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减排促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抓减排促发展

佟荣辉

罗源县环保局罗源350600

【摘要】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承诺,也是对污染整治的行动。该文从措施丶源头丶监督丶空间及机遇五个方面阐述节能减排方法,提出”两手抓”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关键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节能减排。这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承诺;这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承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就是抓住了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

1.增强节能减排的针对性。推进节能减排,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突出重点。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尤其是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行业。对这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要制定专项规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坚持不懈地抓好。要积极推动这些耗能大户、排放大户的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活动。二是抓住关键。首先,加快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组织实施重点节能示范工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源头,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和促进企业关停并转落后生产能力。

2.从源头上促进节能减排。招商引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会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能耗和污染排放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招商引资的选择性。一方面,做到选择性招商。招商引资原则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节能减排的要求。从不同区域的实际出发,高起点、高水平地承接国外和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合理选择招商引资项目。另一方面,强化招商引资管理。把招商引资与节能减排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和推进。严格进行能源消耗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引进。

3.依靠群众监督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参与监督管理的积极性很高;人民群众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参与监督管理的有效性较强。因此,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应注重发挥群众的作用,增强监督管理的群众性。一是全面公布节能减排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布节能减排的目标、重点、指标完成情况以及监督措施,让群众及时了解节能减排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督的对象、内容、形式、标准。二是大力拓展群众监督管理渠道,加快建立群众监督平台。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和建议处理、反馈机制,使群众的监督意见真正转化为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果。

4.拓展节能减排空间。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把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推进节能减排,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一次根本变革。这种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态经济模式,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具有关键性作用。一是强化试点的示范作用。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试点工作,抓好能源资源节约和“三废”的综合利用;推进资源型城市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地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的模式。二是强调规划的指导作用。在编制产业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等各类规划时,体现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认真编制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规划,有效引导循环经济发展,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资源消耗审核、环境影响评估的重要内容和规划审批、项目核准的重

要条件。三是强化政策的支撑作用。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将政策的着力点放到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以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放到加大浪费资源、污染排放的成本上,以促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把握节能减排的机遇。节能减排,蕴含着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敏锐发现和善于把握机遇,就能增强发展的主动性。首先,加快发展环保产业。从政策、机制、投入等方面,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进一步加大环保设备制造骨干企业的整合力度,重点发展大气治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等项目,培育壮大环保产业。其次,加快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大规模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在新上项目中采用一流的技术装备,可以为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市场空间。第三,加快调整产品结构。随着国家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和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的增强,节能产品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大。因此,应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支持企业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产品。第四,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一条重要路径。应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先建设一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平台,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促节能减排的新路子。

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研发,就是要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实施重大节能减排技术专项研究,加强对高效能工艺、技术、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研发;一手抓推广,就是要选择一批效果比较明显、条件比较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在企业重点推广应用,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

要完善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充分运用收费、价格、地价、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削减高污染产业和企业的污染排放量,形成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大力发展环境科技,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

营机制,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环保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解决好资金投入和管理主体问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继续提出将颗粒物丶挥发性有机物与化学需氧量丶氨氮丶二氧化硫丶氮氧化物作为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当前,全国军民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更加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要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加强环境保护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行动,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重要内容,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措施。二要继续推进历史性转变。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使两者从对立走向和谐,使环境保护由被动变为主动。坚持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思考环境问题,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体现环境保护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环境经济政策。三要下气力做好节能减排和当前正在做的各项工作。全面安排,统筹兼顾,继续抓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集聚到推进历史性转变的实践中来,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推进环保事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