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卡因皮试可靠性的临床试验报告

/ 1

普鲁卡因皮试可靠性的临床试验报告

孙卓扬

孙卓扬(哈尔滨市老年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中图分类号】R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4-0140-02

多年来,普鲁卡因作为局麻药,应用前是否需要皮试的问题,许多学者的意见始终未能统一。为了进一步探讨普鲁卡因应用前皮试的可靠性和必要性,我们进行了下面的临床试验,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试验经过

自2006年3月至6月,我们随机选择拟行局麻的手术病人265例,其中男134例,女131例。年龄3~70岁。术前常规用0.25%普鲁卡因0.1ml行皮内注射,15~20分钟观察结果。按规定:局部出现红晕,且直径大于1cm者为阳性。观察结果:符合阳性反应的11例(约占4.15%)。男女之比为4:7。年龄介于10~51岁。不论皮试阳性与否,一律在1~2%普鲁卡因局麻下施行手术或腰麻,硬膜外麻醉时穿刺点的局部浸润。对皮肤试验阳性的11例病人,则在抢收措施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包括必要的急救药品,器械以及两名专职麻醉师在场),进行普鲁卡因的应用。结果,皮试阳性组的11例病人,用药后均无异常表现。而皮试阴性组中,则有1例行面部粉瘤切除术的病人,术后于颈部发现面积为双拳大小的蝶形荨麻疹区。未做任何处理,荨麻疹于30分钟内自行消退。所有病人术后监测亦均未发现迟发反应。阳性组病人普鲁卡因应用方式、剂量及浓度。

2讨论

普鲁卡因系一酯类局麻药。一般认为,它本身并非抗原或半抗原,但其代谢成分与蛋白或多醣结合后可能形成抗原。因此,可以引起变态反应。临床应用普鲁卡因之前,常通过皮内试验出现的局部变化,试图判断病人对普鲁卡因是否过敏。但其可靠性如何,至今没有肯定的一致回答。许多麻醉工作者,曾经历上千万次应用普鲁卡因的病人,但也未曾遇到1例确诊为变态反应的病例。[1]此外,皮试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甚多,既无助于预防变态反应,又妨碍日常正常使用。[2]很多人为了“安全”,不惜含弃毒性小,安全系数大的普鲁卡因,面应用毒性较大的其它局麻药或改用全麻。最近张立生也撰文指出:用局麻药真正过敏者罕见,且皮试价值也难肯定。故常规术前预测是没有必要的。[3]甚至不少人至今仍怀疑局麻药是否会产生变态反应。所谓局麻药与蛋白结合后成为抗原,无非是设想,并无确切的证据。[1][4]另有一家医院的口腔科20年应用普鲁卡因无1例行皮试,10万例未发生事故。并且指出,若认为皮试阴性而丧失警惕,则皮试无用反有弊。[5]我们同意上述作者的论见,我们对普鲁卡因皮试可靠性的临床试验亦证实了这些论点。本文皮试阴性组中,有1例术后出现荨麻疹。分析其原因,也实难断定为应用普鲁卡因后而应起的过敏反应。病人手术部位为面颊部,术前碘酒、酒精消毒曾波及颈部。是否由于对碘酒、酒精或其它物质过敏所致的可能性也不能除外。

总之,普鲁卡因皮试并不可靠,亦无临床价值。为了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和不该承担的责任;避免因皮试阴性而丧失警惕所存在的潜在危险,我们认为,应用酱鲁卡因前的皮试完全可以取消。但为了避免由于应用普鲁卡因而引起的反应(包括过敏和中毒反应等),我们提出下列几条综合措施,供同道们参考。

1.应用普鲁卡因前,应详询有无过敏史。属过敏体质的病人,最好避免使用脂类局麻药。

2.使用局麻药前,可给适量的安定和巴比妥类药物。这对毒性和过敏反应都有预防作用。

3.非抢救或急症病人,可采用“试敏法”。即局麻前,先以0.5~1%普鲁卡因按1、3、5ml的剂量顺序皮下注射,每次间隔数分钟,观察无反应再注入所需剂量。这样,既使出现过敏反应,由于剂量小,也不致引起严重后果。试敏法对速发型反应尤为适用。

4.局麻前应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器械,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有专人观察守护,以防万一。普鲁卡因应用后,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以便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无复苏条件和抢救准备的情况下,应慎用或不用。同时,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熟知过敏反应可能出现的一系列体征,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复苏技能。

参考文献

[1]吴珏等.实用麻醉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431978.

[2]郑志雄.中华麻醉学杂志、2(3)1921982.

[3]张立生.中华麻醉学杂志5(2)1151985.

[4]李斌.中华麻醉学杂志5(2)761985.

[5]冯兰馨等.注射外科学,科学普及出版社.10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