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

郭华

郭华(临沭县郑山街道计划生育服务站672700)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037-02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迅猛发展,临床上诊断子宫肌瘤的方法多样,采用B超检查子宫肌瘤,准确率极高。妇科B超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子宫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子宫肌瘤内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以及周围有否压迫其他脏器等表现。B超检查无痛、无创伤、对人体无害、价格适宜,所以在疾病的诊断上被广泛应用。在妇科疾病中主要用于诊断以下疾病:子宫肿瘤、子宫畸形、卵巢囊性肿物、卵巢实性肿瘤、盆腔内炎性肿块或脓肿、诊断早期妊娠、流产和死胎、葡萄胎、异位妊娠等。子宫、卵巢在B超检查中能很好显示,在病变增殖、肿大时,多含有液体或有包膜,很容易从B超中观察出来,B超检查还可用以判断盆腔内有无肿瘤,肿瘤是来自子宫或卵巢,良性或恶性.妇科B超检查的方法有两种,应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做好检查时的配合,以取得最好的检查结果

B超检查诊断子宫肌瘤:由于子宫肌瘤结节中肿瘤细胞单位体积内细胞密集,结缔组织支架结构的含量及肿瘤、细胞排列不同,而使肌瘤结节于扫描时表现为弱回声,等回声和强回声3种基本改变。B超检查既有助于诊断子宫肌瘤,区别子宫肌瘤是否变性或有否恶性变提供参考,又有助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的鉴别。B型超声可较准确的评估子宫大小和肌瘤大小、位置及数量。声像图表现: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实质性球形肿块,内含少量纤维结缔组织,边界光滑,其外表有肌纤维束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的假包膜。肌瘤肿块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肌瘤内部结构多较紧密,呈栅栏样改变。子宫肌瘤可见子宫增大,肌瘤往往呈局限性隆起,但多发性肌瘤也可弥漫性增大,子宫形态正常或失常。大多界限较清楚。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实质性球形肿块,内含少量纤维结缔组织,边界光滑,其外表有肌纤维束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的假包膜。有变性者一般有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或稍高回声区肌壁间肌瘤瘤体内回声以低回声为主,黏膜下肌瘤、宫颈肌瘤以增强回声型居多,较大的肌瘤肿块回声强弱不均匀,有钙化强回声及声影出现,肌瘤水肿变性者局部呈数个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域,形态不规则。肿瘤的部位及大小,肿瘤的大小不一,最大约17cm×12cm,最小0.5cm×1.0cm,肿块直径以1.0cm~1.5cm为多。肌壁间肌瘤最多见,要接合临床及子宫大小、形态、宫壁,病变内部图像等综合分析。

行腹部超声检查时,应使膀胧充盈良好。充满尿液的膀肤不仅成为超声窗,并能推开子宫前方的肠管。(阴道超声俭查前不需充尿。)月经期超声检查更有利于显示子宫腔,因经血犹如天然的造影剂,有利于准确判断子宫和肿块的关系。

