,王学敏,等.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5):423-425.

[4]吕复莉,谢晓凤,张玲,等.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的护理方法对孤独症患儿社交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194-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