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讨罗远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讨罗远强

罗远强

湖南省湘西州民族中医医院湖南湘西416000

【摘要】中医药是祖国文化的瑰宝,其中中药炮制更是中医药学的关键组成。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我国的中药炮制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及环境,这也促使了中医药这项国家瑰宝得以更好的传承。目前在我国中药炮制主要是以增效、减毒、缓性以及生熟异治等方面进行考虑,这使得我国现代中药制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本文对近年来中药炮制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进行了探析,并探讨了我国目前中药炮制发展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思路,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药炮制;研究进展;研究思路

中药炮制是我国中医药学重要的组成,是我国独特的一种传统制药技术。古语云:制药如练兵,未练之兵不能克敌,未制之药不能病除,由此可见中药炮制的重要性非同一般。中药炮制可有效的提高中药疗效,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味、功能及疗效。中药炮制的核心是增效、减毒、缓性及产生新药效[1]。开展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揭示炮制实质,是确定中药饮片最佳炮制工艺、制定饮片质量标准、提高药物疗效、丰富中药炮制理论,是促使中药炮制发展的关键。但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是中药炮制的重难点,其制约着中药炮制的发展。近年来,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思路、新方法在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中开始得到探索与应用,本文就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进行了探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1.1化学及药理学

引起炮制品药性及功效改变是中药炮制的根本,因此,研究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及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在化学成分不明的情况下,通过药理学研究方法进行中药炮制前后生物活性的变化,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炮制原理。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化学、药理及化学和药理结合的方法在许多中药饮片的炮制机制研究中取得了突破进展,因此得到了丰富的中药炮制理论。

1.2增效角度

近年来数据显示,运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增强药效的中药制剂越来越多,如盐炙益智仁、盐炙黄柏、地黄炭以及焦栀子等。其中以盐炙益智仁为例,通过现代药理学研讨显示,经过盐炙后益智仁起效原理。益智仁经过盐炙后,其“温肾缩阳”的功效明显增强,符合药物特点,在腺嘌呤肾阳虚且有多尿表现的小白鼠试验中显示,服用盐炙后益智仁后小白鼠多尿症状缓解、肾功能改善。从方剂治疗效果改善的角度分析,进一步的阐释了“盐炙入肾、温肾缩尿”的功能,从而证实了不同炮制方法增强药效的合理性[2]。另外焦栀子炮制后,其所含的藏红花酸糖苷1-3会随着炒制温度的升高而失去不同数量的葡萄糖,且最终会转化为苷元藏红花酸,这种物质有着强效的凝血作用,因此栀子在炒制后具有凉血止血的效果。

1.3减毒角度

中医学理论中有句话说是药三分毒,意思就是中医理论中的中药材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而合理的利用中药炮制方法可有效的综合药物毒性,降低药物对患者的危害。如常见的姜制半夏、甘草制附子、矾制半夏等,半夏是一种植物类中药材,具有止呕化痰的效果,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进行炮制可中和毒性。研究显示,半夏中的主要毒性成分是源于一种被称为“毒针晶”的物质,其主要是由草酸钙、蛋白质等组成,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机械性损伤及化学性损伤[3]。利用明矾水对半夏进行炮制,可有效的对半夏中毒素晶体进行破坏,从而降低毒物的浓度。生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解毒效果,可有效的对抗因毒晶体刺激人体而产生的炎症反应减少毒晶体蛋白的含量。

1.4缓性角度

部分中药材的药效较为猛烈,对部分身体承受能力相对较差的患者便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必须要通过炮制手段将药物药效进行降低,也就是所谓的缓性炮制。麸炒白术、麸炒苍术具有缓和燥性的作用,通过专家对白术药理学及其相关中药理论的研究发现,白术的炮制原理为“减酮减燥,增酯增效”。具体是指,白术通过麸炒,有效减少了白术中苍术酮的含量,从而使得白术的燥性减少,此外白术内苍术酮转化率的提高,还有利于提高药效转化率,增加炮制后白术内酯的含量,从而使得白术健脾的作用加强。

1.5生熟异治角度

所谓生熟异治即指中药材在经过炒制后,其治疗效果及药效发生较大的转变,如应用环境或温度的改变,促使药物本身所富含的物质变性,进而导致药效发生差异。何首乌是常见的一种中药,其在未炮制之前具有解毒的效果,但在经过炮制之后,药性改变,药物具有补益效果。柴胡在中药炮制前具有解表的效果,但在经过醋制处理后,则具有清肝的效果。

1.6生物转化角度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炮制机制还在生物转化方法方面进行了关注研究。研究显示,发酵技术属于常见的中药炮制方式,是利用微生物对中药的发酵作用来提高中药的药效,同时也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进一步增加药物的适应证[4]。发酵技术是目前中药炮制技术中微生物学角度及生物技术角度最为显著的例子,是中药炮制机制生物转化的典型,在发酵炮制过程中会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及其他的生物转化物,这些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可能成为药效物质,进一步提高药物疗效。

2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思路

2.1中药炮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便是代谢吸收问题,中药炮制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考虑人体肠道对药物中有效物质的有效吸收。其次便是中药炮制过程中的辅料问题,辅料的添加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从减毒的角度出发,辅料的添加更是至关重要。

2.2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思路: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新的研究思路,现总结如下:针对代谢吸收问题,可以尝试开展吸收屏障网络对中药炮制前后吸收率进行研究,进而揭示如何提高中药炮制后人体吸收率的答案。实践显示,口服汤剂是目前主要的给药途径,肠道内的多种菌群及主要吸收部位也是影响药物成分吸收的因素,因此应以此为角度,增强药物吸收动力学的研究[5]。对炮制辅料问题,应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利用现代生物学、化学等技术,对辅料的有效物质及炮制药材进行机理进行研究,以待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疗效,这也是中药炮制机制的全新研究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是现代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我国目前对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善,尽管在个别药物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因我国的中医药博大精深,还需相关科研机构不断的进行科学的阐述,总结不同的炮制技术处理后药物变化的规律,保持我国中医中药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更科学的中药炮制理论,从而更好的为国家、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夏艺.醋制甘遂降低毒性机制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

[2]王晓梅,李云鹤.观察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其炮制减毒原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65-266.

[3]吴皓,钟凌云,李伟,等.半夏炮制解毒机制的研究I[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4):1402.

[4]李琼.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7,18(02):127-128.

[5]高飞,傅超美,胡慧玲,等.关于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5):35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