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劳务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建筑劳务管理

邱雯

四川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从工作实践中浅谈合理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推行建筑劳务市场的信息化管理和实名制管理,加强建筑劳务人员技能考核等方面提出可操作的措施,期望能为建立统一、有序的建筑劳务管理,为建筑业企业良性运转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建筑业;劳务;管理

引言

建筑工人是建筑业宝贵的人力资源,劳务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水平,劳动力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建筑业的升降。加强施工管理服务,不仅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而且和行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一、建筑劳务现状

近年来,建筑劳务管理差异很大,导致建筑工程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现象比比皆是。而“包工头”和其他非法散分包方式也造成了大量存在的建筑劳务分包在恶意压价和恶性竞争的过程中,这样的“工资”问题频频发生,严重侵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工资”问题群体上访事件不断等。建筑工人(包括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滞后,签订技巧不规范,培训效果不好,这会直接导致工程质量差,“豆腐渣”工程事故常有发生。

(一)一线劳务工人年龄普遍偏大,技术工人匮乏

建筑农民工年龄大部分在40~50岁,甚至有近60岁的,而80后非常少,90后几乎没有,招工难的现象逐年严重。

(二)劳务企业“空壳化”现象突出,企业用工行为不规范

许多劳务企业管理人员相对稳定,基本劳务层为“包工头”团队的工作方式,短期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工和其他临时工,尤其是“包工头”在劳动就业方式的形式一直存在,造成建筑劳务市场的无序比赛中,出现了一批“有资质、无队伍”、“有企业、无管理”的劳务企业,管理责任无法有效执行,致使违法分包、挂靠、恶意讨薪行为频繁发生,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依然存在。

(三)企业责任不落实,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一方面,企业出于对劳动成本的考虑,没有能力为大量的职工缴纳社保,另一方面,由于劳动人员的流动性,和大多数工人来自农村,自我保护意识差,有一定的限制,加上社会保障政策、全国社保不联网。种种原因挫伤了社会保障工作者的积极性要求,劳务人员一旦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往往用极端的方式维权。

二、解决新思路

(一)用“互联网+”实现建筑业劳务市场信息化管理

应用“互联网+”结合劳务市场实际情况,实现建筑劳务管理模式改革,实现建筑劳务人员的信息管理和实名制管理。通过这种管理模式,能为建筑劳务人员的劳务费用管理、完善技能培训制度及保障制度等问题提供依据和管理手段。既能够为建筑劳务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基本信息和基础数据,也能实现建筑劳务市场统筹高效管理。

“互联网+”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应该合理应用于建筑行业,为全国建筑劳务市场服务。通过建筑劳务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实施统筹规范管理,既能够提高我国建筑劳务市场管理水平,加强对建筑企业和劳务人员的监管,从而提高我国建筑行业产品质量.

建立建筑务工信息共享平台能够推进建筑劳务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通过平台实时曝光涉及违反建筑劳务工人合法权益的用人单位,将失信企业在平台上公示。建筑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失信企业惩罚制度,更有效的对企业失信行为的进行监管和处理。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也能够对建筑劳务人员的行为起到约束效果。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数据填报,录入建筑务工人员的工作履历、工作表现、劳务关系等信息,让劳务人员认识到不能在工作中散漫随性,如果留下不良行为记录,会影响后续的就业造成困难。

(二)用建筑劳务市场实名制管理保障建筑业劳务人员合法权益

在建筑劳务市场管理中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制度,能从深层次规范劳务用工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信息共享平台中明确建筑市场劳务关系并备案,建立第三方平台监管制度,委托第三方平台代发建筑工人的各方面劳务费。引入第三方平台管理劳务费用,是目前很多行业正在实施的一种做法,既能够公平公正的处理劳务费用纠纷,也能够发挥第三方平台的信息共享技术,保障建筑劳务实名信息管理工作长效开展。

通过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建筑业主管部门能有效避免对涉及建筑劳务工人合法权益问题后知后觉、事后处理,对建筑项目劳务费用发放情况,能实时监控,及时督促问题企业限时整改,从根本上保障建筑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用技能考核机制促进建筑业劳务人员技能提升

建筑业劳务用工技能水平不高,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健康发展不能忽视的影响因素。国家层面非常重视这一问题,根据国家住建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5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了“以推进建筑业发展改革和提升建筑业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和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主线,继续推进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继续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争取在五年内规范建筑劳务人员上岗制度。这就给建筑劳务人员的提出了明确的技能考核要求。

目前急需建立建筑工人技能培训机制,用让有技能培训需求的建筑工人能够有适合的方式参与培训,提升技能水平。这就要求建筑业主管部门、建筑用人企业和建筑工人三方统一认识,明确责任,发挥各方面作用,共同完成建筑工人技能水平提升的目标。

一方面,建筑用人企业应该承担起建筑劳务人员培训的主体责任。通过用人企业直接管理,能够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并通过企业管理制度激励建筑工人参加技能培训和考核的积极性,有条件的企业可承担建筑工人培训费用。这样能引导建筑企业将考核培训中表现优秀的建筑工人吸引吸收进企业,建设自身技术工人队伍,走精细专业管理道路,达到住建部“促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另一方面,建筑业主管部门要提供技术支持,提供共享的网络培训平台。这样既解决了用人单位独立完成培训缺乏资源的问题,也能形成一套统一的考核要求;既提供更丰富全面的培训服务,也能降低技能培训费用。

(四)用劳务费用管理改革推进建筑业劳务人员效率

建筑业劳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也是提升建筑业企业竞争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当前建筑工人的劳务工资普遍实行的日工资制度,即按照岗位工种的日单价乘实际工作日记取劳务费。这是用人企业根据建设项目雇佣建筑工人的劳务费用支付模式。在这种劳务费用管理下容易出现建筑工人工作不积极甚至怠工现象。用人企业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更加科学规范的劳务费用管理模式,进行劳务计价和劳务分包,通过合同约定明确约定工种的劳务单价、计件单价或打包价等方式,对劳务费用有效控制,在保障建筑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管理效率。

【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劳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合理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推行建筑劳务的信息化管理和实名制管理,对建筑劳务人员加强技能考核和劳务费用革,能够逐步建立统一、有序的建筑劳务市场,推动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的建筑劳务人员,为建筑业持续高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郝敬东.制约中国建筑劳务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J].管理观察.2015(32)

[2]陈炳莲.以品牌建设赢取建筑劳务企业的未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9)

[3]张琛山.建筑劳务工心理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外资.2013(14)

[4]刘军强.当前建筑劳务企业存在问题的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01)

[5]付昆.建筑业劳务市场管理对策分析[J].城市地理.2016(24)

[6]阎西康.建筑业劳务用工产业工人化途径调查研究[J].建筑经济.2015(12)

作者简介;邱雯(1988.05.04)性别:女。籍贯:四川成都。民族:汉。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