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胸段脊髓髓内肿瘤18例显微外科治疗

/ 1

颈胸段脊髓髓内肿瘤18例显微外科治疗

彭松高铁孙中权

颈胸段脊髓髓内肿瘤18例显微外科治疗

彭松高铁孙中权(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龙江161100)

【中图分类号】R7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5-0073-01

【摘要】目的评估颈胸段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疗效。方法显微手术切除颈胸段髓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3例,症状好转17例,无变化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颈胸段脊髓髓内肿瘤应尽早显微手术治疗。

【关键词】颈胸段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外科

脊髓髓内肿瘤多发生于颈段、胸段、腰骶段,特别是上颈段脊髓内肿瘤,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颈胸段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日趋成熟[1],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胸段脊髓髓内肿瘤18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女性7例,男性11例,平均38岁,肿瘤均位于颈胸段,病程半个月至7年,平均1.5年。

1.2临床表现18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肌力下降、受累脊髓节段以下浅深感觉减退,出现上肢单瘫1例,上下肢轻瘫9例,肌肉萎缩5例,大小便障碍12例。

1.3手术术前附卧位行X片检查定位,气管插管全麻,附卧位,上头架固定,经后正中入路,打开椎板宽度1-1.5cm,长度依据肿瘤的长度,上手术显微镜,镜下纵行切开硬脊膜逢牵引线牵开,首先进行术中B超检查确定肿瘤,切开蛛网膜,沿后正中沟锐性切开软脊膜,显微剥离子沿后正中沟分开脊髓背侧,显露肿瘤,寻找肿瘤与脊髓的分界面,电凝后先取冰冻病理,然后根据肿瘤性质决定整块还是分块切除(其中次全切除的2例为星形细胞瘤2-3级),电凝调至5,对于创面以明胶海绵压迫止血,然冲洗后无创伤缝线严密缝合硬膜,硬膜外置引流管一枚另戳口出接无菌袋,分层缝合切口。手术后颈围领固定,手术甲强龙冲击疗法3天。

1.4手术结果肿瘤全切15例(其中室管膜瘤7例,星形细胞瘤1级3例,海面状血管瘤2例,血管畸形1例,上皮样囊肿1例,蛛网膜囊肿1例);次全切除2例为星形细胞瘤2-3级,另一例为脂肪瘤。

2讨论

脊髓髓内肿瘤以颈胸段脊髓髓内肿瘤多见,主要为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其次血管瘤、脂肪瘤、先天性肿瘤等[2]。手术的目的取决于肿瘤与脊髓的关系以解除脊髓受压和改善功能为主。脊髓受压时间愈长,神经恢复愈差,因此确诊为颈胸段脊髓髓内肿瘤并有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的,应早期及时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以解除脊髓受压,保护和改善神经功能[3]。对于无法全切除的恶性肿瘤,手术后辅以放、化疗也可以提高疗效。术

中B超检查提高肿瘤的定位,多数肿瘤完全在脊髓内,表面上看不到,但有肿瘤的脊髓段一般突起或呈梭形膨隆或脊髓增粗,且长度与肿瘤相对应,所以应该先在肿瘤最粗的地方探查,可以先减压以赢得手术空间,避免加重脊髓的损伤,同时根据肿瘤的大小、性质、范围及手术前神经功能的测定等来决定手术方式。切除过程中注意脊髓组织娇嫩,操作要轻柔,不当的挤压牵拉或吸引均可造成严重后果,渗血尽可能用浸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或棉片压迫止血,双极电凝要使用低电压(我们通常调至5)并滴注生理盐水减轻热灼伤;对于室管膜瘤及一级星形细胞瘤应力争予以全切除,对于术中冰冻为恶性的也要力争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脊髓髓内脂肪瘤与正常脊髓边界不清,且呈浸润性生长,仅能尽量切除,但是部分切除和充分减压后,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有明显改善;先天性肿瘤如上皮样囊肿全切除困难,次全切除即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不要勉强。脊髓髓内肿瘤除少数胶质瘤外,大多与脊髓组织有明显界面,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显微机械多能完整或分块全切。同时对于手术后的固定我们一般采用术后用颈围固定3-6个月,以减少脊柱的稳定性受到进一步的影响[4]。颈胸段脊髓髓内肿瘤的手术风险较其他节段肿瘤更大,广泛应用MRI检查对颈胸段脊髓髓内肿瘤能够早期诊断,甚至能对部分肿瘤定性、定位,随着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等的不断进步,颈胸段髓内肿瘤的全切率及手术疗效也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扬树源,洪国良.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疗效的随访(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2,1(1):18221.

[2]唐景峰,杜贻庆等.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广西医学杂志,2005,27(1):60261.

[3]胡学斌,赵红洋.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临床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04,23(11):6932694.

[4]AsazumaT,NakamuraM,MatsumotoM,etalPostoperativechangesofspinalcurvatureandrangeofmotioninadultpatientswithcervicalspinalcordtumorsanalysisof51casesandreviewoftheliterature(J)JspinalDisordTech,2004:17(3):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