了解子宫肌瘤的定位。肌壁间肌瘤:声像图示子宫增大,轮廓不规整,肌层内回声不均匀,有时可见漩涡状结构,肌壁间肌瘤一般为单发性,子宫外形常常是均匀增大,宫体内见一衰减区。多发性肌瘤:常见子宫变形,宫腔内膜线回声移位或扭曲,后壁肌瘤受声束衰减影响呈低回声。多发性肌瘤往往体积小,而单个肿瘤体积较大,所以子宫体积增大程度与肌瘤多发性个数不成正比。浆膜下肌瘤:肌瘤向宫体表面突出,可略突、大部突出或完全突出以一蒂相连,扫描时应在腹部稍加推压,观察瘤蒂是否与子宫相连。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宫底、宫体、峡部、宫颈,亦可突入阔韧带内。前者基底较宽,后者可仅由一蒂相连,不可分离有蒂肌瘤必须寻找肌瘤和子宫的连续部,往往可见两者间有清晰的界线,浆膜下肌瘤易与附件肿块混淆。粘膜下肌瘤:肿瘤呈低回声,向宫腔内突起,使宫腔变形。声像图表现为圆形包块,且有被膜,其宫腔内部分表面覆盖子宫内膜,在肌瘤的基底部子宫内膜多呈中断状,而表面的被膜与子宫内膜相延续,蒂或基底多较宽。较大黏膜下肌瘤可形成带蒂黏膜下肌瘤并可向下达宫颈管内,甚至达宫颈管外,形成带蒂黏膜下子宫肌瘤脱出到阴道内。悬垂性肌瘤则宫颈部扩大,肌瘤排至颈管或阴道内。粘膜下肌瘤与肌壁间肌瘤有时不易鉴别,可配合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定位。子宫无明显增大,肌瘤可全部或部分性地突入宫腔,肌瘤与肌壁之间有衰减的裂隙这一特征为诊断粘膜下肌瘤要点诊断为带蒂脱出型。宫壁回声尚均匀,宫腔内可见条状低回声带,起自宫腔并延伸至宫颈甚至阴道内,宫颈管可扩张,脱出物为实质性低回声或中低回声团块,肿瘤脱到阴道内,宫颈管呈喇叭状扩张。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在宫腔内探及条状蒂部动静脉血流信号,一直延伸至宫颈或阴道内瘤体处。肌瘤部位较宫壁回声增强,呈不均质,边界尚清,周边要见暗淡光环。多见于粘膜下肌瘤及肌瘤钙化,肌瘤钙化多见于绝经期妇女。子宫颈肌瘤:肌瘤位于子宫颈时,宫颈表现显著增大,回声较宫体肌瘤强,均质或呈栅栏状,须与宫颈癌、宫颈妊娠鉴别。根据肌瘤大小、数目及生长部位不同决定子宫大小及形态的变异。子宫可均匀增大或不规则增大,因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图像:其与宫壁之间有界限。阔韧带肌瘤的声像图特点:子宫肌瘤常位于子宫的一侧,子宫肌瘤与子宫的浆膜层相连续。位置较低的中小肌瘤回声较衰减时常与附件的囊性肿物相混淆。

诊断子宫肌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对于较大的子宫肌瘤经腹部探查能很好地显示肌瘤全貌及与周边组织器官的关系。但由于子宫部位深在,经腹部探查其图像可因腹壁脂肪层的衰减、肠道气体干扰、膀胱充盈状态、子宫形态及肌瘤本身非典型改变等因素而影响子宫肌瘤的检出率。相当一部分肌瘤合并症较多见,其中合并卵巢肌瘤、子宫内膜增生过度为多见,许多育龄妇女往往是因进站查体而做B超检查时检出的。当子宫肌瘤较小而无任何不适时,年龄偏小者就建议药物控制改善症状,随时B超复查以观察其发展,并提供切实有利的治疗方法由于子宫肌瘤生长位置不同,肌瘤变性而回声改变,以及与子宫、卵巢等其他病变存在声像图表现的交叉重叠性时,超声可提高子宫肌瘤水肿变性诊断与鉴别诊断。浆膜下肌瘤水肿变性时要与卵巢肿瘤鉴别。当子宫肌瘤完全液化时,要与卵巢囊肿鉴别。当子宫体本身大小正常,肌瘤向宫外生长形成大于子宫肿块并与子宫肌壁回声不一致时,极易误诊为肿块来自卵巢,所以子宫旁的肿块、子宫直肠窝的肿块,尽管回声与宫体不一致,也不能排除子宫肌瘤可能,要结合临床认真分析。肌瘤、腺瘤、息肉、内膜异位症等不同病变的声像特征往往不典型,如不密切结合病史和其他临床资料加以分析,而忽视对肿声内部结构及周围邻近器官方位的仔细检查是误诊、漏诊的原因之一。所以应密切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不受患者临床症状误导,不单凭超声图像做分析,对声像图不典型患者应多方位扫查,尽量充分显示具有鉴别意义的声像图,定期访查,防止误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技术的日益进步,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检出率得到不断提高。超声技术在广泛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已受到推广和重视,利用超声技术引导计划生育健康查体,子宫肌瘤的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具有安全无损、检查操作简便等优点,现已被公认为诊断建康查体的首选的、可信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诊断方法,广大的育龄人群对B超诊断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因此正确认识B超在农村计划生育基层健康查体和各类疾病的诊断价值,避免漏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