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的皮肤镜检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的皮肤镜检查分析

徐巍呙登辉陈静郭梦茜

(湖北省南漳县中医院皮肤科湖北襄樊441500)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的皮肤镜检查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皮肤镜检查,同时进行了病理确诊。结果:皮肤镜检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60例、58例与59例,检出率为100.0%、96.7%和98.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的皮肤镜检查具有很好的检出率,皮肤镜指征与组织病理相互对应,可为患者提供一种可靠的检查工具。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皮肤镜;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138-02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皮肤病的发病人数迅速增加,严重人民的身心健康。黑色素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型肿瘤,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为恶性的皮肤癌[1]。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会看到不同表现的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这是由于发病的过程中皮损多样性,为此也对临床诊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2]。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性辅助诊断仪器,为皮肤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本文探讨了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的皮肤镜检查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

选择自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性别、年龄、病程不限;年龄18~80岁;病理诊断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发病部位在头面部。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6.25±3.33岁。基底细胞癌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6.11±3.95岁。黑色素瘤患者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6.25±3.33岁。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皮肤镜检查,选择Dr-Camscope-VideoDermascop皮肤镜和OlympusBX51光学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有限公司)。将皮肤镜的物镜平行接触皮损表面,其中a值反应皮肤红绿色变化,b值反映皮肤黄蓝色变化,主要受皮肤中血红蛋白氧合程度或血液循环状态的、黄色素和脂色素影响。在病理确诊中,将手术切除后的标本进行固定、包埋、制片与染色分析。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皮肤镜的检查效果,记录检出率,其中特异度是非疾病人群中显示阴性结果的人所占的比例,灵敏度是疾病人群中阳性试验结果所占的比例。

1.4统计方法

选择SPSS19.00软件进行分析,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皮肤镜检查特征

黑色素瘤患者在皮肤镜下呈外形不规则斑片样结构,可见少量鳞屑,皮损呈黄白相间不规则颜色无结构区,表面轻度萎缩周边似可见淡褐色色素加深带状结构,周边区域以白色及灰白色为主。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皮肤镜表现为周边分布白色束状条纹以及短粗茧状白色结构,中央区域呈淡黄色,多见线状高度延长血管结构。基底细胞癌患者主要表现为线状血管,表皮下方可见均质透明变性带,其下方可见片状炎症细胞浸润。

2.2皮肤镜检查效果

通过判定,皮肤镜检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都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但还不明确其确切病因。躯干部、上肢部、面部和头皮部好患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早期为扁平的丘疹或斑片,病程发展缓慢,深褐或淡褐色,表面可以表现为轻度乳头瘤样增生,常覆盖油腻性鳞屑,尚无自愈倾向[3]。增生状态的肿瘤组织是由鳞状细胞和基底样细胞两种细胞组成,各种病理类型均有棘层肥厚、角化过度和乳头瘤样增生的表现,但是三者容易混淆,所以在临床上容易误诊。其中基底细胞癌是来自表皮或其附属器的恶性皮肤肿瘤,其生长缓慢,致命性不高,但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损害[4]。

皮肤镜可以观察到表皮真皮交界处、表皮、真皮网状层和乳头层等肉眼观察不到的影响结构和特征,这些结构与特征往往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有明显的相关性。且皮肤镜的检测具有减少盲目手术切除、无损伤、无痛苦、诊断迅速特异等优势,更易被患者接受,可行性较高,应用价值己得到肯定[5]。本研究显示皮肤镜检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皮肤镜检查仍不能取代组织病理学检查。在临床行皮肤活检时需要慎重,可以通过无创的皮肤镜检查,减少盲目的活检或手术切除,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充分的诊断依据。

总之,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的皮肤镜检查具有很好的检出率,皮肤镜指征与组织病理相互对应,可为患者提供一种可靠的检查工具。

【参考文献】

[1]徐国新.皮肤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2):77-78.

[2]倪娜娜,温斯健,张韡,等.PKCI-1/HINT1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及自噬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05):348-352.

[3]李美佳,王冰,毛凯平,等.跨膜接头蛋白PAG1过表达对皮肤鳞癌细胞A431运动能力的影响[J].肿瘤防治研究,2016,43(09):738-742.

[4]罗敏,石磊,张付贺,等.激光免疫疗法对多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小鼠的抗肿瘤效应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09):621-625.

[5]牛蕊仙,徐丹,何黎.光线性角化病向鳞状细胞癌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02):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