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手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手法探讨

曾然

乌鲁木齐广域博创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摘要:现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高速提升在带给人们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不断出现,像环境不断被污染、能源持续紧缺以及资源浪费非常严重等。未来环境建设的主题就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基础,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景观设计的涉及面比较广,有着很强的综合性质,它与以往传统的景观设计相比较来说,更加趋于保护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理念对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进行建立,可以高效利用资源,对废物的排放进行减少,以此把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给合理增强。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当中融入生态理念与手法,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理念;手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景观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当前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一些手法和做法存在不足,因此,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已成为必然趋势。

1关于生态、生态设计、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生态设计:生态学家瑞恩和考恩在1996年提出的定义是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剥夺利用,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环境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园林:2006年程绪珂和胡运骅在出版的《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生态园林的概念为“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以经济学为指导,强调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并重,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2生态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生态优先

景观设计师们在运用生态理念对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使其尽可能不受到人类的干扰,因此对场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是每一个设计师所要认真思考与实践的。美国的查尔斯顿水滨公园就对生态优先进行了应用与实践,设计师们既保留与扩大了公园靠河岸一侧的河漫滩,以对那里的沼泽地进行保护,又设计了一条平台步道,以对人们的亲水性进行满足。我国广东的中山岐江公园也是生态优先应用实践的典型代表,面对着对古榕树进行保护以及防洪的双项挑战,景观设计们依照河流力学的原理把公园开发成岛屿,既对场地原有的古榕树进行了保护,又对过洪断面的要求进行了满足。

2.2科学选择植物搭配,合理安排山石水景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和山石水景是其重要的考量因素,也是景观设计效果的核心。而生态理念在这方面的体现就在于要依据生物的多样性来配置植物,设计山石水景时要兼具其观赏性和实用性。

2.2.1植物搭配多样性

园林设计中植物搭配首要的原则是植物多样性,以达到生态性和观赏性的结合。选择植物种类时需要考虑到物种间对空间和阳光、水分以及营养的客观竞争,合理搭配不同种类,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另外不同的植物种类搭配也可以体现出不同植物混交的优势,促进整体环境的和谐发展,对一些复杂病害的防治也能达到一定效果。一般具体的措施是低矮灌木以及地被植物设计为基本的开放空间,浓密树冠的高大遮荫树设计为覆盖空间,其余类别植物作为辅助设计居于不同层面。

从布局角度的原则来说植物搭配多样性也能带来美观的整体效果,要在遵循树木原有生态习性的前提下,让树形、色彩、线条、质地、比例等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植物的多样性,但又保持一定相似性,形成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美观大方。

最后,植物的多样性也能带来一定的实际运用效果,基于生态理念,植物可以起到改善空气质量和噪音环境的作用。另外,在某些特定地区,多样的植物更能起到特地的作用,如根系发达、树冠浓密的树种可以蓄雨水、防风沙;代谢能力强的常绿植物可以起到滞尘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2.2.2以人为本设计山石水景

除了植物占据园林景观的核心因素之外,山石水景也具有重要地位,而生态理念在景观设计上的体现就在于以人为本。作为园林整体景观的“点睛之笔”,山石水景在寓意上的体现终于其外在美观,这些内容需要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最大化的考虑人文因素的影响。

3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手法运用

3.1对材料的设计——节约与再利用,体现经济性

3.1.1材料的再循环利用

对废弃的土地、原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运用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赋予新的活力和风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使用中的废弃物,大大节约资源和经济成本。地形的填挖平衡,返还枝叶变废物为营养都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其中重要一方面。完善水资源的收集和综合利用体系,通过减少地面硬质铺装和改变地面土坡结构,利用建筑、道路、绿地的坡度等方式进行雨水收集,让雨水自然均匀地渗入地下,使其作为主要的灌溉及水景资源,从而减少水资源消耗。

3.1.2材料本土化利用

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地方建设材料容易与当地地域环境融合,体现出可持续景观的地域性和生态保护性,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降低造价,这在很多景观设计中已受到设计者的青睐。如我国西北的黄土,江南的青砖、筒瓦、乡土树种等都属于地方特色材料。乡土树种是在长期演变中形成的地域性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不但适宜于在当地生长,能充分反映地域特点,而且经济投入少,管理和维护成本低。目前在许多城市都存在追求不适宜当地环境的外来树种,搞大跨度的异域种植,不仅气候、水土不适应,养护管理困难,物管成本增加,还造成了植物外来种生态入侵的现象。

3.2对场地的处理——保留地域特性元素,体现人文内涵生态设计应尊重场所的属性,因为每个景观的历史是惟一的,故应考虑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将带有场所特征的所有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比如基地原有的建筑或构筑物,往往保留着特定的场所记忆,如果简单拆除掉,即一去不复返,把好端端的历史遗存和文化积淀毁于一旦,不但会导致景观历史文化内涵的缺失,也会增加景观造价。相反,通过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依法从严掌握土地政策,特别是在建项目事先进行科学设计,通过生态恢复和空间改造使其适应于现代的使用功能,这些构筑物往往成为景观设计中的亮点。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把关闭和废弃的工厂进行生态恢复后成为市民的休闲地,当今已成为一个新的设计潮流。这种对历史人文的记录的景观,具有延续的时代价值。比如德国埃姆舍公园中将原有的众多工业设施改造成了展览馆、画廊、办公、运动健身与娱乐建筑,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公园中还设置了一个230km长的自行车游览系统,可以让游客充分地了解、欣赏区域的文化和工业景观,有效地减少对机动车的使用,从而减少城乡环境污染。

4结语

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手法,优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在生态理念应用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景观设计人员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生态理念的要求,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努力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景观。

参考文献

[1]郭泉林.浅探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与手法.山西建筑.2008.06.

[2]高黑,倪琪.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手法初探[J].华中建筑.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