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对比分析

陈国富

云南省广南县人民医院663300

摘要:目的就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单臂外固定架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胫腓骨骨折患者64例,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单臂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功能恢复正常率、骨折愈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优(P<0.05),且观察组的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单臂外固定架对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更显著,更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单臂外固定架;治疗

前言

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创伤性急症,主要是由于受到的暴力程度较大,导致患者的胫腓骨出现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等,且骨折处的皮下组织以及黏膜均遭受严重的损伤,并发生破裂。如不及时采取手术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骨折部位容易出现不愈合或迟延愈合的情况[1]。由于患者的骨折情况较为复杂,治疗方式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日后关节等功能的恢复效果。本文就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单臂外固定架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我院选择胫腓骨骨折患者64例,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为开放性骨折,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32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8例、14例,平均年龄(43.11±1.65)岁,文化程度:大专与中专学历分别为20例、12例;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7例、15例,平均年龄(43.91±1.57)岁,文化程度:大专与中专学历分别为22例、1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发现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患者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手术。首先,手术医师将患者的皮肤切开之后,再逐步切开其皮下组织、肌肉以及骨膜,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然后开始进行牵引复位,如患者的受伤部位的骨头已为碎块,则采用螺钉进行固定。其次,手术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固定,包括带锁髓内钉、解剖钢板等。手术完成后,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增减换药的次数,并采用石膏托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单臂外固定进行治疗,患者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手术。首先,在骨折部位开一个弧形的切口,并对骨膜进行剥离,随后再进行骨折复位,使用螺钉对碎骨进行固定。其次,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单臂外固定支架,在小腿的里侧进行穿针,随后进行转孔,并采用螺纹钢针进行固定。若患者为开放性骨折,则应先对血管进行吻合,再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手术完成后再对螺钉进行消毒。

两组患者手术后,根据恢复的情况进行康复锻炼。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各项指标(功能恢复正常率、骨折愈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疗效评估标准

依照《外科学》中的胫腓骨骨折疗效评估标准对患者的恢复效果进行评价。如患者治疗2个月后,骨折已完全愈合或呈I期愈合,患肢等长,切口无感染,膝关节与踝关节能正常活动,则为优;若患者治疗4个月后,骨折已愈合,切口无感染,膝关节与踝关节基本能正常活动,则为良;若患者的骨折部位长期未愈合或出现畸形愈合,切口发生感染,且膝关节与踝关节不能正常活动,则为差。

1.5统计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患者的年龄等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患者的各项指标、愈合优良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卡方χ2检验。当数据检验结果为P<0.05时,则表明组间统计数据之间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

观察组的功能恢复正常率、骨折愈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优,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见表1。

表1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n/%)

3.讨论

胫腓骨骨折是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发生骨折事故后,会感到疼痛、肿胀、血流不止,且受伤部位已出现畸形,必须及时就医治疗。且患者受伤后,局部供血出现困难,且容易致使骨折愈合不良,从而提高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2]。临床上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式有两种,即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与单臂外固定架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使用范围较广的固定方式,其固定效果良好,但该种固定方式容易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属中国骨膜剥离面积相对较大,导致术后切口易发生感染,同时,患者术后易出现皮肤坏死或骨不连的现象[3]。于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而言,采用切开复位内进行固定具有一定的难度,且钢板容易加大切口缝合的张力,从而导致术后伤口愈合相对较慢。除此之外,患者术后使用石膏托进行固定,容易对康复训练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恢复。使用单臂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其优势在于不仅能保持骨折处的解剖与复位,还能有效解决穿针后骨折处的对位力线调整问题[4]。且单臂外固定架能以加压器作为辅助,以促进骨折部位的吸收,通过连续性的加压,改善骨折愈合的情况,从而有效避免骨折分离情况的发生,并有效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进而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同时,患者术后不采用石膏托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能减少肌肉挛缩与继发性骨折情况的发生[5]。除此之外,单臂外固定架操作较为简便,有利于医护人员随时对患者的创口进行清理与换药,从而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骨折愈合的优良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功能恢复正常率、骨折愈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优(P<0.05),且观察组的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综上所述,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单臂外固定架对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更显著,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周铭剑,路晓.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短期不良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08):836-838.

[2]黄理进,陈海林,张婵娟.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对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10):45-47.

[3]郝一,赵兴慧,刘海金,等.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在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中的超前镇痛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01):79-80.

[4]杨小广,杨乔辉,刘长风,等.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正骨,2016,28(10):11-13.

[5]郝连升,王新昌,陈健,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医正骨,2016,28(1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