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理念应用于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工作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人性化理念应用于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工作的效果分析

姜建英

(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6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每组各23例。结果:观察组SDSS、BP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缓解精神障碍症状。

【关键词】癫痫性精神障碍;人性化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012-02

HumanizedprincipleappliedtopatientswithepilepticmentaldisorderseffectanalysisofnursingworkJiangJianying.

Leshancenterformentalhealth61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humanizednursingeffectofappliedtopatientswithepilepticmentaldisorders.MethodsFromMay2015toMarch2016,admittedduringtheperiodof62patientswithepilepticmentaldisorders,adoptingdigital.Themodelispidedintocontrolgroup(usualcare)andobservationgroup(humanizednursing),31casesineachgroup.ResultsTheobservationgroupofSDSS,BPRSscoreswerelowertha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Applyinghumanisticcaretopatientswithepilepticmentaldisorders,cansignificantlyimprovepatients'socialfunction,alleviatesymptomsofmentaldisorders.

【Keywords】Epilepticmentaldisorders;Humanizednursing;Theeffect

癫痫性精神障碍主要是因为一组反复发作的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发的脑部疾病,由于大脑病理生理与受累位置方面的变化不同,临床症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原发性或者继发性的癫痫症状均有可能引发精神障碍,临床中的表现形成较为复杂[1-2]。癫痫性精神障碍的反复发作会导致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里功能造成巨大的影响,如何通过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就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3]。鉴于此,我院从2013年开始将人性化理念应用于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临床疗效较为理想,现将护理方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6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每组各23例。对照组,男18例,女5例;年龄51~67岁,中位年龄(56.7±8.5)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3±0.7)年。观察组,男19例,女4例;年龄52~66岁,中位年龄(57.3±8.4)岁;病程2~4年,平均病程(2.5±0.6)年。

1.2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因预防、安全护理以及治疗护理等。针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以下几点人性化护理方案:

(1)心理护理。心里护理是人性化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针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来说,护理人员应当以体贴、和蔼、热情的态度来与患者交流,使得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4-5]。护理人员应当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针对患者内心真实想法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积极向患者介绍成功治愈的案例,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充分了解疾病相关因素,更好的配置治疗。①针对癫痫精神障碍发作的不良刺激因素进行介绍,让患者尽可能避免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紧张以及疼痛等。②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规律饮食的重要性,同时进行饮食方面的指导,日常饮食应当兼具营养、清淡、易消化,尽量少烟,并且需要禁止咖啡、喝酒以及浓茶等刺激[6]。④向患者讲解规律生活对疾病缓解的重要作用,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参与适当的体育、娱乐以及文化活动。

(3)精神症状护理。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会存在一定的冲动暴力行为,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关怀,告知患者暴力行为产生的有关因素,鼓励患者大胆表达自身的不适与需求,并给予积极的回应[7]。

(4)癫痫症状护理。当患者癫痫大发作的情况下,应当帮助患者进行原处平卧,将头偏向一侧,及时给予压舌板或者牙垫。抽搐情况下,应当帮助患者解开衣领,保证呼吸畅通。

1.3观察指标

①社会功能恢复效果: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价,0~20分,分数与社会功能为反相关关系[8];②神经障碍症状缓解效果: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价,0~126分,分数与神经障碍症状为反相关关系[9]。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应用(x-±s)来进行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选用t来进行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SDSS、BPRS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DSS、BPRS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BPRS量表评分对比

3.讨论

针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常规护理中,通过病因预防,避免患者犹豫情绪波动、疼痛以及劳累发病;通过安全护理,使得患者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治疗;治疗护理的目的在于针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方面的监管,通过用药反馈整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然而,上述措施完全忽略了患者心理层面的诉求,临床效果并不理想。

人性化护理理念提倡在护理进程中针对患者的人格尊严、生命健康权利与需求等给予高度的重视,护理人员应当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患者关怀、沟通等方面的服务,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提升患者心理方面的舒适程度[10]。本研究中,通过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临床症状护理等措施,使得患者在生理、心理层面均能够获得有效的满足,护理后的SDSS、BPRS量表评分也明显优于仅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将人性化理念应用于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立秋.癫痫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2(03):177-178.

[2]孙桂荷,孙亚娜,忻丽云.精神疾病患者暴力冲动行为的预见性护理效果[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17(03):325-328.

[3]邵音.癫痫所致精神障碍21例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15):208-209.

[4]张爱华,任丽,贾民.外科ICU患者精神障碍危险因素分析与人性化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3(09):17-18.

[5]杨静.人性化护理减少EICU住院患者精神障碍的探讨[J].首都医药,2007,09(24):17-18.

[6]吕文佳.68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合并癫痫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3(01):133-134.

[7]韩成银.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男性患者的自伤行为的预防和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21(05):39.

[8]方昌存.癫痫性精神障碍40例临床分析与护理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5(02):84-85.

[9]钟美灵.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与护理方法浅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1(06):571-572.

[10]周先华,石贵凤,许雅松,黄香姣.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的护理干预对策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2(2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