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囊减压、坏死骨刮除和植骨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关节囊减压、坏死骨刮除和植骨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分析

徐军1刘云川2

1弥勒市中医医院骨科652399;2弥勒市同济医院内科652399

摘要:目的:分析关节囊减压、坏死骨刮除和植骨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例股骨头坏死患儿予以回顾性分析,本组均行关节囊减压、坏死骨刮除和植骨治疗,观察并分析本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儿远期优良率高达75.00%;其中4例(4髋)患儿术后表现出排斥反应,间断发热且髋关节疼痛21d,2例(2髋)患儿术后股骨头坏死并进一步发展,8例(16髋)术后4mX线片可见股骨头的内囊性变均消失,无患儿合并神经血管损伤。4例疼痛症状相对术前减轻,10例(20髋)术后半年复查软骨下骨修复,4例(4髋)股骨下的植骨缓慢生长。结论:儿童股骨头坏死行关节囊减压、坏死骨刮除及植骨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可作为该病患儿治疗首选方案。

关键词:关节囊减压;植骨;儿童;股骨头坏死;坏死骨刮除

儿童股骨头坏死发生于儿童股骨头局部自限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出自发股骨头的骨骺缺血,髋关节的周围组织病变、血管发育的不正常及内分泌相关因素等均易导致该病病发生[1]。以往临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而手术治疗则以加大髋臼对股骨短缩或股骨头包容为主。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4例股骨头坏死患儿行坏死骨刮除、关节囊减压及植骨治疗,且取得良好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例股骨头坏死患儿予以回顾性分析,本组均行关节囊减压、坏死骨刮除和植骨治疗,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3-7岁,平均(5.32±0.26)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1.42±0.65)年,其中2例存在可疑外伤史,12例属于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表现起病隐匿疼痛,且常出现于髋关节,而其中4例累及至膝关节。

1.2方法

本组均行关节囊减压、坏死骨刮除及植骨治疗,均取侧卧位,入路选取髋关节后的外侧,做一5cm左右的纵长切口。常规将皮肤、股外侧肌筋膜及皮下组织切除;大转子的外侧切开三分之一左右的股方肌起点肌腱,梨状肌的部分止点游离、显露后,将关节囊充分暴露,切除0.6cm*0.6cm,且由此至股骨头的软骨帽下依次刮除死骨,结合C臂透视死骨刮除的范围与影像学数据,予以微型颈前路刮匙彻底刮除坏死骨及其周围的硬化骨与炎性肉芽等组织。透视检测坏死骨的清除范围;关节囊减压部位留置引流管1根,依次将肌肉、肌膜、皮下组织、皮肤予以缝合,术后24-36h将引流管拔除。

2.结果

本组均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参照股骨头坏死评定标准对14例(24髋)患儿远期疗效予以评估,其中优14例,良4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5.00%。4例(4髋)患儿术后表现出排斥反应,间断发热且髋关节疼痛21d,予以抗过敏类药物与抗生素口服后体温慢慢恢复至正常,且髋部疼痛全部消失。2例患儿2髋术后表现股骨头坏死并进一步发展,8例(16髋)术后4m随访复查显示,X线片可见股骨头的内囊性变均消失,无患儿合并神经血管损伤。4例疼痛症状相对术前减轻,10例(20髋)术后半年复查显示,软骨下骨修复,4例(4髋)股骨下的植骨缓慢生长,且负重行走之后表现出髋关节疼痛等症状。术后12个月2例(2髋)复查发现股骨头塌陷,患儿关节活动受限及疼痛均获得改善。

3.讨论

儿童股骨头发生坏死的病因较复杂,且目前仍未明确针对其病因予以治疗手段。相关资料显示[2],当髋关节骺外侧的动脉始部血流受到阻碍时,则存在较多新生小动脉长入至缺血部位,而髋臼下股的骨头负重区则缺乏新生的血管。此外,外伤与髋关节的周围反复病变将加大关节腔内压力,使得血管受压,难以确保对股骨头正常血供。大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3],无菌性坏死股骨头患儿于坏死修复期间形成新骨属于交织骨,存在可塑性,能逐步形成正常骨,故予以髋关节囊的减压、异体骨的植入及刮除股骨头的坏死骨,可早期为预防与治疗股骨头坏死患儿提供有效依据。

目前临床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前者大部分通过佩戴免负重的支具治疗,其疗程比较长,对股骨头坏死患儿的病程进展减缓程度不明显,且伴患肢短缩、骨质疏松等问题[4]。手术治疗通常包括包容性与非包容性两种术式。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4例股骨头坏死患儿行关节囊减压、坏死骨刮除及植骨治疗的效果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患儿治疗优良率达75.00%。其中4例(4髋)患儿术后表现出排斥反应,间断发热且髋关节疼痛21d,2例(2髋)患儿术后股骨头坏死并进一步发展,8例(16髋)术后4mX线片可见股骨头的内囊性变均消失,无患儿合并神经血管损伤。4例疼痛症状相对术前减轻,10例(20髋)术后半年复查软骨下骨修复,4例(4髋)股骨下的植骨缓慢生长;术后12个月2例(2髋)复查发现股骨头塌陷,患儿关节活动受限及疼痛均获得改善。这可能与本研究所采用得髋关节囊减压、坏死骨刮除及植骨术应用于股骨头坏死患儿,能够促使股骨头的负重区压力降低,植骨愈合相关,进而对提高早期股骨头坏死患儿临床疗效[4,5]。本研究受时间、环境及样本等因素制约,未就两组远期生活质量情况予以分析,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补充。

综上所述,股骨头坏死患儿行髋关节囊切除减压、坏死骨刮除及植骨方法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优良率,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恺,王子明,杜全印,等.新手术:部分带阔筋膜张肌骨膜瓣移植术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疗效观察[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4,8(05):568-573.

[2]吴昌新,吴国志,陈文生.髓芯减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18):2748-2749.

[3]方华宴,宋相建,王庆雷,等.骨盆Salter截骨、股骨近端内翻截骨包容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初探[J].中华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45-46.

[4]郝政,蒋青.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04):304-307.

[5]何忠平,覃佳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4):2052-2154.

作者简介:徐军,1962年11月,彝族,本科,弥勒市中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刘云川,1962年4月,汉族,本科,弥勒市同济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