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术后康复护理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截肢术后康复护理的体会

顾敏君

顾敏君(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江阴214400)

【关键词】截肢术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251-02

截肢病人的康复是指从截肢手术到术后处理、康复训练、临时与正式假肢的安装和使用,直至重返家庭和社会的全过程。我们应对截肢患者实行优质护理,并与有关部门共同服务,使残肢或假肢发挥最佳的代偿功能,努力达到生活自理和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1]。

1康复护理评定

我护理了32例大腿截肢患者,他们均为单大腿截肢。评定内容包括:

1.1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饮食、睡眠等。

1.2患者的心理社会史:情绪、对康复的期望值、职业、学历、社会背景、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等。

1.3患者对截肢知识的掌握程度,假肢装配流程是否了解等。

1.4专科情况:残肢皮肤是否破损、残肢是否肿胀或萎缩、残肢长度、残肢有无畸形、有无幻肢痛和残肢痛、残肢和健肢的肌力、关节活动、辅助器具使用情况。

2康复护理指导

2.1心理护理

医务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逐步向患者介绍疾病的预后和转归,假肢的装配流程,了解患者对假肢的期望值等,鼓励患者与其他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积极配合各项康复治疗和护理,重新实现自我价值,达到生活自理,最终重返社会。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与患者单位建立良好关系,让单位多关心鼓励患者,免除患者的后顾之忧。

2.2体位护理

大腿截肢患者应保持髋关节伸直,且不要外展,尽量保持平卧和俯卧位,坐位时间不易过长。严禁将枕头置于大腿下和大腿之间,尽量保持髋关节的中立位置。

2.3弹力绷带的包扎

伤口拆线后应立即进行弹力绷带包扎,是预防和减少残肢浮肿及过多的脂肪组织,促使残肢成熟定型的关键步骤。

2.4残肢皮肤护理

残肢皮肤由于摩擦、压迫、温度变化,容易引起湿疹、皮肤色素沉着、磨破、溃疡、感染、小水泡、滑囊炎、过敏性皮炎等,因此每日就寝前用肥皂水洗残肢,每日检查残肢皮肤,保持残肢袜套的清洁。一旦创面出现,应停止穿戴假肢。

2.5残肢痛的护理

经常触摸、按摩或进行残肢的负重练习,逐步降低残肢的敏感性,必要时予止痛药物应用。

2.6功能锻炼

2.6.1健侧腿的练习:健腿站立,站立位的膝关节屈伸,连续单腿跳,左下肢抗阻肌力的练习等。但对髋、膝关节有疾病的截肢者及老年人、循环障碍患者不进行此项训练。

2.6.2患侧腿的练习:在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或站立位下,可在残肢压沙袋、训练带,做髋的屈曲、外展、内收及后伸动作,对于建立良好步态及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同时可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防止髋关节的屈曲、外展、外旋畸形。

2.6.3进行腰腹肌练习:可在仰卧位或俯卧位,作抬头、抬腿、挺胸、挺腰等动作,可增强对骨盆的控制。

2.6.4双上肢肌力练习:可采用扩胸器或举重方式增强上肢肌的力量。

2.6.5穿戴假肢步行练习:从平行杠内站立位平衡训练→假肢的摆出训练→健肢的摆出训练→步行训练→平行杠外的平地步行训练→上下斜坡和楼梯的步行训练。

3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指导

告知患者提供过多的帮助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嘱患者尽量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动作,勿过于依赖陪护,让患者及家属转变观念。鼓励患者尽量不使用轮椅,教会患者双腋拐的使用方法,在增强全身体力、耐力的同时,逐步过渡到用双腋拐代步。

4饮食宣教

因大腿截肢后,穿戴假肢行走消耗的能量比正常人多65%~100%,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另外,体重增减超过3kg就会引起接受腔的过松或过紧,因此患者应控制体重,低盐低脂清淡饮食,补充日常所需营养物质。

5与各康复部门配合

督促患者完成日间的各项康复治疗,及时与各治疗师沟通,了解患者的各项功能改变及心理变化。

6假肢接受腔维护要点

6.1保持接受腔内面的清洁:接受腔内的衬套,衬垫等因常被汗浸湿,附着脏物后会产生臭味,应经常用手巾浸药皂擦洗、晾干。残肢套更应注意经常清洗和更换。

6.2注意接受腔出现裂纹会弄伤残肢皮肤,及时修理。

6.3当感到接受腔松弛时,先采用增加残肢袜套(最多不超过三层)的方法解决;如仍过松,可在接受腔四壁粘一层毛毡解决,必要时更换新的接受腔。

7家庭康复指导

坚持各项功能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保持残肢皮肤和假肢接受腔的清洁,注意接受腔的适配,观察残肢的粘连性瘢痕,残肢有伤时应停止使用假肢,注意残肢套的材质及厚度,继续假肢使用训练,注意安全,避免跌倒意外,防止残肢并发症,有不适及时随诊。

8小结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出院时有19位患者装配永久性假肢,有8位患者因残肢未定型,已装临时假肢,可独立步行或扶手杖步行,日常生活达到自理或基本自理,其中有9位患者已回归工作岗位。

随着社会发展,康复的过程不仅局限于疾病的康复,还应包括患者心理及社会的康复,使患者最终能回归到工作岗位上,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5.

[2]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