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彩超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结果分析

张吉红曾金团罗运红卢柳荷郑坤城

张吉红曾金团罗运红卢柳荷郑坤城(广东省东莞市东坑医院523451)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411-02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对产妇、婴儿的影响的结果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脐带绕颈产妇94例作为观察组(干预组),同时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脐带绕颈产妇102例作为对照组(非干预组)。首先通过超声检查确定脐带绕颈的方向及类型,根据绕颈的方向及类型,采取相应的卧姿,观察产程及胎心变化,决定分娩方式。对照妊娠晚期单活胎脐带绕颈未干预组的产程、胎心变化及分娩方式。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从自然分娩率、宫内窘迫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脐带绕颈产妇进行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剖宫产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关键词】脐带绕颈干预措施结果分析

脐带绕颈是临床常见的产科并发症,是发生胎儿宫内低氧和窘迫、产程阻滞、围生儿窒息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掌握脐带绕颈周数、方向、类型及松紧度,检测脐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标,对宫内情况及胎儿有无窘迫进行判断并指导临床分娩前干预,选择分娩时间和分娩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脐带绕颈是脐带缠绕的一种,约占脐带缠绕的90%[1]。脐带绕颈1~2周者多见,3周以上者少见。脐带绕颈的原因与脐带长度及胎动有关。缠绕松弛者对胎儿影响较小,但当脐带缠绕过紧或压迫严重以致脐动脉血流受阻时,均可因不同程度的缺氧而造成胎儿窘迫,危及胎儿生命。脐带绕颈可致第二产程延长,胎心音明显减弱,个别孕妇在临产时出现胎盘早剥[2]。因此,对脐带绕颈产妇进行妊娠前干预十分必要。本文就脐带绕颈产妇进行干预措施对产妇、婴儿的影响做出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脐带绕颈产妇94例作为观察组(干预组),同时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脐带绕颈产妇102例作为对照组(非干预组),两组患者在分娩前均经B超确诊为脐带绕颈。观察组为入院时分娩未发动,其中94例患者中初次妊娠62例,多次妊娠32例;年龄23~34岁,平均26.8岁;孕周37~42周,平均39.4周。对照组为入院时,分娩进第一产程,其中102例患者中初次妊娠74例,多次妊娠28例;年龄23~33岁,平均25.9岁;孕周37~42周,平均38.2周。两组患者从年龄、孕周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干预方法

超声检测超声在脐带缠绕地方确定胎儿的方位、胎儿脊柱的方位以及胎盘准确位置。以脐动脉的血流方向作为脐带缠绕的走行方向,观察颈部的脐带血流是顺时针走向或逆时针走向,根据头位顺时针走向者,一定是从右向左缠绕;逆时针走向者,一定是从左向右缠绕的规律进行缠绕方向的判断,同时测量脐动脉血流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血流速度及脐动脉S/D比值,根据脐血流的变化可以反应胎儿在宫内是否缺氧。一般颈部见“U”型压迹,压迹的深度<5mm,表示缠绕较松,当发现颈部出现“W”型压迹,彩色血流信号同时显示脐动脉及脐静脉在颈部缠绕2周者,应严密观察胎心率变化。

干预措施妇产科根据彩色超声检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通知产房按制定的方案给予干预,产房要与产妇沟通好,使患者能配合干预。对于a、O型:指导孕妇采用睡向脐带的远端方向的卧姿;对于C型:指导孕妇采用睡向胎儿脊柱一侧的卧姿;对于现卧姿方向已经与拟用的复位方向相同者,则指导采用相反方向的卧姿,双手轻轻来回推动孕妇腹部两侧,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干预的时间为12-24小时,同时密切观察胎心胎动及产程进展情况。

密切观察对患者进行胎动测定,若12小时内胎动次数≤10次或低于自我监测胎动规律情况的50%,应考虑有宫内缺氧的危险。胎儿窘迫的诊断标准:①羊水污染Ⅱ~Ⅲ度;②宫缩间歇期听诊2次以上,胎心率>160次/分,或<120次/分(重度胎心率异常为≤100次/分,或≥180次/分);③胎心电子监测出现晚期减速、重度变异减速,NST(无负荷试验)基线率异常、变异减少或消失,无反应型;④胎动每小时小于3次,或较原来的胎动次数增加或减少1/2,经观察不能恢复者[3]。达到以上任意1项即可诊断为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新生儿娩出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呼吸功能不全者称为新生儿窒息。国内外多采用Apgar评分法,出生1min时Apgar评分≤7分则诊断为新生儿窒息[4]。发现以上种种异常及时汇报医生,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

