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研究吴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研究吴鄂

吴鄂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广东东莞523122)

摘要:为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求,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电力能源是人们生产、生活和衣食住行最不能缺少的部分,它贯穿生活始终,是实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证。因为其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因此,提高电力行业管理水平,解决配电网中出现的问题,是电力供应顺利、安全输送的保证,本文针对电力配网存在的问题作深入分析,以期找到优化运行的方案。

关键词: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

0引言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电力配网自动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其运行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最终达到全网自动化的目的。

一、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的意义

电力配网的运行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其涵盖的业务内容较多,而电力配网的自动化运行主要围绕配网运行管理业务的开展实现,这就决定了电力配网的自动化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不仅适应了当前配网运行管理发展的需求,还可以保障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配网始终运行在一个健康的状态下,便于供电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随着当前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电力配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使得配电调度业务得到了深入开展。保证配电调度合理、科学,可利用自动化系统对电力配网的运行模式进行设置,提高电力系统供配电的精确性。

二、电力配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输电线路设计落后

在电力配网输电线路设计上,线路设计不够合理。从实际出发,输电线路首先要能满足负荷功能的传输,承受大压力的电荷,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通流,以最方便、经济的施工、合理的造价完成线路先进、合理的施工。选择路径时,要以实惠、合理、科学为原则,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确保输电线路科学合理。目前,由于施工技术水平、工艺手段差异等因素,使电力配网输电线路质量参差不齐。例如,在我国山区或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区域跨越大、电网交叉繁杂、电架承受压力大,配网输电线路设计的不合理,就造成了山区或偏远地区经常停电和电能低弱的情况。

2.2过于追求系统功能

在提高配电网自动化运行效果的研究上,想要实现各项基础功能,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自动化系统,并根据实际需求来制定相应的运行规划。但是就配电网运行现状来看,很多自动化系统在建设时过于追求功能的实现,运行规划不合理,导致运行时管理不到位,出现投入多、收益少问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2.3对一些核心功能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提升需要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电力系统,在以前的配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对一些核心功能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指挥的混乱,且目的不明确,导致建成之后系统实用性很差。仅仅对其中少数分馈线的自动化进行了建构,导致系统缺乏完整性,使得使用者没有直接体会到好处,不能直接获益,而且由于在整个系统管理中问题很多,最终导致系统性价比很低。配网系统自动化作为现在社会电力发展的一种趋势,实际运用当中必须尽可能的克服系统本身的问题,应对其经常出现故障的特点,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并管理好配网数据,发现问题时应尽早解决,使供电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三、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的优化对策

3.1配网自动化建设要逐步推进

电力配网运行环境复杂,设备种类繁多且可靠性不一,这给自动化运行带来了较大难度。因此,在推进电力配网自动化建设时,供电企业一定要进行长期、细致、科学的计划,并在综合考虑本区域配网实际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不能只片面追求功能上的大而全。

3.2巩固基础建设

电力基础设施是电力配网的必经通道,设计电力配网时,应该尽量避免线路的复杂迂回、倒流倒送、沉积余冗,这就需要加大对电力基础设施的广泛建立,电力设施基础越巩固,输电月有保证,配网运行速度更高更优化。例如:①国家电网企业派电力科研人员赴国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再结合我国电力分布的地域特点,在山区和偏远地区兴建发达的电力基础设施,优化电力配网运行环境;②加大资金投入,实时更新电力设备和机器系统,给电力工人和技术人员配备最先进的装备,提高施工、作业效率;③对于兴建后的电力基础设施,采取专人专台的维护机制,对电力配网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被损坏或出现漏洞,巩固基础设施的建设。

3.3不断提高配网自动化的设计水平

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旦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会为供电企业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设计工作中必须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考虑,然后展开合理的、科学的设计。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该对配网自动化的目标与需求进行全面考虑,这样才能使电网运行的各项要求得到满足。此外,在建设配网自动化的过程中,应做到立足全局,切不可盲目追求那些片面的功能,最终促进配网自动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3.4工作人员专业培训

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模式实施,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负责管理,确保其自身能力能够满足系统运行操作需求。因此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岗位与在职培训,帮助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知识结构的更新,确保其职业素能够达到实际工作需求,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配网自动化运行效率。另外,企业还应编制相应的管理方案,对管理与技术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系统实施操作的有效性,避免因为操作不合理而影响配网运行管理效果。

3.5落实电力配网运行状态监测制度

供电企业的运行监控中心应当建立配网运行状态自动化监测系统,并加强对电力配网及其相关设备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例如,配电变压器在运行中极易出现因温度过高而加速绝缘老化的问题,此时如果建有自动化监测系统,就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温度等运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为电力配网的故障诊断和自动化运行控制提供依据。

四、实现配网自动化的益处

信息化是配网自动化建立的基础,可对用户数据、配网数据、离线数据、在线数据、地理图形及电网结构等进行集成处理。完整的自动化系统不仅可以保护、监测和控制配网正常的运行状态机事故状态,还可实现配电与用电的管理自动化,使电能的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从而达到配电系统实施准实时、在线时的闭环控制。实现配电网自动化后,具有以下方面的益处:①使事故发生的概率、停电次数、停电时间及停电范围大大减少,供电量大幅度增加;②供电可靠性提高后,停电时间不多,有利于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③由于设备的可靠性提高了,使检修工作量大幅度减少,维护成本大大降低;④用户拥有可靠性及质量高的供电环境,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五、结束语

作为电网运行中的重要部分,配网自动化的有效运行,对于电网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电网运行的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电力配网的自动化运行进行优化是提高配网运行效率、降低配网故障发生几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升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配网自动化运行管理工作中,应该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对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最终有效保证配网自动化系统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献参考

[1]洪启武.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2]刘红松.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

[3]刘文浩.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探讨[J].机电信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