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控制中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及意义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安全事故控制中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及意义探索

高鹏飞

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企业在进行建筑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有利条件和机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广泛动员,齐抓共管,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从而消除企业生产中的事故隐患,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本文通过对加强建筑安全标准化模式管理的途径进行分析,并强调了其实施探索的意义。

关键词:安全风险;建筑生产;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隐患

一、加强建筑安全标准化模式管理的途径分析

1完善管理体制

安全管理工作与行政部门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部分行政部门就会对建筑企业的不合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以来安全管理体制就如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所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并将行政部门的监督工作和其业绩相关联,从而加强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

2加强监督管理

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的时候经常对不合规行为不重视其主要原因与利润相关,但是如果政府通过强制手段来对企业是否采取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则容易激发两者之间的矛盾,所以为了更好的为了提高政府的监控能力,可以让政府通过一些手段来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监控力度,使企业为了不被处罚而积极做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

3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意识

企业在加强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定要加大资金投入,但是很多管理者认为加大投入会损失到企业的利益,并不注重对建筑安全意识,认为其不能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利益。所以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就是加强施工员工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的必要性,并通过大量的安全教育培训来使企业形成,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刻都注重安全的氛围,使企业员工由传统的思想提升到做好事前准备,加强防范措施的境界,从而有效的落实建筑安全管理工作。

4严格安全管理控制标准

安全管理制度对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制定合理,科学的安全管理控制标准。如果安全管理控制标准较低,对企业的处罚金额不足以引起企业的重视,不能发挥出警告和惩罚的作用,那么企业就不会主动去采取建筑安全管理措施;相反当标准较高,所处罚的金额超出了企业的能力范围,也会导致企业不会及时的进行技术的创新,从而不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所以,在制定建筑安全管理控制标准时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能力,以及对安全事故的承受能力,力求制定出更为适宜的安全管理控制标准。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安全事故控制中的作用

1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基本手段。

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标准,从管理要素到设备设施要求、现场条件等,均体现了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具体要求。以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现场标准化为核心,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各岗位、工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形成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照章办事的良好局面,规范和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通过建立健全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从企业法人落实到每个从业人员、操作岗位,强调了全员参与的重要意义。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梳理工作,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和问题,以及与考评标准规定不符合的地方,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从而将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促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

2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核心内容。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在传统的质量标准化基础上,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和中国人文社会特性,借鉴国外现代先进安全管理思想,强化风险管理,注重过程控制,做到持续改进,比传统的质量标准化具有更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比国外引进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更具体的实际内容,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现代安全管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中国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水平。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重在基础、重在基层、重在落实、重在治本。各行业的考核标准在危害分析、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现场设备设施提出了具体的条件,促使企业淘汰落后生产技术、设备,特别是危及安全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素质问题,提高企业的安全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整体发展水平,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保障能力,如浙江省在采石场考核标准中,将中深孔爆破等作为基本条件,极大改善了采石场的安全条件,伤亡事故持续大幅度下降。

4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效实施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通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系统的识别、评估,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使隐患排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切实改变运动式的工作方法,对危险源做到可防可控,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了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程度,尤其是通过作业标准化,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现象,控制了事故多发的关键因素,全面降低事故风险,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一般事故,进而扭转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的被动局面。

5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建立约束机制、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产标准化强调过程控制和系统管理,将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行为过程及结果定量化或定性化,使安全生产工作处于可控状态,并通过绩效考核、内部评审等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结合,形成了有效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减少伤亡事故,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加上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及宣传手段,以及全社会关于安全发展的共识和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同,将为达标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声誉,赢得社会尊重。

6安全生产标准化可以提高监管水平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企业各个工作部门、生产岗位、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种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等要求,是一项系统、全面、基础和长期的工作,克服了工作的随意性、临时性和阶段性,做到用法规抓安全,用制度保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对于实行安全许可的矿山等行业,可以全面满足安全许可制度的要求,保证安全许可制度的有效实施,最终能够达到强化源头管理的目的;对于冶金、有色、机械等无行政许可的行业,完善了监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监管缺乏手段的问题,提高了监管力度和监管水平。

三、结束语

安全问题是建筑灵魂所在。建筑安全管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建筑工程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我国在安全管理方面还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而安全管理标准化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文章通过对加强建筑安全标准化模式管理的五个具体途径分析,突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福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2]张超亮.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系及激励约束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3]杨延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相关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4]吴喆.建筑企业建筑安全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D].重庆大学,2008.

[5]苏亚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及评审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6]付达新.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监控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