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欧洲)隧道施工现场用电安全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中外(欧洲)隧道施工现场用电安全对比分析

程东波

中交二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75

摘要:黑山南北高速公路项目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上的重点项目,也是国企“走出去”在欧洲市场的第一个高速公路项目,从国内外各方面来说,本项目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特别是在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由于文化、制度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存在明显的不同。“电”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在施工现场中“电”也是一种风险的很大的危险源,很多施工现场就是在“安全用电”上存在薄弱环节,从而引发了触电等生产安全事故,这也是触电事故高发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安全用电管理就成为项目安全管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另外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一方面,项目所处欧洲大陆,文化差异和用电理念的不同,增加了现场用电安全管理的复杂性。本文从项目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国外两种用电管理理念,分析对比中外隧道施工用电的差异,探索适应于欧洲项目隧道施工的用电方式。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用电;安全;

引言

中交集团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的推行者与践行者,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重要契机,努力搭建海外项目经营管理平台,尤其在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框架平台下,中国路桥作为中交集团的子公司,在完成塞尔维亚“泽蒙大桥项目”后,成功中标“黑山南北高速公路项目”。

作为中交集团子公司的二公局,是中国较早“走出去”的实体公司之一,努力参与海外工程项目建设。在中交集团“一体两翼”(“一体”即中交集团,“两翼”即中国港湾、中国路桥)海外经营平台的支持下,二公局已经承接多国(如安哥拉、南苏丹、北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尼等)工程项目建设,凭借效率、技术优势以及良好的市场口碑,逐步树立其在国际工程领域的市场地位,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样本,并顺利承接“黑山南北高速公路项目第二合同段”。

黑山项目是我局在欧洲市场的第一个高速公路项目,从国内外各方面来说,本项目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

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欧洲标准、以及当地法律法规要求,故本次课题的研究以“黑山南北高速公路项目”为依托,本文从项目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国外两种用电管理理念,分析对比中外隧道施工用电的差异,探索适应于欧洲项目隧道施工的用电方式。最终形成指南,以促进二公局对外对外承接工程调整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实现企业海外项目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

1现场临时用电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

1.1从国内采购自行拼装的配电箱不合格,不满足当地要求,没有防尘防水等级?隧道内粉尘和湿度较大,配电箱容易漏电,存在安全风险。

1.2本标段内隧道处于石灰岩区,岩溶发育,随着隧道进尺的增加,配电箱接地问题一直无法解决,特别是台车上安装的配电箱,检测总是不合格?采取多种措施,依然不能解决接地问题?(按照欧洲标准,现场的每一个配电箱都需要由专业的检测公司检测,取得合格报告后才能使用。)

1.3国内施工用电习惯不好,隧道内线路零乱,配电箱经常不上锁,或者摆放混乱,工人私拉乱接现象较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1.4洞内的配电箱数量太多,主要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数量越多存在的安全风险就越高,检测的频率也高;另外,在实际使用中电工管理起来也不方便。

2中欧两种用电管理理念对比分析

项目通过组织开展专项用电整改活动,召集所有中方电工到当地分包单位现场去学习,召开讨论会,总结和提出整改方案。

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中方电工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按照当地的用电理念来整改,万一有人触电了怎么办?在国内是必须要装漏电保护器的。当地检测人员提出,我们这里根本没有漏电保护器,不存在这样的东西,只要使用当地防尘防水等级的配电箱、接地合格、由专业电工来管理,提供安全的用电环境,会大大降低安全用电的风险。

问题出现后,该怎样去解决,怎样才能既满足欧标要求,又能让国内电工放心。最后,项目通过比较国内国外两种用电方式,查找不同,不断总结,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最后得出主要在于理念的不同:

国内:主要以事后预防为主,国内用电从防止触电效果来看,主要采取漏电保护器的原则。主要原理是当人触电的一瞬间,电路自动切断,不会造成触电事故。

国外:主要以事前预防为主,主要是给作业人员创造安全的用电环境,将触电的概率降低到最低;比如使用防水防尘的配电箱、所有线路连接使用防水防爆的工业接头以及配电箱做好接地保护,并由专业的安全公司检测合格后使用等。

通过跟国内电工和当地安全公司交流和讨论,以上两种理念各有所长;最终项目扬长辟短,择优而取,结合两种用电方式的优点,采取两种理念结合的方式,事前事后预防双保险。

3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在国内一直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经常有触电事故的发生。为了彻底解决这一安全管理的“顽疾”,项目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3.1更换所有的不合格的配电箱,配电箱必须具备防水防尘的等级。

3.2所有的线路连接,采用防水防爆的工业接头,即插即用,一次性做好,即满足了安全性,用起来也方便省事,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减轻了电工的工作量,适用性很强。

3.3坚持一个原则,即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配电箱设置数量越少,预留接头越多越好的原则”。因为每一个配电箱都需要检测,配电箱越少检测频率越少,可以通过多设置预留接头的的方式来满足现场的需要。比如之前开挖台车上都设置了配电箱,但是接地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最后通过拆除配电箱后,在台车上预留工业接头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一方面,配电箱数量少了后,电工在现场也好管理,原来不到300米的进尺,每个洞口需要设置4-5个配电箱,通过采取以上的原则,目前只需要1个配电箱既可以满足需要,减少了数量的同时,也节约了经济成本。另外,也完全可以做到关门上锁,钥匙由电工专人持有,也提高了用电的安全性。

3.4配电箱接地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配电箱是否检测合格最重要的一个指标。这个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困扰着现场用电,最后项目通过预留扁铁紧跟进尺,然后通过间隔10-20米距离,跟隧道内的锚杆相连接,经过多次的检测和试验,最终检测合格,很好的解决的接地不良的问题。

4经济性比较

采用以上措施后,隧道现场的用电配置成本一定程度优减,以7号隧道进口左洞为例。(单位:人民币)

备注:以上费用主要为材料费用的统计,不含人工安装费用和共有的材料费用。

5总结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经过局部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进行了全面推广。目前现场的临时配电箱已全部按照以上原则整改完毕,既能满足欧标的标准,又能很好的满足现场的需求。现在隧道内的用电管理比较规范,用电线路布置合理,整个隧道内看起来整洁干净,给作业人员创造了一个安全、美观的用电环境,大大的改善了隧道内的临时用电环境,并得到了当地外籍工程师和中国路桥的高度评价,并组织其他分部到我部参观和交流经验。另外,配电箱数量的减少,由原来4-5个,换成现在的1个,节约了一定的成本,有很好的经济性;更换后电工操作起来简单、省事,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应性强。总之,更换后的施工现场用电,做到了安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黑山职业健康安全法.

[2]黑山用电管理规范.

[3]欧盟有关用电标准Directive2006.95.ECelectricalequi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