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手术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30例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手术治疗分析

张静涛侯金香

(1.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医院163000;2.萨尔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探讨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30例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面颈部瘢痕挛缩,轻度5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经治疗轻度5例者手术效果均满意;中度患者中满意8例,基本满意6例,尚可1例;重度患者满意5例,基本满意3例,尚可2例。结论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松解后使用皮片移植效果较理想,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皮瓣整复术;

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依据部位、面积、深度及瘢痕挛缩的程度不同,其分类方法较多。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修复方法的选择,主要是同瘢痕上下的范围有关,根据挛缩的程度选择治疗方法时参考价值最大[1]。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30例临床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年龄49岁,平均年龄22.5±2.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0.5~13年,平均2.2±1.5年。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分型:轻度5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

1.2方法

手术方法采用切除瘢痕直接缝合2例,“Z”字成形术2例,切除瘢痕+局部皮瓣转移3例,瘢痕切除+皮片移植18例,瘢痕切除+肩胸带蒂皮管1例。

1.3疗效判定标准

满意:颈部外形好,活动无障碍;基本满意:外形欠佳,但颈部活动基本不受限;尚可:畸形较前改善,颈部活动仍受限[2]。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30例患者中面颈部瘢痕挛缩,轻度5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经治疗轻度5例者手术效果均满意,满意度为100%;中度患者中满意8例,基本满意6例,尚可1例,总满意度为93.33%;重度患者满意5例,基本满意3例,尚可2例,总满意度为80%。

3讨论

颈胸部的瘢痕挛缩畸形多发生于颈前,其次在颈侧。严重的瘢痕挛缩主要是深度烧伤或早期烧伤后处理不当引起的。按照挛缩的轻重程度可以将颈胸部瘢痕挛缩分为三度。①轻度,瘢痕面积小,大多局限于颈部,以纵向的单一或多发蹼状瘢痕挛缩多见。头部后仰及左右转动稍有限制,妨碍系结衣领。对面部各器官的形态和和功能均无明显影响。②中度,常由颈胸部的增生性瘢痕所致[3]。瘢痕面积较大,但仍限以颈部为主。颏颈角消失。仰头时可能出现下唇轻度外翻和瘢痕对口角、鼻翼、耳垂、下睑等的轻微牵扯,但低头时即基本恢复常态。头部后仰和转移较受限制。③重度,典型的颈胸部重度瘢痕挛缩,称为颏胸粘连。表现为下颏和前胸壁间的瘢痕粘结在一起,颈部外形完全消失,呈强迫低头姿态。下唇极度外翻,黏膜肥厚,状似舌尖伸出口外。牙龈外露,颏唇沟消失,导致口涎持续外溢,胸前瘢痕因长期受唾液浸蚀,常发生糜烂,甚至形成慢性溃疡,寒冷多风季节尤甚。虽然口角、鼻翼、耳垂、下睑等部位的皮肤正常,但因受颈部瘢痕牵拉而出现向下伸长移位、变形,以及下睑外翻等继发畸形,患者试图仰头时更为明显。发生在儿童时期的颈胸部重度瘢痕挛缩,如治疗延误,可继发颈椎和胸椎后凸或半脱位畸形[4]。下颌骨受瘢痕束缚,发育不良,形成小颌,或因受瘢痕牵引,出现凸颌,并牙向前外方倾倒而呈扇形排列,形成错、开等畸形,严重妨碍嘴嚼功能。患者饮水、进食、吞咽、言语甚至呼吸均感困难。

较轻者可采用经口气管插管麻醉;较重者应采用经鼻气管插管麻醉。严重颏胸瘢痕粘连头部不能后仰而导致气管插管困难者,则可先在局部浸润麻醉下颈部瘢痕作部分松解后,再采用经口或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便于彻底松解挛缩,手术后将两肩垫高,以便随挛缩松解头部得以充分后仰的余地。瘢痕挛缩的松解切除必须彻底,颈阔肌较浅、多亦因烧伤而发生挛缩,也必须一起松解或切除。重度瘢痕挛缩,切除范围多以能达到充分松解为限,颈侧创缘应切成锯齿状。手术中应显露出正常深度的颏颈角,以作为判断手术松解是否彻底的标准。根据创面大小和邻近以及周身供皮条件等具体情况等,来分别采用局部瘢痕松解改形、局部皮瓣、游离皮片、组织扩张皮瓣、游离皮瓣或管状皮瓣等方式修复。

中厚或全厚皮片移植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可以结合局部皮瓣共同应用。采用皮片游离移植时,患者的头部应处于后仰位,手术中应将移植的皮片围绕甲状软骨四周行细线打钉式缝合,以保持该皮片较好地固定在受床上,避免因吞咽活动妨碍该部皮片的存活。手术结束时常应用较厚的敷料打包加压包扎,并将头部制动于后仰位,其外再用石膏绷带进行加强固定[5]。手术后必须及时采取有力的抗挛缩防范措施,以维持稳定的治疗效果。一旦手术伤口愈合,必须立即坚持持续用弹力绷带、颈托或围领,以对抗皮片后期的回缩,从而塑造较好的颏颈角形态和巩固手术效果,时间一般应在3~6个月以上为佳。

对于颈胸部瘢痕挛缩患者,无论从功能上讲还是从外观上讲,皮瓣转移修复都是较理想的修复方法。由于颈部活动范围较大,常需要较大的皮瓣供修复之用,因此皮瓣常需选用较远处的部位。但应注意选择皮下脂肪层较薄的供区部位,以免外观臃肿,颏颈角不明显。我院经过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多年研究,在传统组织扩张术的基础上,最近又率先研究出额部扩张皮瓣治疗颈胸瘢痕挛缩的新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将去25cm和宽8cm的额部皮瓣以岛状皮瓣转移的方式转移到颈部,修复该处的瘢痕挛缩畸形。这一技术不仅具有提供的皮瓣较薄、色泽更接近于颈部皮肤、手术较易、风险较小等的优点,而且还能使额部供区不遗留可见的痕迹,是一个较理想的皮瓣修复方式。

参考文献

[1]李飞舟.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复术式选择[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265-266.

[2]李德伦,周树夏.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183例整复方法回顾[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9(3):215-216.

[3]陈昭宏.手术治疗颈部瘢痕挛缩畸形64例[J].中国基层医药,2002,9(11):976-977.

[4]张建文,陈言汤,刘林嶓,等.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治疗及术后康复120例报告[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0(13):79-79.

[5]何建国.疤痕挛缩畸形23例整复治疗体会[J].医学信息旬刊,2010,23(8):2910-2911.