分娩干预当进入第一产程后,干预组与观察组分娩干预一样,第一产程中如遇有上述胎心变化或羊水内混有胎粪者应查明原因,可应用胎儿监护仪或多普勒胎心测定仪探查脐带部位,严密观察胎心,经处理如不见好转者,应速作剖腹产准备。遇有胎儿窘迫需给氧气吸入,静脉注射三联(50%葡萄糖溶液40ml,维生素C500mg,尼可刹米0.375g)。第二产程应迅速结束产程,儿头娩出时发现脐带绕颈一圈可用手将脐带自胎儿肩部推下。如绕颈两圈以上者需在颈部用2把脐带钳夹住脐带,在2钳之间剪断脐带,然后娩出胎儿。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发生例数,新生儿出生后进行Apgar评分。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产妇分娩方式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见表1

表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从自然分娩率、宫内窘迫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新生儿Apgar评分见表2

表2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脐带缠绕是脐带的常见并发症,占总分娩数的20%~25%左右,其中以脐带缠绕胎儿颈部最多[5]。本病常引起胎儿宫内窘迫,在分娩期阵缩时,因胎头越低下,缠绕的脐带越拉紧。脐带绕颈使先露部高浮,不能贴紧宫颈,因而宫缩无力,胎头迟迟不衔接或入盆后停滞不前,盆腔空虚,易发生第二产程延长或胎膜早破。脐带过度受压时,脐带中血管变窄或被阻断,引起血循环障碍,胎儿缺氧,使发生宫内室息。文中观察组94例脐带绕颈孕妇通过采用分娩前干预措施,从自然分娩率、宫内窘迫率方面明显较对照组未采用干预措施为低,且在对两组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发现,观察组94例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明显为低。由此可见,脐带绕颈通过分娩前的干预,产妇自然分娩率提高,剖腹产率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降低,这对降低产妇的痛苦、降低产妇的经济负担以及优生优育意义重大,值得应用和推广的新技术。

彩色超声检查以其简便、安全、高效等优点,可用于孕期的常规检查,监测胎儿宫内发育情况,了解有无胎儿畸形,胎位是否正常,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资料,特别是应用CDFI诊断脐绕颈,优于其他任何检查。

脐带因素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常见而又难以防范的高危因素之一。正确预测脐带异常并准确评估其对分娩的潜在风险,是目前产科急需解决的难点之一。脐带绕颈改变了脐带的游离长度,临产后胎头逐渐下降,可能造成脐带相对过短,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但胎儿宫内窘迫发生与脐带的游离长度长短有关,游离长度短造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产,游离长度长却并无明显的影响,临床上存在着处理不及时会造成胎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水肿、颅内出血甚至死胎等。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及医疗机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识别血流方向的技术结合脐动脉的血流矢量,对妊娠中晚期有脐带绕颈的正常单活胎,进行缠绕方向及类型的判断,采取相应的卧姿变换,以促进胎儿翻身,使缠绕的脐带回旋复位。暂无人员通过彩色超声检查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实际中分娩前胎儿脐带绕颈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因此彩色超声检查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是非常实际和实用的。

脐带绕颈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占总分娩数的20%~25%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和市场,有一部分孕妇在妊娠期间没有做超声检查,到分娩时来医院检查才发现有脐带绕颈,在一些经济贫困地区和医疗欠发达地区这种情况尤其更为突出,因此通过彩色超声检查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显得意义很重要,通过干预可以使得产程缩短,减少胎儿宫内窘迫,降低剖腹产率,减少病人痛苦,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对优生优育有重要的意义。这将是以后妇产科发展趋势和实用的技术。

通过彩色超声检查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通过干预可以使得产程缩短,减少胎儿宫内窘迫,降低剖腹产率,减少病人痛苦,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对优生优育有重要的意义。将是以后妇产科发展趋势和实用的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江平.脐带绕颈对围产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350—1351.

[2]张瑜.脐带绕颈临床分析与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5):2949—2950.

[3]余志英,李丽文,柯伟玲,等.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关系的研究[J].河北医药,2005,27(7):508-509.

[4]蔡兰娣.1016例脐带绕颈的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10):74-75.

[5]王卉明,王赟.胎儿脐带绕颈产妇389例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7):65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